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龙胜各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龙胜县)森林生态管理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如何巩固生态造林成果、合理采伐林木,确保森林生态管理再上新高度新台阶,这是龙胜县林业管理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文章先简单介绍龙胜县森林资源概况;列举森林采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就森林生态管理的措施和对策进行深度剖析和研究;将龙胜县“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进行展示。
关键词:森林生态;问题;措施;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龙胜县是典型山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龙胜县林业的主命题。合理采伐林木,对生态林进行科学管理,这是确保青山常在森林永续利用造福于民的森林生态管理的重要发展之路。
1 龙胜县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2012年度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最新数据,龙胜县域辖区内土地总面积24.543万hm2。其中林地总面积20.9287万hm2,全县森林面积为289.2666.7hm2,森林覆盖率78.61%;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348.2万m3。
最近几年,全县生态林发展比较迅速,现在已经纳入国家级补偿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7.192万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4.3%;商品林面积13.737万hm2,主要包括经济林1.6013万hm2(含3木药材林、油茶林、茶叶林、水果林)、毛竹1.1773万hm2、杉木4.85万hm2、松木7633.3hm2,宜林荒山荒地6526.7hm2、采伐迹地2566.7hm2、未成林造林地6086.7hm2,其余的是杂木林3.8247万hm2。这些杂木林是改造重点,也是“十二五”林业规划的重要目标。
2 龙胜县森林采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林农对生态林建设力度不够
近年来,大部分农民自发筹措资金,修建山场林地道路,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这也为林业发展增添了更多活力。由于林地利用率很高,林农收益好,所以大多数林农不愿意将林地置换成生态林。
2.2 生态林保护工作难度加大
木材价格逐年上涨,10a前的200元左右1m3,现在涨到1200元左右。农民看到木材价格上涨,当然对发展商品林充满期待。所以部分林农也想把原来置换的生态林重新更改为商品林,这给生态林保护增加一定困难。
2.3 林农认为生态林补偿补偿偏低
生态公益林有政府补贴,但是每年14.2元/667m2的补偿的确太少,达不到林农的期望值。对于负责管理生态林的林农来说,这种补偿真的是杯水车薪,和外出打工或其他商品林经营相比差距太大。
3 龙胜县森林生态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3.1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生态屏障
3.1.1 科学规划生态林,照顾林农意愿
要提高生态林管理水平,需要对原有规划区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对有违农民意愿的生态公益林区进行重新确认,把生态公益林区内的人工林调整出来;原来未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水源涵养阔叶林区域、百里旅游长廊(和平金竹坳至龙脊、大寨,和平至江底温泉)、全县通乡以上道路2旁以及乡镇以上主要河流、县城四周等可视一面坡区划补入,进行封禁。
要考虑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生活问题,百里旅游长廊和县城四周可视一面坡实行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除享受国家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外另由县财政从旅游收入中按每667m2每年70元的标准进行生态旅游效果分享。
3.1.2 提高林地利用率,调整采伐结构
为提高林地的利用率,为农民创造发展经济的条件,达到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的目的。对原已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集体所有山场,农民自行开发的平缓地、疏林地,充分征求农民意愿,可解封让农民自主经营。特别是森林蓄积量低、林相不整齐的地块,要引导农民进行林种结构调整,尽量营造针阔混交林,但陡坡地和裸露的石漠化地,要坚决封禁。
森林生态管理要注意调整林木树种采伐结构,可以采用林木采伐指标进行总控。“十二五”期间龙胜各族自治县年森林采伐限额237401m3,其中集体部分226266m3;国有部分11135m3,集体部分中天然林采伐限额57861m3。在木材采伐规划过程中,按照需要适当调整,减少采伐限额。
3.1.3 加大监管的力度,禁止连片采伐
为提高生态林管理水平,要加大监管的力度。特别要避免大面积连片采伐天然阔叶林的行为发生,严格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全县开展非法采伐林木和非法烧制木炭的大清查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林木和违法烧制木炭的违法犯罪行为,之后不再进行利用杂原木作为原料的木炭生产行政许可。
3.2 放活商品林经营,盘活森林资产
3.2.1 抓住发展机遇,大搞特色经营
利用国家确定龙胜县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项目县的机会,大力发展以良种杉木、秃杉为主的商品林基地。要由林业部门统一规划,划定造林地块。特别要对稀疏林地、残次林、荒草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商品林地扩大造林面积。大力发展珍贵树种造林,充分发挥“绿满八桂”项目发展优势,在村屯周围种植珍贵树种。例如大桂花、造型树、红豆杉、清钱柳等,既美化乡村,又有显著经济效益。
3.2.2 引入企业管理,提高质量效应
为提升森林资源管理质量,要引进公司管理模式。按照县政府与区级维都林场签订的合作协议,要实现营造油茶林2666.7hm2、营造优良杉木、秃杉2666.7hm2的造林目标,同时要加快低产林改造的步伐。
3.2.3 健全相关制度,林地合理流转
