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什么是绿色建筑,如何设计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的价值进行论述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价值
  《穹顶之下》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环境恶化的起源,来自近年的大兴土木,罪魁祸首数“建筑”首当其中,作为一个建筑师,首先要做的是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据不完全统计,建筑业能源消耗占能源总消耗量的36%,因此,有效降低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减轻建筑业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将对我国的环保有积极作意义。
  大力建设绿色建筑对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社会问题切实可行且持久的解决方法,是提高人们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将成为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下面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浅谈绿色建筑,使人们对其有个大体的认识。
  1、 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呢?
  维基百科将绿色建筑表述为:通过设计、建造、维护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更仔细与全面的考虑,以提高建筑在土地、水、材料等方面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小建筑对人们健康以及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目标的实践活动。
  绿色建筑又被称作生态建筑,其主要涉及一下三方面的内容:
  1、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2、 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资源。
  3、 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4、
  5、 与周围环境融合。
  下面我再详细解读一个绿色建筑的概念。
  1、 绿色建筑既是一个物质的构筑,2、 更是个具有生命意义的生命体。它不3、 但有生命属性也具有生命能量,4、 更具有生命的文化特征;不5、 但具有生命与环境及其他建筑的系统关系、逻辑关系也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毕生价值。因此探索绿色建筑不6、 仅从技术层面进行,7、 还要从社会层面进行分析思考与科学研究。
  8、 绿色建筑存在于生态系统中,9、 是人类重要的社会行为活动和生存需求的依附载体,10、 本身就具有人类行为属性、意志属性和人文属性。其构建的方式方法也是人类智慧集成的技术和科学能力的表达与应用。
  11、 绿色建筑是人类智慧、人类责任和人类理想的科学结晶,12、 是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
  13、 绿色建筑体系的建立是落实政府关于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实践,14、 绿色建筑是人类主动追求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生态人居系统,15、 安全节约型城市等建设科学优化的积极作为的规范.
  16、 绿色建筑不17、 是某一类型的建筑,18、 通过对绿色文化、哲学和概念的分析,19、 绿色建筑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理念。
  二、那么如何设计绿色建筑呢?它需要哪些层面的关注?
  1、 首先是政策规划下层面
  a 立项组织:绿色建筑的立项组织应具有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针对性,选址要符合科学规划的要求。
  b、生态策略规划设计: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依据系统景观功能文化需求定位综合集成实施。
  C、场地设计:微生态系统组织设计、生态服务功能设计、场地布局与基础设施设计、场地材料与应用技术集成组织,场地景观与文化表达设计。
  2、 其次是设计建设层面
  a、 生态功能设计
  建筑的功能、效率、体型、色彩、风格、建造与场地景观构成和谐高效整体的组织及技术选型、集成与规范、标准。
  b、 建筑设计
  以建筑技术的组织集成构建建筑本体与外环境、室内等综合系统协调,涉及建筑资源、能源、风、光、声、水、材料等系统,结合合理的结构、构造设计,达到宜人舒适的目标。
  C、施工组织设计
  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控制施工场地、功能组织、材料与设备管理、操作面的交通组织、施工安全与效率、场地的修复与恢复。
  3、 行政管理层面
  a、 物业管理:
  制定物业服务标准、建筑系统运行的高效节约管理标准、物业服务程序规范、物业监督管理规范。
  b、 使用与维护
  制定绿色建筑使用的行为规范、绿色建筑维护的技术规范。
  C、拆除与管理
  制定建筑拆除的环境与安全规范,实现建筑拆除材料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和再生循环利用规范及适用的技术意见、场地修复及恢复。
  三、绿色建筑功能系统设计主要在哪些方面?
