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集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旨规

来源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的集体"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和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其核心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真实的集体"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一整套革命和建设理论,为我们今天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我国建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能。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全国人民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而作出的现实努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是要追求一种促进
其他文献
一般过去时存在时态与时间的不对应性,主要表示过去时间,但也有3种不表示过去时用法,即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将来时、现在时和无时性。在研究它们的深层语义的同时,分析距离性学说,在
现在的自然观,是一种处在不断流变之中的物质的观念。事物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蒯因在《论何物存在》中指出存在是变元的值。自然物和变元都没有固定的恒久不变的模式。自然物
探讨心理契约对行政人格的影响机制,认为心理契约的形成发展过程是行政人格塑造的原动力;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制导着行政人格层次升华;心理契约的违背导致行政人格丧失。提出重塑
透过我书房的窗户,可以看到一棵高大的紫荆树。它在夏日的晴空下摇着一树碧绿肥大的叶子,绿影婆娑;还有一丛箭竹在日光下,在月光下,在风里,在雨里摇曳。它们总能给我欣喜,让我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