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林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前提下,林农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转包、出租、转让,可以互换、入股、抵押,也可以作为出资、合作条件。这样不仅能盘活森林资产,而且能搞活农村经营。特别是林权抵押贷款,已经成为农村经营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3.2.4 种植景观树种,打造旅游品牌
加强旅游通道景观树种造林质量,提升生态旅游的品味。同时针对旅游道路2旁的商品林,鼓励培育大经材;适当间种毛竹,逐步取代树种,保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
4 龙胜县林业“十二五”主要建设目标
4.1 建设林业生态系统
龙胜县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林业系统实现目标:规划人工造林面积1666.7hm2;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后续管护工程面积1666.7hm2;重点抓好7.192万hm2国家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新建农村沼气池2500座,每年新建500座;城乡绿化和绿色通道实施“绿满八桂”工程,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村屯房前屋后以及周边的宜林荒山、荒地基本绿化,绿化率达95%以上,实现境内国道、省道、县道等主要交通沿线,江河、湖库沿岸的全部绿化。
4.2 完善林业产业体系
龙胜县“十二五”计划建设林业产业体系目标:营造杉木速丰林面积1666.7hm2,全县杉木速丰林总面积保持在3.3万hm2以上,每年提供木材出材量16万m3以上;油茶基地建设:以良种壮苗、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提高单产为切入点,新增良种油茶基地造林3333.3hm2,全县油茶林面积达1.47万hm2;建成投产13.3hm2的采穗圃基地,每年培育1.12万株采穗母株,建成13.3hm2的苗圃基地,通过无性系繁殖,年产茶油容器苗约650万株;大力推进木材精深加工,重点扶持上档次、上规模的木材加工企业,在瓢里镇、龙胜镇、里骆林场培育发展10家年加工原木10000m3以上和1家年加工量不低于1万t的竹木剩余物深加工的规模企业;加强对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彭祖坪县级自然保护区及林业旅游休闲场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森林旅游相关管理,提升森林旅游的文化品位,将龙胜各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游打造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森林旅游精品。
参考文献
[1] 刘振荣,黄海云,井绪营.合理采伐是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关键[J].农村实用技术科技信息,2010(04).
[2] 穆艳.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策略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7(05).
[3] 杨世先.浅析林改后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国信息化,2012(11).
作者简介:戴学忠(1972-),男,瑶族,龙胜各族自治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中级工程师。
关键词:森林生态;问题;措施;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龙胜县是典型山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龙胜县林业的主命题。合理采伐林木,对生态林进行科学管理,这是确保青山常在森林永续利用造福于民的森林生态管理的重要发展之路。
1 龙胜县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2012年度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最新数据,龙胜县域辖区内土地总面积24.543万hm2。其中林地总面积20.9287万hm2,全县森林面积为289.2666.7hm2,森林覆盖率78.61%;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348.2万m3。
最近几年,全县生态林发展比较迅速,现在已经纳入国家级补偿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7.192万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4.3%;商品林面积13.737万hm2,主要包括经济林1.6013万hm2(含3木药材林、油茶林、茶叶林、水果林)、毛竹1.1773万hm2、杉木4.85万hm2、松木7633.3hm2,宜林荒山荒地6526.7hm2、采伐迹地2566.7hm2、未成林造林地6086.7hm2,其余的是杂木林3.8247万hm2。这些杂木林是改造重点,也是“十二五”林业规划的重要目标。
2 龙胜县森林采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林农对生态林建设力度不够
近年来,大部分农民自发筹措资金,修建山场林地道路,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这也为林业发展增添了更多活力。由于林地利用率很高,林农收益好,所以大多数林农不愿意将林地置换成生态林。
2.2 生态林保护工作难度加大
木材价格逐年上涨,10a前的200元左右1m3,现在涨到1200元左右。农民看到木材价格上涨,当然对发展商品林充满期待。所以部分林农也想把原来置换的生态林重新更改为商品林,这给生态林保护增加一定困难。
2.3 林农认为生态林补偿补偿偏低
生态公益林有政府补贴,但是每年14.2元/667m2的补偿的确太少,达不到林农的期望值。对于负责管理生态林的林农来说,这种补偿真的是杯水车薪,和外出打工或其他商品林经营相比差距太大。
3 龙胜县森林生态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3.1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生态屏障
3.1.1 科学规划生态林,照顾林农意愿
要提高生态林管理水平,需要对原有规划区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对有违农民意愿的生态公益林区进行重新确认,把生态公益林区内的人工林调整出来;原来未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水源涵养阔叶林区域、百里旅游长廊(和平金竹坳至龙脊、大寨,和平至江底温泉)、全县通乡以上道路2旁以及乡镇以上主要河流、县城四周等可视一面坡区划补入,进行封禁。
