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认同教育的创新思考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同是一种倾向性、依赖性的心理状态,大致可以分两类:一是自我认同,即个人对自我现况、生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情境、未来希望、工作状态等各层面的体认态度,亦即追求自我统一性及连续性的感觉;二是社会认同,是个人拥有关于其所从属的群体,
其他文献
自人类有意识以来,自由便成为人们普遍向往和追求的重要价值。自由既具有精神属性。也具有实践特征;责任则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对现实的人完成某些任务或从事某些活动以及承担相应后果的某种要求。自由与责任是两个有着内在联系的范畴,厘清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揭示其错综复杂的内在关联,阐明自由与责任相互关系的状况,提出责任意识养成的具体路径,对我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 1.以人为本中“人”的含义 “以人为本”的人,是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前提。在马克思看来,“有生命的人的存在”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既不是黑格尔的“想象的主体想象的活动”,也不是费尔巴哈的“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现实的人”。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理论出发点,实际也就是从人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出发来理解人、把握人,并通过实践全面塑造人。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以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为本。
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无奈件投降书,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战争,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那是一段令亚洲人民沉痛而屈辱的历史,它不会伴随时间的流逝而被忘却。然而,某些日本右翼势力和政客拒不承认日本的侵略罪行,甚至一直在试图歪曲、否认和篡改历史,企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在即,本刊特约国内相关学者就日本右翼散布的有关南京大屠杀、慰
儒家最早论及“德性”范畴,见于《中庸》,比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论“德性”要早百余年。文章通过对儒家、亚里士多德“德性”说的分析与比较,以说明儒家“德性”论与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主要差异:儒家将“德性”与“本性”混谈,亚里士多德则明确区分“德性”与“本性”;儒家以为“德性”亦即“本性”,为“天”所“命”(天命),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成于“实行”,或成于教导、培养(理智德性),或成于风俗习惯(伦理德性);儒家以“仁”(爱人)德为“至善”、为全德,亚里士多德则以“中庸”为“最高的善”(至善),
在100多年开发中,三江平原历经沧桑变化,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并确立了其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的基地地位,但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其土地利用的结构,森林、草场、沼泽面积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三江平原农业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转变湿地开发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转换国营农场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营农场。
金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传统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金融渠道受信用承载力弱的限制,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并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多年来的农村贷款难不是农民的问题,也不是金融机构的问题,而是传统“小农业”的“小金融”体制与农业现代化的“大农业”和“大金融”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现行适应“小农业”的农业贷款方式由于受到农村家庭资产担保能力的限制无法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金融路径,文章提出建立和发展大型农业企业并使之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承载主体的“大金融”策略。
审美现代性是伴随着西方现代社会出现的一种新的审美意识。这种全新的审美意识随着晚清民初的开放进入中国,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个高潮,对作家和批评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李健吾一直被认为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较深的批评家,但他在批评中同样也流露出这种现代性的审美意识。李健吾不仅在他的批评中阐释了诸如纯诗等现代批评概念,而且也在批评的方法以及对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批评实践中努力体现这种特征,这使得他的批评在审美现代性的视野中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持续规模化的农村人口流动是当代中国城镇化的伴生现象和重要推动力。农村家庭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农村居民及其子女规模化向城镇流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城乡教育的关系形态。以郊区教育的显现和乡村教育的边缘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中国义务教育的“城、郊、乡”三元结构初步成型。城乡教育三元结构形态是对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形态的超越,体现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向,但也引发了城乡教育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必须立基于“流动社会”的背景,椎进义务教育的“城、郊、乡”三元统筹,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现在,一提到《艺文类聚》,就会想到“欧阳询撰”,宋本、四库本、汪绍楹校本均是如此署名,史书中提到的另外五名编撰人员则被忽略。一般的看法是,欧阳询是《艺文类聚》编撰的总负责人,即领修人或称主编。我们采用习惯说法,称为领修人。
陈其泰,男,广东丰顺人,1939年10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