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宫庆会录》看明初知识分子的精神压抑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uckxsb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宫庆会录》选自明代瞿佑《剪灯新话》,作品对海底龙宫进行细致描摹,并实现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四海海神与海龙王的合二为一。同时,作者通过反笔手法,以余善文在龙宫所受的礼遇反衬出明初知识分子在文化高压下的惊惧心理。
  关键词:《水宫庆会录》 《剪灯新话》 四海龙王 明初文人
  《水宫庆会录》选自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剪灯新话》,[1]作者为元末明初文学家瞿佑,讲述了一个名叫余善文的白衣秀士,颇有才名,被广利王邀请进南海龙宫,广利王请他为自己新建的宫殿撰写上梁文,余善文文采斐然,才惊四座,得到了广利王重谢。
  这篇文章采用的是传统的“龙王叙事”模式。我国古代的龙王信仰由来已久,对古代民众有着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古代海洋小说极为常见的表现内容之一。从唐传奇到清末民初的小说,各代都有龙王题材的小说名篇流传于世,其中对于奇幻奢丽的龙宫仙界的描写最富有特色,如《柳毅传》《西游记》等。在历代文人长期想象、加工、附会之下,有关龙族谱系、龙宫建筑、龙宫饮宴等的描写,已经形成一套系统、完整、有条理的“龙王叙事”模式。
  首先是关于四海龙王的描写。本篇主要描写的龙族是南海广利王,并带出了其余三海龙王。四海龙王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到了明清时期成为最有影响力的龙族谱系,是江河湖海所有龙族的领导中心,四海龙王称谓的提出与地位的定型,《西游记》功不可没。《剪灯新话》的成书在《西游记》之前,它的贡献是首次将四海海神与海龙王的形象融合,成为一体。四海海神与海龙王在传说中并非一类,但记载中,他们在外型特征、居住环境与职能等方面十分相似,因此发展到了《剪燈新话》,索性将二者合二为一,这一观念也受到了后人的认可。
  其次是关于龙宫建筑的描写。古代小说在描绘龙宫建筑时,通常是以人间帝王宫殿作为参照,从建筑材料到内部装饰都极为贵重奢华。本篇故事的主干就是请余善文为广利王新建的宫殿写“上梁文”,文中对其宫殿的描绘自然不惜笔墨,极尽铺排之能事。小说中还从龙王的衣着、阵势上突出龙宫“帝王之家”的威严与高贵。而龙宫在人们的想象中自古就是宝地,广利王赠给余善文作为润笔之资的照夜之珠十、通天之犀二,让他顷刻间获财亿万,遂成富族。
  再次是关于龙宫生活的描写。小说家们对龙宫生活的描写,可以简单归结为两点,一是奢华的声色享受,二是高雅的诗书追慕。人们对龙宫生活的描写多比附人间上层社会帝王将相的生活模式,浓墨重彩地描绘其歌酣舞艳、诗酒佐欢的生活,这样的描写在历代龙宫主题的小说中比比皆是。本篇写庆殿之会,先写美女歌童轮番表演,并将词曲全数录入文中,“二舞既毕,然后击灵鼍之鼓,吹玉龙之笛,众乐毕陈,觥筹交错”。歌舞结束,龙王又让余善文献水宫庆会诗二十韵。小说家们在努力描绘龙宫生活的奢华时,还多次写到龙族对人间诗书的追慕情结,《柳毅传》《萧旷》《许汉阳》等篇目中都提到龙族不仅自己能运笔成文,对人间诗文也十分爱重。本篇中,广利王新殿筑成,礼贤下士请文士余善文至龙宫为他撰写上梁文,态度极为谦逊恭敬。宴会上东西北三海神又捧酒请善文作诗记今日之会,“使流传于龙官水府”,还特赠珠宝作为润笔之资,可见其对人间诗书的倾慕。
  当然,这篇文章只是将龙宫作为故事背景,其初衷并非是要描绘龙宫之奢华及龙族之生活。《水宫庆会录》作为《剪灯新话》的第一篇,其寓意十分明确。文章通过写一个贫寒却才气过人的儒生在水宫的奇遇,反映了儒生渴望受到社会尊敬,并能为人所用的强烈心情。为了表现这个主题,文章突出了两个重点不断渲染,其一是广利王以一方海神之尊,对寒儒礼遇有加,要“延之上阶,与之对坐”。其二是反复强调余善文的才华出众,不嫌烦琐将其所做《上梁文》与《水宫庆会诗》全文照录。
  小说所虚构出的理想境界往往是对现实的弥补。虚构人物“余善文”正是“我善文”之意,在他身上有着作者自己的寄托。众所周知,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极低,文人受到轻视、非难、冷嘲热讽的现象比比皆是,文中的鼋参军、鳖主簿的态度就是代表。大明的建立并没有让瞿佑及同时期文人的境遇有所好转,明代天下稳定后,朱元璋对知识分子的态度由开始的礼遇转变为轻慢,甚至杀戮。洪武年间,文人高启为恭贺新任的苏州知府魏观修复苏州府完工,写了一篇《上梁文》,因其中含有“龙蟠虎踞”[2]之语,而被斩腰示众。而瞿佑小说《水宫庆会录》中“余善文”却因撰写上梁文受到龙王爱重并得到了一大笔润笔费,这与现实对比何其强烈,有人认为此篇的真正寓意是在影射高启事件。
