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学科内涵及其升级必要性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术界关于学科的基本认知
  学科是整个科学世界中非常重要的现象之一,本质上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由于这种类别化的知识具有一定排他性,它同时具有划界功能,即对知识生产(科研活动)、知识传播(教学活动)、知识消费(科研咨询)做出了一定的界定。学科的划界功能在高等院校中体现最为充分也最有必要,因为这里是知识生产、传播、消费的大本营。通常,我们可以把学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理论上可无限细分,但通常到二级学科)。
  判定与划分学科的科学标准需要有机结合理性和现实原则。理性原则认为:一类知识必须在认识对象、认识方法、认识目的、内在构成等方面具有可辨别性,才能成为学科。现实原则提出:当一类知识有人研究、讲授、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发表渠道,产生特定的专业团体,就现实地成为了学科。两种原则各有利弊:随着学科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跨学科甚至“后学科”转换,传统的理性原则显得有些僵化;现实原则倒是适应这种变化趋势,但是确实显得宽泛。可以说,以理性原则为主辅以现实原则是我们对学科加以判断与分类的科学依据。
  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功能划界)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知识社会学认为,知识以及针对知识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是内外因素交互的函数。这些因素主要是:科研人员、知识积累、学科设置与管理、科研制度、同行评议、物质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意识形态等等。这些内外部因素都处于变动状态,是学科处于动态之中的根本原因。这些变化的主要形式包括:(1)从非学科转变为学科;(2)从低层级学科变为高层级学科;(3)从单一学科变为多科学、跨学科;(4)从学科变为非学科(学科消亡)。在整个学科演变的历史上,这些变化都出现过。
  学科的存在产生诸多影响,是我们需要学科的根本原因。对于科研活动,学科的存在提供了科研智力分工、科研群体认同、知识专业化和科研管理指向。对于人才培养,学科划定了学习范畴、专业认同、知识传统、就业导向等等。对于社会服务,学科是广义社会分工、行业认证、咨询专业化等方面的区分标准。简而言之,学科的存在使得知识创造、传播、消费同时具有了效率和效果。尽管有人开始提“后学科”(即消解学科的存在),但是多数人认为学科并未过时。
  二、旅游管理学科属性面上分析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旅游管理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已经形成,并且相对独立。在1970年代至今的旅游研究实践中,旅游知识开始出现且不断累积,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以“旅游”为核心,具有高度可识别性,其特殊性不断凸显。旅游学术期刊的发展是我们窥探旅游知识体系化、独立化的最好窗口。在国际上,目前旅游研究为专题的SSCI期刊已经有14个,其中6个期刊5年影响因子已经超过3.0;而涉及旅游研究的SSCI期刊(含旅游、接待、旅行、游憩、休闲、体育)则达40多个。在国内,国内旅游学界的权威期刊《旅游学刊》近年来的影响因子连续多年超过众多学术期刊,并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此外,其他相关期刊如《旅游科学》《旅游论坛》等也在快速成长。
  人才培养方面,旅游管理学科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模块。目前,高等院校层面的旅游教育已经涉及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完整层次的培养方案。仅在中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超过400所,规模相当可观。这种规模足以说明旅游管理学科地位的提升。在本科层面,旅游管理专业已经从专业上升为专业类(表1)。不过,在研究生层面,旅游管理仍然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 (表2)。
  社会服务方面,旅游管理学科为旅游咨询提供了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的旅游咨询主要依托高校和部分科研院所,咨询公司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旅游管理学科的存在,首先为旅游咨询服务提供了合理性。旅游咨询主要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根本上讲需要理论支撑,让拥有旅游理论知识的科研人员——与实践者一道——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合理的。此外,旅游管理学科(及其不断发展)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
  三、针对旅游管理学科的现有学科设置及其 制约
  目前,我国针对旅游管理的现有学科设置,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错位”两字:旅游管理学科在教育行政组织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已经是与工商管理并列的类专业,但在研究生学位中仍属于工商管理下设的二级学科(表1、表2)。实际上,这种设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它被放置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格局中之后,立刻对旅游管理学科的发展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制约。限于篇幅,下面简要说明。
  错位学科设置对旅游教育方面的主要制约:
  学位管理混乱。一是市场需求推动多个相关一级学科授予旅游管理相关博士学位,如生态学(旅游)、人文地理(旅游地理)、历史学(旅游文化)等,但用人单位往往因为人事制度要求授予管理学位的旅游管理专业博士,造成博士培养与用人事制度间的矛盾冲突;二是部分办学良好、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不错但没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整建制旅游学院无法获得博士招生资格,只能变相联合招收博士生,对学位管理造成影响。
