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亚洲白领消费方式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白领开始崇尚简约生活,旅行度假时间比以前多了,此外,尽管一些与传统相悖的习惯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人们未因盯住电脑屏幕而放弃阅读。过去11年中《远东经济评论》曾经对1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读者展开调查,以下正是在最近一项有关生活方式、习惯、志向和商业人士管理技巧方面的调查中总结的点滴心得,我们将从以下的十个方面捕捉现代亚洲白领的生活消费脉搏。
  
  品牌与生活
  
  品牌意识强
  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及其他地方的人们送礼给亲人时可能会首先考虑何种物品,不特别在意品牌。菲律宾人会首先考虑产品品牌,然后再选择具体的商品。而马来西亚人和台湾地区人的价值观基本一致。很明显,亚洲的品牌意识很强。而且人们并不是是因为炫耀、表现自己或是名人崇尚而喜欢这些品牌。
  多数受访者购买欧洲品牌的商品是因为其设计和质量更胜一筹。只有新加坡人和菲律宾人例外,他们将奢侈品视为是对自己的奖赏。从一个调查价格还是品牌更重要的问卷中发现,除了韩国人将品牌看做最重要的因素之外,其他地区的人们都选择了价格。
  不同地区的人对是否会购买货真价实的商品的问题,回答惊人地一致:不要冒牌产品,花钱就要买真品。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的确不想买到冒牌货。从长远角度来看,还是质量最重要。
  
  简约生活
  亚洲白领正在重塑生活,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工作和家人身上,同时放弃了很多其他事情。“努力工作,尽情享受”(work hard, play hard)似乎已成为他们的至理名言。而那些与这两条都不贴边的东西则逐渐遭到冷落,比如在酒吧推杯换盏或是拿着鱼杆打瞌睡等。
  数据显示,3/4的受访者保持或增加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同时超过1/2的受访者增加了工作时间。
  亚洲北部的日本和韩国例外。这里熙熙攘攘的人们并没有将心思重新放到工作上。过去12个月这两个国家减少工作时间的人数反而超过了增加工作时间的人。
  
  钱少车多
  较贫穷国家的商界人士比他们在较富裕国家或地区的同行拥有更多汽车。这个有趣的反常现象意味着,商界人士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依次是: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许多商界人士家里拥有3辆汽车。而香港和新加坡的商界人士拥有的汽车最少,每个家庭只拥有1~2辆汽车。这部分是由地理因素导致的。在新加坡和香港这样拥挤的城市,人们不需要以车代步。
  


  日本和德国的汽车生产商主导了亚洲车市,瑞典的沃尔沃公司(Volvo)虽不能与日德的汽车厂商比肩,但总算排上了名次。亚洲汽车生产商中的王者仍然是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其他重要的日本汽车公司还有本田(Honda)、日产(Nissan)和三菱(Mitsubishi)。在德国车中,气派的奔驰车(Mercedes-Benz)比较具休闲特色的宝马车(BMW)更受欢迎。
  
  最常喝的是葡萄酒
  
  亚太地区的商界人士都在喝些什么酒呢?亚洲商界人士今天最常喝的是葡萄酒,正宗的欧洲葡萄酒,软饮料也非常受欢迎。
  虽然不可能把人们都喝什么牌子的酒完全调查清楚,但丹麦的嘉士伯啤酒(Carlsberg)无疑是十分受欢迎的,而且远远超过美国的百威啤酒(Budweiser)。在威士忌酒方面,芝华士(Chivas Regal)和约翰沃克尔 (Johnny Walker)非常受欢迎,而品酒行家们则喜爱轩尼诗(Hennessy)。
  亚太地区最能喝酒的是澳大利亚人,97%的澳大利亚受访者喝葡萄酒,81%的澳大利亚人喝啤酒,泰国人只有59%喝啤酒。在亚洲人中,韩国人算是相对能喝酒的,韩国人喝威士忌的比例要高于澳大利亚人,61%对60%。中国人则喜好喝本国产的酒饮品和杏仁露等。
  
  旅 游
  
  旅游增加
  人们出行的时间越来越多。在大多数受访地区,白领们明显增加了外出时间,从平均数来看,总体趋势无疑是上涨,41%的受访者增加了旅行时间,42%的受访者较一年前增加了度假时间,只有32%的人减少了旅行。
  印尼、泰国和新加坡的白领们出行的次数增长最快,3/4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保持或增加了出行时间。在韩国,只有15%的人增加了出门在外的时间,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甚至明显减少。
  
  中国、马来西亚是旅游热点地区
  马来西亚已经成了亚洲人士最喜爱的度假地。这是它第一次赶上了泰国,而后者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亚洲地区度假目的地。中国也日益成为一个休闲旅游的热点地区,该国提供的旅游选择多种多样,既可前往历史气息浓厚的北京,也可光顾海南岛的热带海滩。这一趋势在今后会进一步加速发展。
  说到商务旅行和个人休闲游可以兼顾的旅游目的地,我们发现中国和马来西亚排在前两位,其次是印尼和泰国。商务投资者和喜欢冒险的度假者在那里都能各得其所。
  亚太地区以外排名前两位的旅游目的地仍然是英国和美国。
  商界人士在旅馆中过夜的天数平均为20夜,在外过夜最多的依然是澳大利亚人和香港人。这两个地区在面积上相差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两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那里的人不做商务旅行就做不成生意。
  