  文章的最后,余善文“弃家修道,遍游名山,不知所终”,也许正是作者对于现实社会无奈失望的反映,那个充满平等、尊重的龙宫终究只是梦幻,明初文人要想凭借真才实学获得社会尊重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瞿佑.剪灯新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闵祥鹏.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的源流[J].民俗研究,2008(03).
  (作者简介:沈伟,女,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其他文献
该文以供电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动态和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特点及趋势的基础上,就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几种运营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市场化改革
汽车工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在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受到的冲击将会很大,汽车零部件工业受到的冲击则更大.零部件进口关税将从22﹪降至10﹪.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的汽
该文针对上海贝尔公司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项目,探讨了企业与信息系统的关系,介绍了信息系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并详细研究了上海贝尔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原则、内容和依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曾获美国普利策奖,可见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该部作品除了通过人物的个体悲剧对“美国梦”进行反思外,还展现出作者对人的生存
摘要:日据时期,日本殖民当局推行所谓“战时体制”,军国主义话语权占主导。在必须罩上“皇民化”外衣的背景下,台湾作家创作小说的境遇十分艰难。台湾作家吕赫若使用了隐喻的写作方法,刻画出在殖民统治下台湾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将对殖民的强烈反抗隐喻在了冷静客观的叙事之中。小说《玉兰花》的文本命名和叙事结构是其隐喻功能的具体展示。  关键词:日据时期 吕赫若 《玉兰花》 隐喻功能  台湾现代文学史阶段(19
该文根据国内外能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等方面,阐述了矿物能源的种种不利因素.提出,开发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能是一条符合国际发展趋势
在文学理论中,我们常从不同视角去品读文本的文学情怀,接近作者内心聚焦的文学世界,从而带来不同的感悟与收获。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作者所凝眸的现实都可能是一个光怪陆离的
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多年的起起落落,几千万的股民在股海里随波逐流,在“熊”与“牛”的交替之间接受着考验,在一个相对的“薄市场”的投资环境里,在普遍的人云亦云的氛围
具有良好素质的企业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竞争关系中获得最终胜利,这儿的“素质”即是指企业文化.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称为优秀企业.该文在阐述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概念的
声音是广播剧的灵魂.通过分析广播剧《黄河谣》声音运用的特点,生动的表现出内蒙古准格尔旗经济发展为背景的黄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故事.剧中依托人物对话、音乐、音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