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民法——以清代民法为视角

来源 :清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63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法制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没有出现一部单行的、纯粹的民法典,但民事立法仍大量存在。清代民法以《大清律例》"户律"、《户部则例》等为主体,不仅是中国古代民法的最后形态,而且面临向近代转型,《现行刑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和《户部则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一直适用,直至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颁布才宣告终止。清代民法具有以下特点:民事法律渊源的多元化;以儒家礼法文化作为民事法律的指导思想;重视宗法族权,以家法族规补充国法;因案生例,循变立法。
其他文献
乾隆年间,清朝在统一新疆进程中,试种豌豆成功后推广种植。清代新疆前期豌豆的种植区域在天山北路有哈密、巴里坤、乌鲁木齐、伊犁以及塔尔巴哈台;天山南路主要有喀喇沙尔、叶尔羌、和阗等地。豌豆在新疆的种植对于清代西北边疆治理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军需、节省帑币、促进农业生产和丰富民众饮食生活。
随着四库学的深入发展,在四库著作研究、四库问题研究与四库学学科建构研究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四库学研究日益受到材料的掣肘,如何深入开掘新材料并深翻旧材料,成为当下四库学思考的主要问题。四库学研究中尚有众多重要议题,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细节、《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版本及校注研究等,还有深耕细作的余地。《四库全书》采择书籍的来源问题更是鲜有关注,可以成为今后四库学开拓的重要方向。
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杜润生提议并经民政部批准设立的社会公益性基金。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为杜润生。
有关惠栋托名王应麟著书一事,曾引起清中叶以来的许多学者关注。除《左传贾服注》与《论语郑注》外,清代学者还指认惠栋托名撰集另一部著作——《尚书郑注》。前两部著作由惠栋撰集,为今日学界所认可,但由于后一部著作鲜有人知,遂使其托名问题成为疑案。本文以清代文献中有关惠栋"托名"的说法为基础,据段玉裁所见的惠栋辑本《尚书郑注》和惠栋《九经古义》中的相关案语,论证出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旧题王应麟所撰的清钞本《古文尚书》即惠栋托名之作《尚书郑注》。经校对分析后,可以确定上图、国图藏本《古文尚书》属于同一版本系统
本刊自2007年开始使用在线投稿系统已经5年,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和作者的需求,该系统目前正在进行全面升级,增加更多的功能。下面对新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当前,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适应数字时代新的学科发展要求,于2018年成立了"数字清史实验室",立足于建设清史数据共享平台,打造清史建设数据高地,引领数字人文发展方向,并探索数据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岑春煊集》,中山大学谭群玉、曹天忠教授编,谭群玉、曹天忠与暨南大学陈文源教授标点,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全6册,属《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岑春煊(1861—1933),广西西林人,是近代中国由君主制向民主共和制转型的社会大变局时期的关键人物。
《清史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断代史专业学术期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促进清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力求反映世界范围内清史研究的主要趋势,在国内外清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近年来,随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本世纪初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启动,清史业已成为中国各断代史中较为繁荣的一个分支。
光绪末期,奉天内部的行政区划调整趋于频繁。奉天、锦州二府作为关东门户,是东北开发最成熟的地域单元。在陪都地位弱化、省制推行、地方基层治理、晚清通商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清末奉天、锦州二府的县级政区升级两例,新设府级政区两个,新设县级政区七个,裁撤县级政区一个,县制进一步扩展,新设政区的空间划分模式主要采取"县内分家"。总体上奉天、锦州两府的县级政区边界呈现出较强的历史继承性,边界变动主要源于析置新县,"山川形便"与柳条边的走向是影响边界形态的主要因素。此外,局部存有的少许犬牙之地也使边界格局增添了些许
清代律学以律例为中心,侧重于整理或注释律例条文以便利于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清代律学具有突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特征,临民治事者对其有刚性需要,但是"读律法"并不为一般读书人所重视,律学处在清代学问体系的地位边缘。嘉道以降的经世思潮宽纾了研律的整体氛围,资治致用的律学获得显著发展。在清代律学地位升降过程中,研律者从自身知识结构出发,一方面积极援经入律,发明经、律会通之处,借助经学提振律学,在司法实践中"引经治事",援用儒家经典作为断案理据;另一方面用治经学的方法来研治难读的律学,提升了律学作品的质量。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