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的有效性对于促进中职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根据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如何提高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中职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信息技术 课堂的有效性
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均逐年下降,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学科作为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公共科目之一, 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素质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中职生看起来对计算机似乎都挺感兴趣,但他们的爱好仅仅停留在打游戏、聊天娱乐等方面,并且他们缺乏自信心,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但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他们也有一定的荣誉感,只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处于劣势,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倾向,倘若采取合适的方式适时给予他们鼓励、赞扬和赏识,一样能激发起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那么结合中职生目前的现状如何才能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在把握教材的同时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情况和教材内容,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提高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备课方式——备好学生,胸有成竹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先备好课,有效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备课之前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信息技术实践技能,预想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这才是学生最需要,也是最适合他们的备课。上课时,教师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讓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事实证明,备课时,只有做到备好学生,备好教学大纲、教材、备好自己,才能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要提高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不应一味采用传统讲授式模式,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少。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才能学得主动。对于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可考虑选用如下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当人们发现某一不熟悉的事物和另一熟悉的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之处时,借助于类比的方法,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推论出不熟悉事物也应具有相同属性的方法,称为类比法。类比法要求教师首先给学生引导出教学对象的类比物(依据某类相似性),进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并组织学生运用类比法进行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相似的现象、属性和性质,查明结构的相似性,进而进行类比推理。比如,文件名包括主名和扩展名,就像人名由姓和名组成一样,扩展名代表文件的类型就像姓代表家族一样,所以主名是由用户根据“见名知义”的原则来取的,而扩展名一般都是与应用程序关联在一起的,用户不能随意更改。我们给学生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类似概念入手,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有利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应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从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最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复合型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困此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培养,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例如,在讲授“Word 2003”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会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写个人简历,让学生通过完成文字设置、段落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文档美化等相关任务,最终设计出一份自己较满意的个人简历,并完成知识的积累。
(三)小组活动法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开展小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集体活动能力以及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讲“Visual Foxpro程序循环设计”过程中,教师讲完新课内容后,要求学生编程实现求解一个随机给出的100以内的数加、减、乘、除、乘方问题的程序,答题者由键盘输入答案,如正确,则输出“You are right!”,否则输出“It’s wrong!”。在操作上,我把全班学生分成5组,每个组分别完成加、减、乘、除、乘方程序。当任务布置完后,各小组分别进行分析,有的编写程序,有的录入程序,有的进行调试,最后,再让这5个小组进行讨论和相互交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都很积极,不但每个人都能掌握相应知识点,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分工合作的学习作风,增强了他们学习上的竞争意识。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
有效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完善提高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完成任务,相应的评价方式也应兼顾自主与合作。采取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在评价中的自主性,也使学生养成了在评价中学会聆听、接受、合作,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好习惯。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以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学生以评价培养自信、自立、自强。师生双方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引导着师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如在学生在完成了PowerPoint作品的制作后,我将各小组学生制作完成的作品,通过机房局域网收集到服务器上,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和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共同评选出各组中比较优秀的几件作品,然后请作品的作者现场演示制作过程,介绍制作思想、所用技巧等,进行直观的经验交流。对于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同学们则共同帮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还从中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其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
有效的分层探究——创新拓展,收获成功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我们的课堂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要在他们学会课堂所学基本知识之后,把时间毫无保留的还给他们,让他们有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有限的时间创作出自己的经典之作。
在学习PowerPoint时,有学生提出幻灯片中的按钮比较单一,不美观,问能不能制作出更好看的按钮。这时我为他们提供了几个学习型的网站,如:中国教育软件园、洪恩在线、天极网精彩教程回顾等。学生们便根据他们的学习目标,自由选择喜欢的网站去探究新知识。经过不断的努力,有的同学终于做出了美观的水晶按钮,这时我再让他将操作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使所有同学都能够共同提高。同时,这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总之,在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先导,是职校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一项技能。提高信息技術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成功体验,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灵丹妙药。有效的课堂,首先是师生情感、学科情感的建立,其次才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首先是情感的,其次才是知识的。课堂正面表现是学生获得课堂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有能够让学生变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应不断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课堂不仅成为师生增长智慧的地方,更成为师生共同感悟人生、享受生活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韩正涛.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 孙惠颖.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3] 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朝华出版社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信息技术 课堂的有效性