  偏爱亚洲酒店
  亚洲经理人在选择商务旅行的酒店时,比较偏爱亚洲品牌,并且要求很明确:交通便利、价格合理以及房间内有高速互联网连接。他们将商务旅行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检查电子邮件、在房间内上网并准备报告和演讲上面。
  


  他们大多知道亚洲的高档酒店品牌,并且对亚洲酒店的喜好程度高于国际连锁酒店。当受访者被要求说出一个最钟爱的酒店时,香格里拉(Shangri-la)脱颖而出;27%的受访者是加入集团的会员。73%的受访者听说过半岛酒店(Peninsula Hotel),新加坡富丽堂皇的莱怫士酒店(Raffles Hotel)享有很高的声誉,有72%的受访者表示听说。28%的受访者称,他们曾经住过凯悦酒店(Hyatt)。
  
  数码与电器
  
  受访者在购买电子设备时都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产品功能齐全、价位合理、品牌值得信赖,名人效应并不起作用。
  受访者可以分为三大类:略懂技术类、精通技术类和痴迷技术类。70%~90%的高级白领人士都属于第一类,有四种主要的电子玩具:手机、DVD播放器、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MP3播放器、PDA、数码摄像机、 用3G手机欣赏视频图像、Wi-Fi无线上网也逐渐走入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普及。
  佳能(Canon)和索尼(Sony)是最受摄影爱好者喜爱的品牌,奥林巴斯(Olympus)和尼康(Nikon)排名紧随其后。
  平板电视是家庭最希望拥有的电器,31%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购买!电视就要和其他设备合为一体了,同时电脑试图取代电视。一个大有可为的发展方向是使电话具备图像显示功能。电视和电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为电话提供一个清晰的大屏幕显示器。
  未来各种家用电器之间的关系变化会像肥皂剧一般五花八门。你可以在办公室里使用远程控制和监视器来监控你的孩子或保姆。你可以用电话启动电视机,让它录下一个电视节目,还可以让微波炉为你做好晚餐。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高级白领都非常乐于接受这类新服务。但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受访者则对这些新服务兴趣索然。
  此外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每两人就有一人的网上购物量未高于去年。另有一项调查表明,人们并没有因为在网上冲浪而减少他们阅读杂志的时间。
  
  移动电话与网络
  
  大多数都市商界人士在工作和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两样东西了,电子邮件和移动电话。打算购买新手机的受访者的数量是准备购买其他设备的受访者的两倍,受访者对3G手机兴趣不高。但可拍照式手机深受欢迎。另一个正在酝酿、可能会很受欢迎的功能是当用户回到家或者走入办公室后把手机来电自动切换到固定电话上。
  
  现金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不远的将来,现金可能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许多香港市民已经在用一张智能卡来乘车、开门和购物。在日本和韩国,可以用手机从自动售货机购买饮料。许多人可以通过移动手机服务为那些琐碎的小额商品付款,如一杯咖啡、一块巧克力等。为了防止商店乱收费,所有的交易明细都将出现在我们的手机账单上。
  


  宽带最普及
  
  朝鲜泡菜和电脑有什么联系?在韩国,这两样东西无处不在。因此,韩国被誉为“泡菜和电脑之国”。在韩国和香港,每位受访者几乎都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澳大利亚和日本的网民是最幸福的网上冲浪者,这两个国家的互联网接入速度较快。
  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回答能体现对最新通信设备及服务着迷程度的问题时,这两国受访者的得分始终位居前列。考虑到两国在宽带接入方面排在远东地区末游的现状,这一调查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另一个对科技着魔的地区是新加坡。新加坡的宽带普及程度同香港不分伯仲,而且该国居民用电脑的时间和菲律宾人不相上下。
  对互联网接入服务最不满意的国家是泰国。该国1/5的用户已经决定更换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简称ISP),还有54%的用户正在考虑这么做。马来西亚的互联网用户对ISP提供的客户服务不甚满意,他们认为ISP的反垃圾邮件和过滤病毒服务根本不起作用。
  
