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s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高度的存在主义和强烈的宗教关怀,在无孔不入的魔幻主义色彩的渗透下,《巴顿芬克》用充满张力的影像风格、怪诞的叙事手段、希区柯克式的悬念营造将人物的个性塑造表现得淋漓尽致,用黑色幽默传达出别具一格的人生哲学。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本我 自我 超我
  以高度的存在主义和强烈的宗教关怀,在无孔不入的魔幻主义色彩的渗透下,《巴顿芬克》用充满张力的影像风格、怪诞的叙事手段、希区柯克式的悬念营造将人物的个性塑造表现得淋漓尽致,用黑色幽默传达出别具一格的人生哲学。
  随着独立作者导演科恩兄弟镜头的缓缓推进,《巴顿芬克》讲述了一个典型小知识分子巴顿芬克为了梦想去好莱坞淘金的经过,以及由此遇到的邻居查理,著名作家比尔等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再现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即青年(巴顿芬克)、中年(查理)、老年(比尔)。
  一、人生无再少(青年)
  在镜头语言的客观冷静叙述下,小有名气的编剧巴顿芬克的舞台剧大获成功,广受好评。巴顿芬克标榜自己是一个追求心灵写作,关注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的灵魂作家,他提着为数不多的行李从纽约来到了洛杉矶好莱坞打拼,影片由此展开对巴顿芬克——代表人生青年时光的“理想主义者。”
  巴顿芬克外表冷漠柔弱,内心对写作却有着火一般的激情。他滔滔不绝的向邻居查理诉说自己美好理想与骨感现实的格格不入,但却多次打断查理的“告白”,根本漠不关心眼前的劳苦大众,沉浸在自己想象的理想世界中。他来到好莱坞,想要大展拳脚,想写出一鸣惊人的作品,但却连开头都无从下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明显是一位左派戏剧作家。
  从巴顿芬克对写作之梦的追逐,可以看出,巴顿芬克的自我始终受本我的支配,执着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寻找发泄。这种无意识的本我冲动与现实不断摩擦,在得知曾经崇拜的偶像今年来推出的伟大作品居然出自私人秘书奥黛丽之手时,他咆哮的怒吼,但却快速平静下来,甚至其后经受不住诱惑和奥黛丽上床,他在用自我来满足本我。而在恐怖和暴力突然来临的时候,面对奥黛丽的骤然死亡,只能依赖“四肢发达”的查理。这一切说明,在巴顿芬克的世界中,本我的抗争与发泄却最终不及自我的残酷。他接受不了这一切自我和本我进行激烈的斗争。弗洛伊德认为,按快乐原则行事的人不可能存在,所以,巴顿芬克那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正是代表了一生中懵懂的阶段——青年。
  二、人生得意须尽欢(中年)
  与巴顿芬克截然不同,查理则是一个心里明白,外表愚钝的“现实主义者”。
  他看似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带着底层人民固有的愚昧,并且时不时来骚挠巴顿,但其实他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合的事,当奥黛丽莫名其妙的死在巴顿的床上,在突如其来的暴力中,在巴顿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查理有条不紊,从容的指挥着一切,他在一瞬间从一个被拯救者变成了拯救巴顿的人。
  查理的自我牢牢管束着本我。但查理的本我在自我松懈的时候也会出来捣乱。查理也许真的就是警察通缉多年的杀人犯(有查理为巴顿分裂的另一人格说法),但他在巴顿来后,对于这个虽然不倾听他讲话的人他却一次次拯救他,把他当作真正的朋友。不过,在回归人性中的本我冲动后,他仍复归了自我。虽然好友苦苦哀求他不要走,但他明显嗅到了自己踪迹暴露的直觉,于是他谎称去洛杉矶保险总部处理事情,避开警察的追查,直至最后他略带策略的出现,轰了警察的脑袋。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毋唐置疑,查理代表的现实主义者,正是了一生中最晓理的阶段——中年。
  三、人生恰似梦一场(老年)
  比尔是巴顿称其为“当代最伟大作家”的人,但在人才辈出好莱坞,他渐渐没落,渐渐灵感全无,渐渐无能又狂躁。在这个梦碎的地方,每天只能喝酒来寻求解脱,甚至变成了一个虚有其表的人,自私地把秘书奥黛丽当作工具般利用,在其后出版的作品竟然也全由奥黛丽代笔。
  显然,在现实生活的价值观中,比尔的超我已经畸形而面目全非了,也许,之前对写作那源源不尽的灵感也同他的超我一样,一同消失在了他嘶哑唱歌的那天空空的街道里,比尔所面对的生活困境,来源于自我对于本我的坚持,而指导自我,限制本我的超我已经在现实中消失。所以,比尔的三个“我”出现了混乱。甚至嗜酒如命,对自己尽心尽力的奥黛丽施暴,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完全放弃。
  比尔这恰似浑浑虚梦的后半段人生,内心极度痛苦的悲观主义者,正代表了一生中最空虚的阶段——老年。
  全片的最后一個镜头,对主题乃至人生做出了升华,巴顿拿着一个到最后也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的盒子来到海滩,看见了和房间壁画一模一样的场景再现,不禁让人觉得整个过程好似梦一般,他们到底真实存在吗,也许人生和命运也如同这般虚无缥缈,虚无得好似全无存在感。
  在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中,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仆二主”。即“一仆二主,分别受役于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自我感三面被围,复受三种危险的威胁。难免导致焦虑和精神症的发生。”
  也许,人生和命运,就如同《巴顿芬克》里形形色色的人物,难以琢磨。
  参考书目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峻冰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简介
  黄丹丹(1992--),女,四川自贡人,四川师范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其他文献
