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yh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组织指导的作用,两者以数学教材为中心,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力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致使教学目标得不到实现,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意。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1 教师对重难点讲解不细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模仿练习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对数学重难点的讲解,或者说是讲解不细,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不深,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模糊。在多次模仿练习后,学生对同类型的习题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定理,不了解为什么要套用这些公式、定理,对知识的前后联系也不是很清楚。教师将多练作为了教学的重点,而精讲精练完全被忽视,不能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本身的结构。
  2 小组讨论充满整堂课
  现代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可以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究。某些中学数学教师将此理论完全运用到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将小组讨论充满了整堂课。初中生有其自身年龄的特点:自控力较低、活泼爱闹、注意力集中较差。所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常常造成课堂乱成一片,真正讨论的学生只在少数,小组讨论缺乏有效性和规范性。而教师设计提问时也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随意性大,对重难点把握不好,未能贯彻启发性原则。
  3 忽视了其他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受到大部分教学工作者的推崇,以课堂内容作为探究式教学的基础,这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但是,有些中学数学教师只为了追求探究教学而进行探究教学,忽视了教材内容是否适合以探究方式进行教学,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味地将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都以探究式教学进行,似乎其他教学方式都不再适合。这种做法偏离了新课改的实质,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演示法、讲授法等,这是极其错误的。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发挥两者最大的效果。
  4 忽视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共同进行,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对课堂起到主导作用。但是,有点教师为了遵循新课改要求,片面地追求师生互动,形成满堂问的局面,而且教师的问题多以好不好、是不是为问题中心,没有启发性,学生机械的回答教师好或者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深。教师将教学内容打乱,前后联系少,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联系性与价值性。
  5 过多依赖多媒体,忽略教师的语言讲解
  多媒体教学以其强大的直观性、综合性、表现力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它结合“声、像、图、文”,将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图文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新境界。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缺点。过多地使用大量的图片,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从而忽视了知识的接受与细致分析。另外,某些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教学,片面地追求“活跃的课堂”这种气氛,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若课堂管理不当,则会形成课堂乱哄哄的局面。一部分教师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全部呈现在多媒体上,重难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而且只是照着多媒体读,没有深入讲解,完全忽视了教师本身的语言讲解能力。
  二、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误区的对策
  1 注意知识结构,合理安排重难点讲授时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前后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对下一节的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刚刚接触函数以及几何等,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丰富的语言与表情,对重难点应该加大讲解的力度,使学生在理解重难点的基础上再合理布置习题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讨论与讲授有机结合
  小组讨论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在完成教材主要内容讲授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时间的把握是最为重要的,安排好自由讨论时间,再选出代表在规定时间内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规范课堂秩序。另外,教师要走入学生之间,适当指导学生的思路,纠正学生错误的解题方法,同时监督趁机捣乱的某些学生,及时指正他们的行为。在小组讨论中,设定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指导学生共同分享信息资源,相互依赖,共同讨论出问题答案。
  3 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教学方法并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一味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对于新教学方法的接受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既然可以延续这么久,必然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优点,比如讲授法可以针对重难点进行反复讲解;演示法可以更直观有效地使学生明白解题过程;练习法可以及时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等。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转换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4 合理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合理设计问题。同时,在教学中,适当提问,以具有启发式的语言围绕本节课的内容重难点进行指导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诱导学生探索知识,引导其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组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思考方式以及行为活动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5 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多媒体的合理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呢?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阶段,一点点刺激都可能使其转移注意力,所以教师不能过多地滥用多媒体,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尽量规范使用图片以及其他影音,使学生在享受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视觉听觉盛宴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分析、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这才是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新旧方法并重,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能力是学好物理所必须的重要能力,本文从激发学习欲望、克服思维定势、强调自学、激发想象力四方面探究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力求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物理;思维;培养
关于新课程中函数应用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万金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在甘肃实施了一年。作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基础的数学1,我感觉到教学难点集中在函数的应用上。在这里,我从具体的几个方面来探讨函数应用的难点及其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函数应用;信息技术;对策  一、关于背景知识的思考  一谈到应用,不可避免的就是其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如函数概念引例中的恩格尔系数、指数函数概念“碳14衰减”引例中的半衰期
摘要: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效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就新课程目标下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地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能力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的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指明了问题是数学的生命。同时,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改革纲要中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体现,是学生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能动作用,紧扣数学问题的特性,教会学生掌握进行问题解答的方法要诀,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问题解答活动,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问题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如何在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