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粘连材料在宫腔粘连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腔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多继发于经宫腔的手术或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和生育并发症.随着社会与医疗技术的进步,宫腔镜日益普及,宫腔操作的次数增加,使得宫腔粘连发生的概率逐渐升高,女性不孕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由于宫腔粘连分解术后宫腔粘连复发率较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均较低,术后应用各种防粘连材料成为妇科医生关注的重点.目前常用的防粘连材料有宫内节育器、生物敷料、球囊、羊膜、透明质酸钠凝胶、组织支架和干细胞等.利用这些材料将宫腔内的创面相互隔离,降低宫腔粘连复发率和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总结防粘连材料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可以为宫腔粘连患者术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我院)产科2019年1月—2021年3月诊断为VTE的孕产妇临床资料共126例,回顾性分析其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126例妊娠期及产褥期VTE患者,6.35%(8/126)发生在妊娠期,93.65%(118/126)发生在产褥期,集中发生在产后7 d内(94.92%,112/118).VTE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肺血管(73.02%,92/126),其次是下肢静
宫颈癌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先决条件,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极大提高了宫颈癌发病风险.HPV感染后,其DNA整合至宿主细胞DNA中,整合过程会导致许多病毒编码的早期和晚期基因缺失,进一步导致宿主细胞周期失控,从而导致宫颈病变发生.同时,HPV通过多种途径使宫颈免疫微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机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导致免疫逃逸发生,促进疾病进展.这期间,不仅经历了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参与的固有免疫过程,还经历了以T细胞为主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上述
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虽在治疗上已取得很多进展,但常规的治疗手段多涉及子宫切除.对于仍有妊娠需求的女性,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生育需求.现阶段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已有很多研究,出现了较多新的方法和手段,在疾病评估上也愈加完善.宫颈癌早期可选择宫颈锥切术、单纯宫颈切除术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非标准治疗,在严格筛选下可有激素治疗或联合先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卵巢癌中的早期低风险患者可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患侧附件切除或肿瘤剔除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