[摘要] 卸下赵本山春晚御用编剧的身份,张猛作为新生代导演的资质正慢慢绽放。从2008年上映的贺岁片《耳朵大有福》到今年暑期档在好莱坞大片中突围的小制作《钢的琴》,张猛惯用黑色幽默长镜头对准东北产业工人中的一群小人物,这些人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用革命话语完成了人生的成人礼,可是到了新时代,他们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并开始了步履维艰的新旧挣扎。  [关键词] 音乐 解构 话语 画面  2011年
[摘要]霍桑生于清教世家却又对其深恶痛绝,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清教徒传统的反对与批判,他写于1863年的寓言故事《牧师的黑面纱》更是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这种矛盾,深刻地探讨了美国清教徒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黑面纱 清教主义 原罪    《牧师的黑面纱》写于1863年,是美国九世纪杰出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最重要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最初发表在《Token》杂志上,随之见于18
[摘要]《我的母亲赵一曼》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果的优秀影片之一,巾帼赵一曼的英雄气概,女性母爱、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出卖同志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和平年代青年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  [关键词]《我的母亲赵一曼》 教育感染力    二战虽已成为历史,不过当我们重新审度战争的诸多景象,在动荡血腥的大时代背景中突显个人灵魂的痛楚、扭曲与撕裂,
陈逸飞努力穷尽一个画家在电影导演方面的成就。坚持把电影当着独白的艺术,在《理发师》中把陆平当着银幕上自我人生的投射和演绎,追求着理想的幻境。带着纷争和抱病工作,天不遂人愿,他没能看到完整的艺术品问世。世人难免悲叹一番。虽有后人为继,也不知陈先生九泉下可感欣慰。  作为小说原著者和编剧的凡一平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卑微的理发师陆平在动乱的年代所遭遇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人生飘摇与无法自我定位,像浮萍一样抑或
【摘要】本文剖析了韩剧的四点大众文化特征:情节设计上的“俗套”——符合大众文化的“观看机制”;俊男美女的组合一契合大众对韩星的仰慕和追捧;温情脉脉、和谐关爱的情调一契合大众对现实生活的反叛,对理想生活的欲求;改造后的儒家学说的“倒输入”一把学术争鸣搬上电视荧屏。  【关键词】韩剧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最早由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用以指称资本主义文化。随着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兴起,为广大观众消费的电影
摘要 珍妃投井的故事尽人皆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其有不同的呈现。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用13个镜头,1分5 3秒讲述了这个凄惨的故事。虽短,但画面、音乐、音响、解说交相辉映,从而使故事栩栩如生、感人肺腑。对“珍妃投井”片段视听语言的分析,能够对纪录片中历史事件的呈现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 故宫珍妃画面造型音乐    “珍妃投井”是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第五集“家国之间”的一个引子,由此展开讲述皇宫
[摘要] 二十世纪末大量的电视娱乐节目被我国引进,从懵懂的复制到十年后的成熟、多元的发展态势,作为娱乐节目之一的真人秀节目是成功的,而作为继2010年兴起的“相亲热”之后,2011年刮起的这股以“立业”为目的大型求职类真人秀的大风则更加吸引当代大学生的眼球。  [关键词] 求职类真人秀 《职来职往》 《学徒》 《非你莫属》  前不久《职来职往》节目在2011年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上获得了最受大学生瞩目
摘要 银幕上教师的形象不过是人们对传统文化、教育,乃至规则和约束的不同心态的表达。早期电影中教师形象是人们对教师“圣人”式的完美化形象期待的表达。在讲求规则、速度、效率的社会风尚中女性教师则主要由修女式的母亲形象过渡为以智慧、胆量与独特魅力令人折服的美女型教师。而置身于解构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作为教育的象征,文化传承者,教师的形象自然也没有逃脱被解构的命运,麻辣 搞笑已经成为新的教师形象的一个类型
提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满城》),第一印象是富丽堂皇的色彩、大场面的铺陈。实际上,音乐的魅力也为这部国产大片增色不少。由于该剧定位在封建王朝宫廷之中权利与欲望相互较量的历史悲剧,音乐整体风格以低缓沉重的旋律为主。即便在幸福团聚和爱情场面中也没有惯常的明快音乐。而最有特点之处是大量运用人声、交响乐、打击乐作为背景音乐,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同步进行、分离、对位等手法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性格。深入表
[摘要]电影《后天》揭示了未来地球因气候变暖而带来的自然灾难,形象而真实的表现了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环境保护。  [关键词]人类 生存环境 未来状况    《后天》英文名:《Th e Day After Tomorrow》,于2004年5月28日上映的一部经典灾难片。影片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全片汇集了大量顶尖特效,由于影片中气候异变是先由海水因气温急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