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对黄土高原景观生态格局的干扰研究

来源 :铁道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ngy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铁路建设在驱动区域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通过对太中银铁路(离石-柳林段)建成前后沿线不同缓冲范围的景观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照分析,揭示铁道工程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干扰尺度以及干扰范围内的景观生态影响.研究结论:(1)沿线1.5 km范围内是铁路建设的景观生态强干扰区,沿线4 km范围外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基本不受铁路建设影响;(2)铁路建设干扰范围内草地和林地类型的景观生态格局会受到强烈破坏,但后期能够得到良好修复;(3)铁路建设是沿线城镇发展的强驱动力,建设用地沿铁道方向扩张聚集,形成干扰范围内的优势斑块,这一过程中建设用地对耕地、水体的侵占会进一步引发耕地对草地的侵占,对区域生态平衡造成一定影响;(4)本研究结论可为黄土高原地区铁路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针对采用传统超声波对重载铁路钢轨焊缝检测时效率低且易漏检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相控阵超声技术对钢轨焊缝进行检测.通过仿真模拟确定了扫描角度和探头位置等检测工艺,并选取GHT-5和YN-1试块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相控阵超声技术进行焊缝检测可以实现多角度扫查,探头小范围移动即可完成全覆盖扫查,操作简单,效率高,检测效果良好;相控阵扇形扫描检测图像包括丰富的缺陷信息,可以直观地呈现缺陷位置,有利于缺陷的识别和判定.利用相控阵探伤仪对重载铁路钢轨焊缝伤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高了小当量损伤和易误判易漏伤损的识
针对装配式预应力锚索框架结构这种新型边坡加固结构,通过数值仿真、理论推导、现场试验等手段,阐明了装配式锚索框架结构加固边坡的作用机制.与现浇梁相比,预制梁在边坡安全系数、梁体自身挠曲变形、梁体结构受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与改善.考虑装配式框架梁承受水平预应力及拉压双层配筋特点,建立了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上Timoshenko梁理论解析解,形成了装配式锚索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发预制梁制作、预制梁吊装及背衬找平等施工工艺,初步形成了装配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可为艰险复杂山区边坡加固提供高效解决方案,为高
以新朔铁路钢轨探伤现状为背景,建立高速试验平台,研究高速下的超声探伤性能.基于钢轨超声检测原理设计了不同类型人工伤损,通过理论计算对比了60 kg/m钢轨和高速试验平台样板轮的超声反射路径差异.利用CIVA软件建立60 kg/m钢轨和样板轮仿真模型,对比分析其超声探伤结果.在高速试验平台进行静态和动态试验,对高速下超声探伤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60 kg/m钢轨和样板轮轨头核伤超声检测差异小于2 dB,而经过角度修正后的样板轮螺孔裂纹与60 kg/m钢轨超声检测结果基本一致;60 kg/m钢轨轨头核伤、
研究目的:诸多高地应力、大埋深隧道存在岩爆的工程风险,前人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爆的发生机理、破坏机制、等级划分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而从地应力场反演并结合能量积聚理论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则很少.本文结合拉林铁路贡多顶隧道工程实践,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应力测试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区域的地应力场进行反演,获得地应力分布特征,选取典型开挖断面进行平面应变分析,获取围岩开挖后的二次应力特征,获得由开挖扰动引起的弹性应变能积聚特性,并采用基于应变能的岩爆判据预测该隧道的岩爆风险等级,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
通过原位捣固试验研究了捣固次数对道砟破碎的影响规律,并对道砟颗粒的典型破碎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捣固作业会引起道砟颗粒发生明显的破碎伤损,进而导致道砟整体级配发生显著变化,应在有砟道床的养护维修中予以重点关注.捣固作业最容易引起56~63 mm粒径的道砟颗粒发生破碎.对于运营期道床,捣固作业导致的道砟颗粒破碎会使25 mm粒径以下的道砟颗粒质量显著增加,是造成道床质量脏污率增大的主要原因.
基于朔黄铁路线路设备维修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探讨适用于该铁路线路设备的修理周期.结果表明:直线区段钢轨大修周期为1390~1650 Mt通过总质量;半径400~1500 m曲线区段钢轨换轨周期为300~800 Mt通过总质量;建议在通过总质量达到60 Mt前进行预防性钢轨打磨,通过总质量超过150 Mt时进行修理性钢轨打磨;直线区段扣件更换周期与钢轨大修周期相同;道床每年捣固2~3遍,25、30 t轴重条件下通过总质量分别达到1300~1500 Mt、1200~1300 Mt时进行道床清
针对高速铁路综合巡检车拍摄到的轨道巡检原始图像在某些工况下成像质量差的问题,基于视觉系统神经电生理试验提出了RGC的nCRF模型.由于感受野模型中存在不同的高斯通道,通过设计能自适应显示抑制强度变化的势函数改进了基本模型,提出mnCRF模型来改变抑制效果.根据边缘对比度指数QEC、细节增强指数QDE、灰度保持指数QMG三个图像增强测量指标,利用nCRF、mnCRF模型对图像处理标准测试库的图像及综合巡检车采集到的高速铁路轨道巡检图像进行加强处理,并与HE、Retinex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
基于斜拉索的容许疲劳强度和容许应力匹配的原则提出了铁路斜拉桥理论最小恒活载比的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得到了铁路斜拉桥的理论最小重量.双线铁路斜拉桥对应于高速铁路、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的理论最小重量分别在24.3~32.2、33.9~44.5、40.7~53.4 t/m;四线铁路斜拉桥对应于四线高速铁路、两线高速铁路+两线客货共线铁路理论最小重量分别在34.9~46.5、43.1~57.1 t/m.上述理论值与国内外实桥重量的统计结果基本相符,且与桥梁跨度无关.研究成果对铁路斜拉桥设计、方案比选等有一定的
基于朔黄重载铁路不同区段的线路地域条件、捣固维修实际情况、轨道质量等因素,将线路分为Ⅰ级、Ⅱ级两个等级区段进行管理.基于国内外轨道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方法,分析了轨道质量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重载铁路质量评价标准分级方法,将两个等级区段线路的轨道质量评价指标分为捣固验收值、优先值和超限值三个管理值.结合轨道检测实测数据以及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效果制定了捣固维修超限值和验收值.分析了捣固周期内的轨道质量劣化趋势和捣固维修作业周期,结合验收值和超限值确定了优先值.研究结果为朔黄重载铁路轨道质量分级管理和捣固维
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测试、踏面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能谱成分测试等方法,结合铝热焊接头服役过程中的平直度数据,对35.7 t轴重重载试验条件下半径350 m曲线上股的铝热焊接头伤损进行分析,并对铝热焊焊接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断口裂纹源附近的疏松缺陷是焊接接头轨距角剥离裂纹伤损产生的原因;焊缝低塌在一定程度上与伤损的出现存在相关性;采用28 mm轨缝时,焊缝中心无明显疏松缺陷.建议在大轴重条件下适当降低轨缝宽度以减少疏松缺陷,在运营过程中及时对低塌的铝热焊接头进行修理性打磨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