要考虑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生活问题,百里旅游长廊和县城四周可视一面坡实行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除享受国家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外另由县财政从旅游收入中按每667m2每年70元的标准进行生态旅游效果分享。
3.1.2 提高林地利用率,调整采伐结构
为提高林地的利用率,为农民创造发展经济的条件,达到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的目的。对原已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集体所有山场,农民自行开发的平缓地、疏林地,充分征求农民意愿,可解封让农民自主经营。特别是森林蓄积量低、林相不整齐的地块,要引导农民进行林种结构调整,尽量营造针阔混交林,但陡坡地和裸露的石漠化地,要坚决封禁。
森林生态管理要注意调整林木树种采伐结构,可以采用林木采伐指标进行总控。“十二五”期间龙胜各族自治县年森林采伐限额237401m3,其中集体部分226266m3;国有部分11135m3,集体部分中天然林采伐限额57861m3。在木材采伐规划过程中,按照需要适当调整,减少采伐限额。
3.1.3 加大监管的力度,禁止连片采伐
为提高生态林管理水平,要加大监管的力度。特别要避免大面积连片采伐天然阔叶林的行为发生,严格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全县开展非法采伐林木和非法烧制木炭的大清查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林木和违法烧制木炭的违法犯罪行为,之后不再进行利用杂原木作为原料的木炭生产行政许可。
3.2 放活商品林经营,盘活森林资产
3.2.1 抓住发展机遇,大搞特色经营
利用国家确定龙胜县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项目县的机会,大力发展以良种杉木、秃杉为主的商品林基地。要由林业部门统一规划,划定造林地块。特别要对稀疏林地、残次林、荒草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商品林地扩大造林面积。大力发展珍贵树种造林,充分发挥“绿满八桂”项目发展优势,在村屯周围种植珍贵树种。例如大桂花、造型树、红豆杉、清钱柳等,既美化乡村,又有显著经济效益。
3.2.2 引入企业管理,提高质量效应
为提升森林资源管理质量,要引进公司管理模式。按照县政府与区级维都林场签订的合作协议,要实现营造油茶林2666.7hm2、营造优良杉木、秃杉2666.7hm2的造林目标,同时要加快低产林改造的步伐。
3.2.3 健全相关制度,林地合理流转
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林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前提下,林农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转包、出租、转让,可以互换、入股、抵押,也可以作为出资、合作条件。这样不仅能盘活森林资产,而且能搞活农村经营。特别是林权抵押贷款,已经成为农村经营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3.2.4 种植景观树种,打造旅游品牌
加强旅游通道景观树种造林质量,提升生态旅游的品味。同时针对旅游道路2旁的商品林,鼓励培育大经材;适当间种毛竹,逐步取代树种,保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
4 龙胜县林业“十二五”主要建设目标
4.1 建设林业生态系统
龙胜县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林业系统实现目标:规划人工造林面积1666.7hm2;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后续管护工程面积1666.7hm2;重点抓好7.192万hm2国家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新建农村沼气池2500座,每年新建500座;城乡绿化和绿色通道实施“绿满八桂”工程,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村屯房前屋后以及周边的宜林荒山、荒地基本绿化,绿化率达95%以上,实现境内国道、省道、县道等主要交通沿线,江河、湖库沿岸的全部绿化。
4.2 完善林业产业体系
龙胜县“十二五”计划建设林业产业体系目标:营造杉木速丰林面积1666.7hm2,全县杉木速丰林总面积保持在3.3万hm2以上,每年提供木材出材量16万m3以上;油茶基地建设:以良种壮苗、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提高单产为切入点,新增良种油茶基地造林3333.3hm2,全县油茶林面积达1.47万hm2;建成投产13.3hm2的采穗圃基地,每年培育1.12万株采穗母株,建成13.3hm2的苗圃基地,通过无性系繁殖,年产茶油容器苗约650万株;大力推进木材精深加工,重点扶持上档次、上规模的木材加工企业,在瓢里镇、龙胜镇、里骆林场培育发展10家年加工原木10000m3以上和1家年加工量不低于1万t的竹木剩余物深加工的规模企业;加强对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彭祖坪县级自然保护区及林业旅游休闲场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森林旅游相关管理,提升森林旅游的文化品位,将龙胜各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游打造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森林旅游精品。
参考文献
[1] 刘振荣,黄海云,井绪营.合理采伐是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关键[J].农村实用技术科技信息,2010(04).
[2] 穆艳.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策略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7(05).
[3] 杨世先.浅析林改后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国信息化,2012(11).
作者简介:戴学忠(1972-),男,瑶族,龙胜各族自治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中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