  科技新服务
  
  现在有很多新的服务功能可供我们选择。但如何知道哪些服务会大行其道,哪些服务会无人问津呢?
  统一资讯服务:使用统一资讯服务之后,你每收到一条消息,无论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息、视频、语音邮件还是其他方式,都会出现在同一平台之中,这样你就不会错过雅虎(Yahoo)账户里极为重要的邮件信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人们喜欢这项服务,但日本人则对此不感兴趣。
  智能铃声:与以往的铃声不同,智能铃声可以让你判断出谁给你来电。使用这项服务后,电话可以发出“你的母亲/老板/爱人”的铃声,或者你可以为每位来电者设置不同的主题音乐。菲律宾和印尼的受访者喜欢这项服务,但澳大利亚人和日本人则认为这项服务根本没有必要。
其他文献
广州素有“服饰天堂”之称,作为国内服饰产业的基地之一,广州街头到处都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店,或高雅,或市井,但像李雯这样开土产民族服饰店的却屈指可数。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者,开业至今,李雯的服饰小店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旅游“游”出新点子    28岁的李雯是湖北咸宁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她只身来到广州,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李雯喜欢旅游,而且尤为喜欢去贵州。在贵州旅游时,李雯接触了很多
期刊
现在的汽车市场,新车下线之快,价格下降之大,让许多购车者茫然失措:新车太多,降价不断,何时买车才不亏?而由于近几个月国内油价不断上升,因此,准购车者又开始考虑车辆的节油问题,省油即是省钱。  如何购买一辆使自己满意的“物美价廉”甚至“物超所值”的汽车?以下介绍买车的三个攻略。    攻略一:“裁衣先量体”    购车前必须不断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大多数人买车图的是实用还有方便,如果你没有足够的M
期刊
在“酒香更要勤吆喝”的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时代,我们满耳都是主动发布的信息和广告。在惯用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方法面前,在专业的广告宣传公司的辅导下,没有任何保险公司会在宣传自身的优点之前就先列举自己的缺点,保险代理人自然也不例外。  投保者在选购保险时的专业的顺序应该是这样:  1.首先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优秀的保险公司作为自己的保险合同的主体;  2.然后挑选一个优秀的保险代理人作为自己付费
期刊
26岁时,他已经拥有400多万美元的资产,然而一夜之间,他失去了全部资产。事实上,他差点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现在,他已经重整旗鼓,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理财生涯。  他就是戴维·拉姆齐——国际辛迪加无线电台的家庭理财讲座的专家。他的经历连同多年来的理财咨询实践,是一个经过挫败又再次崛起的职业理财师的经典教材。现在他更注重综合观察和分析取消抵押品赎回权和破产前景的判断,也同时为你及你的家庭制定了安全理
期刊
在庄严的王府井教堂广场上,我们经常能看见这样的时尚场景,一群年轻人身穿肥大的滑板裤,头戴耳机,脚蹬滑板,速度时快时慢,上下翻飞做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围观的人群也为他们的勇敢与技巧大声鼓掌。山岚浩运动休闲店的老板王浩也跟他们一样,是典型的“滑板一族”,2001年他曾经占据北京滑板服市场80%的市场份额,这是令北京的阿迪达斯和耐克都望尘莫及的成绩。  王浩现在拥有四家店面,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地段王府井、
期刊
我国现在依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使用外汇都会受到一定的约束。经常接触外汇的人,对外汇存款和外币现钞存款一定不会陌生。两者都是外国货币,都可以用作国际清偿,本质上并无区别,看似一对孪生姐妹。由于“貌合”,所以,很容易将两者混淆;又因“神离”,所以如果不加区分的话,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由于外币管制,现钞的出入境(尤其是出境)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由此可见,国家鼓励公众持
期刊
家庭情况:  林先生及妻子,8岁的男孩,林先生的岳母三代同堂。  住房情况:  三里屯处一套58平方米的两居室,是早年的福利分房,现在出租,月收入2000元。  万博苑小区一套150多平方米的大单元,原价7200元,尾房价格4980元,首付15万元,月供4000元。  2002年,林先生以4980元的超值价格购进了万博苑一套150平方米的“豪宅”。这是林先生平生所做最得意的事情之一。在京城里,林先
期刊
北京不仅汇聚了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也集中了大江南北的饮食。许多外地人将自己家乡的特色小吃引入北京,来自江西鹰潭的周种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带来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点心——桃酥。仅仅一年时间,他的“桃酥王”小店连开8家,红遍了整个京城。    巧打文化牌    2003年9月,周种林的第一家“桃酥王”小店在北京东四十三条繁华的大街上开张了,令他惊喜的是,小店在开业当天销量就突破了1000斤。自此之后,从早上
期刊
一直以来IT界就不乏惊人之举,在这个高科技领域更是藏龙卧虎。仅在网络领域,经历了大潮初起时的喧嚣和泡沫破灭后的失落之后,十年淘金,淘出了英国人胡润榜上的“中国首富”。这些从IT路上走出的“英雄”们,言语间闪烁着白手起家的自豪。精明理财为他们的财富积累缩短了时间,为其成就事业奠基。  不过,IT领域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也仅是一小部分。更多的IT精英们是作为IT大舞台幕后辛勤耕耘者的角色出现。而也正是这群
期刊
如果你买别墅不是自己住,想出租,而且想租给 老外挣美元的话,我建议——不要买新别墅。  投资房产,想靠收租金“一劳永逸”地过上幸福生活,光有钱和胆子还不够,必须还要做到知己知彼。  5年前,特别是10年前,租房子给老外赚美元相对很容易。因为那时候都是公司出面为外籍员工们找房。对于成本的控制,就不会像个人买房那样的重视;加之那时落户中国的跨国公司里的外籍员工,人数又很多,一家大公司可以达到二三十人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