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下,小学期间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不应只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还应开展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保证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为小孩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少先队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做成部分,也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有效途径。因此,遵循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大力开展各种教育意义鲜明的少先队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有助于将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关键词】 少先队活动 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顺应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概念也得以提出并加以推广。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出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与应试教育相对。小学作为教育之初,是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未来健康成长的基石。为此,我们必须在小学期间把好关。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可以实现学生、学校及社会的有机统一,为学生以后顺利融入社会夯实基础。
一、少先队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简介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气息,因地因校而异。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的“硬件”条件,是校园文化的实体形态,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是一个学校校风、教学及学习气氛、价值取向、文化气息、精神面貌等的综合反映。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各项行为规范准则,是维持一个学校秩序井然、教育运行有条不紊的重要保证,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学生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文化,主要指人们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与人交流过程中的礼仪规范。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覆盖范围是校园,主要导向是育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校园风气是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最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本质所在。健康而又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
(二)少先队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承载方式,校园活动的开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小学期间少先队是儿童的主场,是少年学习成长的重要基地。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有助于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新时代下少先队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贴近生活
我们应明了,少先队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活动,而是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新时代下少先队活动应贴近生活,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加入进来。我们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及重要纪念日,举行相关的活动。比如说,端午节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举行包粽子、划龙舟、与端午节相关知识竞答等活动。通过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寓教于乐。在今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到来之时,可以组织板报、歌咏、演讲、图片展示等相关比赛。通过各式各样纪念活动的举行,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并铭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增强民族荣誉感。
(二)尊重个性差别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充分保证学生个性的发挥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少先队活动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别,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时,同时兼顾其个性的充分发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因校而异,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所能提供学生活动的条件显然是不可能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因校而异,因地制宜,尽可能挖掘当地有助于教育学生的因素与资源,积极开展各项少先队活动。比如在乡村地区,在校园内可以开展各项劳动活动,自己动手修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助于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荣誉感。
(四)充分体现出创造性、自主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时期,由于受外界思想禁锢较少,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加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全民创新能力及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少先队活动是儿童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在活动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感受,张扬自己的创造性。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少先队活动的主体是少先队员本身。因此,少先队活动的主动权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在活动的提出、设想、组织到运行这一连串的运作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举办艺术节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任由他们自己组织、负责各项活动,必要时,老师可以给予参考意见。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少先队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大力开展少先队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适应并融入大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当代,将少先队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
【参考文献】
[1]林玲玲.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
[2]季宝俊.浅谈少先队的文化建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1).
[3]戴欣欣.校园文化建设对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的促进[J].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2008(10).
【关键词】 少先队活动 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顺应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概念也得以提出并加以推广。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出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与应试教育相对。小学作为教育之初,是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未来健康成长的基石。为此,我们必须在小学期间把好关。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可以实现学生、学校及社会的有机统一,为学生以后顺利融入社会夯实基础。
一、少先队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简介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气息,因地因校而异。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的“硬件”条件,是校园文化的实体形态,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是一个学校校风、教学及学习气氛、价值取向、文化气息、精神面貌等的综合反映。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各项行为规范准则,是维持一个学校秩序井然、教育运行有条不紊的重要保证,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学生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文化,主要指人们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与人交流过程中的礼仪规范。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覆盖范围是校园,主要导向是育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校园风气是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最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本质所在。健康而又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
(二)少先队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承载方式,校园活动的开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小学期间少先队是儿童的主场,是少年学习成长的重要基地。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有助于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新时代下少先队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贴近生活
我们应明了,少先队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活动,而是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新时代下少先队活动应贴近生活,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加入进来。我们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及重要纪念日,举行相关的活动。比如说,端午节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举行包粽子、划龙舟、与端午节相关知识竞答等活动。通过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寓教于乐。在今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到来之时,可以组织板报、歌咏、演讲、图片展示等相关比赛。通过各式各样纪念活动的举行,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并铭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增强民族荣誉感。
(二)尊重个性差别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充分保证学生个性的发挥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少先队活动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别,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时,同时兼顾其个性的充分发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因校而异,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所能提供学生活动的条件显然是不可能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因校而异,因地制宜,尽可能挖掘当地有助于教育学生的因素与资源,积极开展各项少先队活动。比如在乡村地区,在校园内可以开展各项劳动活动,自己动手修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助于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荣誉感。
(四)充分体现出创造性、自主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时期,由于受外界思想禁锢较少,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加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全民创新能力及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少先队活动是儿童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在活动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感受,张扬自己的创造性。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少先队活动的主体是少先队员本身。因此,少先队活动的主动权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在活动的提出、设想、组织到运行这一连串的运作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举办艺术节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任由他们自己组织、负责各项活动,必要时,老师可以给予参考意见。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少先队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大力开展少先队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适应并融入大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当代,将少先队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
【参考文献】
[1]林玲玲.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
[2]季宝俊.浅谈少先队的文化建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1).
[3]戴欣欣.校园文化建设对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的促进[J].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