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均逐年下降,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学科作为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公共科目之一, 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素质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中职生看起来对计算机似乎都挺感兴趣,但他们的爱好仅仅停留在打游戏、聊天娱乐等方面,并且他们缺乏自信心,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但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他们也有一定的荣誉感,只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处于劣势,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倾向,倘若采取合适的方式适时给予他们鼓励、赞扬和赏识,一样能激发起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那么结合中职生目前的现状如何才能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在把握教材的同时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情况和教材内容,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提高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备课方式——备好学生,胸有成竹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先备好课,有效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备课之前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信息技术实践技能,预想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这才是学生最需要,也是最适合他们的备课。上课时,教师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讓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事实证明,备课时,只有做到备好学生,备好教学大纲、教材、备好自己,才能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要提高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不应一味采用传统讲授式模式,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少。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才能学得主动。对于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可考虑选用如下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当人们发现某一不熟悉的事物和另一熟悉的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之处时,借助于类比的方法,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推论出不熟悉事物也应具有相同属性的方法,称为类比法。类比法要求教师首先给学生引导出教学对象的类比物(依据某类相似性),进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并组织学生运用类比法进行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相似的现象、属性和性质,查明结构的相似性,进而进行类比推理。比如,文件名包括主名和扩展名,就像人名由姓和名组成一样,扩展名代表文件的类型就像姓代表家族一样,所以主名是由用户根据“见名知义”的原则来取的,而扩展名一般都是与应用程序关联在一起的,用户不能随意更改。我们给学生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类似概念入手,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有利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应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从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最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复合型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困此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培养,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例如,在讲授“Word 2003”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会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写个人简历,让学生通过完成文字设置、段落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文档美化等相关任务,最终设计出一份自己较满意的个人简历,并完成知识的积累。
(三)小组活动法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开展小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集体活动能力以及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讲“Visual Foxpro程序循环设计”过程中,教师讲完新课内容后,要求学生编程实现求解一个随机给出的100以内的数加、减、乘、除、乘方问题的程序,答题者由键盘输入答案,如正确,则输出“You are right!”,否则输出“It’s wrong!”。在操作上,我把全班学生分成5组,每个组分别完成加、减、乘、除、乘方程序。当任务布置完后,各小组分别进行分析,有的编写程序,有的录入程序,有的进行调试,最后,再让这5个小组进行讨论和相互交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都很积极,不但每个人都能掌握相应知识点,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分工合作的学习作风,增强了他们学习上的竞争意识。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
有效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完善提高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完成任务,相应的评价方式也应兼顾自主与合作。采取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在评价中的自主性,也使学生养成了在评价中学会聆听、接受、合作,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好习惯。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以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学生以评价培养自信、自立、自强。师生双方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引导着师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如在学生在完成了PowerPoint作品的制作后,我将各小组学生制作完成的作品,通过机房局域网收集到服务器上,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和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共同评选出各组中比较优秀的几件作品,然后请作品的作者现场演示制作过程,介绍制作思想、所用技巧等,进行直观的经验交流。对于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同学们则共同帮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还从中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其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
有效的分层探究——创新拓展,收获成功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我们的课堂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要在他们学会课堂所学基本知识之后,把时间毫无保留的还给他们,让他们有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有限的时间创作出自己的经典之作。
在学习PowerPoint时,有学生提出幻灯片中的按钮比较单一,不美观,问能不能制作出更好看的按钮。这时我为他们提供了几个学习型的网站,如:中国教育软件园、洪恩在线、天极网精彩教程回顾等。学生们便根据他们的学习目标,自由选择喜欢的网站去探究新知识。经过不断的努力,有的同学终于做出了美观的水晶按钮,这时我再让他将操作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使所有同学都能够共同提高。同时,这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总之,在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先导,是职校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一项技能。提高信息技術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成功体验,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灵丹妙药。有效的课堂,首先是师生情感、学科情感的建立,其次才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首先是情感的,其次才是知识的。课堂正面表现是学生获得课堂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有能够让学生变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应不断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课堂不仅成为师生增长智慧的地方,更成为师生共同感悟人生、享受生活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韩正涛.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 孙惠颖.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3] 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朝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