  1、 绿色建筑的能源利用与设计
  要设计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是首要任务,因为能源功能系统设计室绿色建筑的核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能源从哪里来?第二是能源如何传输到建筑中并发挥作用。
  建筑能耗由使用能耗、建材生产能耗和建筑的建造能耗,起重使用能耗是建造能耗的15倍,所以降低使用能耗是建筑节能的关键,节能非常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及海洋能。
  2、 綠色建筑的的植3、 物系统设计与组织
  从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理念出发,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唯一生产者,是建筑最具有生命力的系统。绿色建筑的植物系统设计,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既使设计方法也是技术方法。
  4、 绿色建筑设计要使用绿色材料
  材料的选用决定了建筑的“绿色”程度,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的灵魂,即使有再开阔的思路,再玄妙的设计,绿色建筑都必须通过绿色建材这个载体来实现,所以绿色建材作为绿色建筑的材料系统是绿色建筑的核心支撑系统,绿色建筑在利用绿色材料时,考虑绿色建材的研究、生产、使用和高效利用能源技术与各种新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4、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如何?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經济价值是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的直接表现,通过财务成本与收益核算的容易计算
  环境价值是绿色建筑经济性的间接表现,需要对环境污染进行量化而将环保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比如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收益是将节能量用标准煤统计计算,并转化为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据治理污染的花费评价其环境价值。
  社会价值是绿色建筑经济性的的隐形表现。从国际绿色建筑的发展来看,绿色建筑是起源于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的产物,由环境保护开始,并最终扩大到以绿党为标志的政治层面。绿色建筑所倡导的环保收益是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绿色建筑说力求减少的环境影响需要民众责任意识的觉醒,绿色建筑所希望达到的健康室内环境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5、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不同6、 阶段的价值特征
  1、投资决策阶段
  根据工程造价理论,决策阶段对项目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造价的高低,例如五星级宾馆的造价要高出三星级宾馆30%~50%,高级公寓是普通住宅的造价一倍以上,根据多年经验投资决策阶段影响造价的程度高达80%~90%。因此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2、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仅为20~30%。因此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设计费虽然只相当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1%,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是绿色建筑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的关键阶段。
  3、施工建设阶段
  这一阶段可能产生浪费的主要环节在于施工方案和设计变更
  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来看,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要优于常规建筑,而且随着以产业化为标志的技术不断成熟,对许多新建项目一开始就以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完全有可能减少20~30%的费用,再加上节省能源等试用阶段附加价值,绿色建筑在经济上具有相当的推动价值。常规建筑的经济特征正好与此相反,往往前期投资低,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却要付出更高的维护废气处理费用,如果再进一步考虑建筑对使用者健康、舒适以及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吸纳等环境破坏的环境代价,那么传统的建筑物的经济代价更高得惊人。
  由此可见我们大家要觉醒,要全民行动起来,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是我一个建筑师在穹顶之下发出的吼声:“地球不是我们的,是我们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我们不能短视,为了一己之私,而破坏了地球的良性发展,毁了我们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其他文献
发展,是为了适应变化,当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手段无法满足受众的丰富需求时,它们便开始了与广电媒体发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融合与合作.如今,传统媒体必将借助于广电媒体发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步改进,以及各个医疗单位对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目标的追求,大部分医院都将自身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成本核算方面。然而,很多医院仍然未建立起
2016年4月4日,在加拿大著名的温尼伯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孔英教授向学生们讲授中国当代女作家张雅文的自传《生命的呐喊》(英文版),以解读法国著名自传研究专家菲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电力短缺的国家,节电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节电又是一种能源开发,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电气专业节能措施的要求,对以下几点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电气设计;节能措施;用电负荷;照明节能;减少能耗  1、用电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的合理计算能有效的降低电缆的用量,降低能源消耗。对于民用建筑来讲,常利用需用系数法进行计算,合理的选择需用系数,降低工程的用电负荷量
【摘 要】文章阐述了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了建筑设计中传统的环境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基于BIM技术建筑设计环境分析方法及流程。将BIM技术与建筑设计环境分析相结合,提出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环境性能BIM分析与评估方法,实现了建筑节能可视化设计方法,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建筑的BIM模型,对建筑日照,阴影遮挡,节能等设计指标进行了模拟分析,验证了建筑节能分析与设计的BIM技术的高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
英语是现在小学必学的一门课程,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英语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刚开始学的时候,可能没有兴趣,还有的学生可能根本不愿意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英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教师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增长知识,合理教学整合资源。全面研究,充分有效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我们要灵活把握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调整,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