  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压缩、兼并与分流。大部分高校特别是985高校要求按一级学科布局独立设置学院,鉴于旅游管理的二级学科地位,目前大量的独立设置的旅游管理学院面临合并的压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压缩的挑战。此外,尽管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是与工商管理并列的本科专业类,但大多学校仍将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在工商管理学科之下,学生与会计管理等专业进行分流选择,导致大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流失,严重制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教师招聘困难。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期刊标准对教师进行聘任考核,无法适应旅游专业的跨学科师资需求,大部分旅游院校难以招聘到适应专业需求的高水平教师,使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陷入困境。
  错位学科设置对旅游社会服务的主要制约:   旅游咨询业务面过窄,不符合实际。目前,我国旅游咨询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规划、目的地营销、项目策划、行业培训、政府决策咨询等几个方面。显然,其中很多咨询业务并不属于工商管理范畴。比如目的地开发与建设就需要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单纯的工商管理知识根本不够用。如果仅限于工商管理,那么旅游咨询只能针对旅游企业或相关行政部门。这种理解过于狭窄,与目前的旅游咨询实践不相符。
  错位学科设置对旅游管理知识体系的主要制约:
  旅游知识不当归属。由于旅游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旅游知识无论在数量、维度、学科基础上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1)从知识维度上看,按照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本体论,旅游知识涉及物理(如目的地演化机制、旅游景观、旅游资源资源)、心灵(如旅游体验、目的地形象、旅游态度)、客观心灵(如旅游理论、旅游概念、旅游日志、旅游文学)三个旅游本体层面;(2)从学科基础看,旅游知识几乎涉及所有层次的相关学科:应用科学(如管理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研究)、经典科学(如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数学)、哲学母学科(如科学哲学、社会学科哲学、伦理学、知识论)。根据对工商管理知识体系的客观理解,我们有理由认为:旅游知识构成比工商管理知识体系要宽(或者至少与之存在明显差别),无法被其所统摄;目前借助行政手段,迫使旅游知识归属于工商管理,逻辑上是不当的,并且缺乏学理依据。
  旅游知识矮化。抛开各种利益,但凡知识都有其价值。我们不应该对不同知识类别进行差别化对待。然而,目前我国包括西方主流国家推行的评估体系却采取了相反的立场。它不仅对知识进行评级,还使之“资本化”。在我国,二级学科身分致使旅游知识就受到不少矮化对待。比如,最近的一次A刊提案(尽管被专家联名否决暂时搁浅)中竟无一本旅游期刊,这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这倒不令人奇怪:目前各类A刊的认定大多以一级学科为基础,旅游管理学科二级学科的尴尬身份,影响了其学术刊物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认可度。
  四、旅游管理学科升级的必要性
  旅游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且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已经显现出一级学科的诸多特征。而我国目前的学科行政管理设置仍然将其认定为二级学科,在现行的学科生态中,旅游管理学科处于明显的不利境地,受到各种制约。由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需要更多智力和人才支持,旅游管理学科升级工作势在必行。
  (第一作者系该校研究生院/旅游学院院长、教授,第二作者系旅游学院副教授;收稿日期:2016-06-29)
其他文献
“天哪,好像我昨天还在看见他打比赛……”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是对退役最初的惊讶。没有哪一年的退役会有2006年的纳芙拉蒂诺娃和阿加西那样伤感,阿加西像交响大师一样把握
本届竞赛英译汉选用的TheManintheWater是一篇议论文。作者RogerRosenblat系美国哈佛大学英文教授、《新共和》周刊文学编辑、《时代》周刊专栏作家,出版有评论集《黑人小说》(197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华盛顿一次
目前,在地质勘探岩芯钻探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起下钻具仍是不可取消的重要工序. 在起下钻具的过程中,由于钻具在充满泥浆的钻孔中做直线上下运动,以致使钻孔环状间隙的泥浆产
2.5万瓩中压汽轮机组叶轮相继发生开裂现象,经过仔细的电子显微镜断口分析和金相显微裂纹的观察,以及断口产物的X光,电子探针等的分析,判断了叶轮的开裂是以应力腐蚀开裂SCC
机械传动中回转零件的连接,几乎均用键联接,一般采用平键联接或花键联接。在非传动机构和传动扭矩极小的情况,也用方孔或三角形的无键联接。 这种无键联接因其强度较低,在实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在充氮条件下,利用膨胀计进行了丁二烯聚合增长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增长反应对单体浓度和活性种浓度的反应级数皆为一级关系;活
本文报导单相和多相Y-Ba-Cu-O化合物超导体的制备工艺及其超导电性.X射线分析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名义配比Y:Ba:Cu=1:2:3的样品为单相,其他配比成分的样品呈多相,但在一定
自1995年起,我校外文系采用了李观仪教授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教程》)第五、六册作为英语专业三年级阅读课教材。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周口店花岗闪长岩的高温高压三轴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剪切破裂和摩擦滑移具有类似的孕育过程和发生机制。剪切破裂贯通强度就是一种摩擦强度。剪切破裂和摩擦滑移各自都有渐
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硫酸盐及其水合物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已有许多报导。对同一反应,有人探索了催化剂的活性与金属的物理参数(离子半径、电荷、第二电离势……)之间的关系,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