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两头冷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ranb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15年
  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分成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5个级别,前三个级别可在县一级培训单位获得,技师和高级技师需要由市、省级培训单位授予。据了解,从初级工到被认定为技师需要10年,高级技师则至少需要15年,漫漫晋升路让许多蓝领望而却步。
  92%无体系
  一项针对国内有规模的民营企业调查显示,92%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仅有42%的企业有培训部门,12%的有培训教室和设备。在培训制度方面,虽然64%的民营企业声称有培训制度,61%的有年度培训计划,但是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承认培训制度流于形式,计划缺乏有效执行。
  43%销售
  从培训内容也能看出企业急于将劳动力投入变现的想法,43%的课程集中在销售技巧方面。江苏某县曾经计划5年内将培养50名高技能人才,给予每人7.5万元的人才奖励。但实施下来,仅有18人满足条件。除个人因素外,企业不能给予有效支持才是最大因素。有的培训单位每年都会开出30-40个工种的培训班,但却少有人问津。
  28%没必要
  对技能培训的忽视,在招聘会上也能得到直接印证。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对高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往往一场招聘会就能提供近3000个技术岗位,但企业一般会将宣传重点放在薪酬、待遇方面,对技能培训几乎很少涉及。调查显示,28%的企业高管认为“培训没有必要”,18%认为培训是给别人作嫁衣,10%认为“招来的人就应当合乎要求,不必再培训”。
  只有26%
  其实,按照国家规定,企业要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总额要达到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超过2.5%的部分还可抵扣税,这部分经费至少60%要用于一线职工。但在实际中,有的地区能按规定比例提取的企业不到20%。有的虽然按规定提取了,但使用不规范,大多用于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出国考察和培训等方面,东部某经济强省只有26%的企业真正将其用于一线职工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方面。
  套取10余种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就业,提高技能,国家相关部门长期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一般由各地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承担,国家提供专项补助资金,对有需求的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在实际中,一些学校大肆收取农村户口证明和身份证,用在岗工人充当农民工,确保就业率;一些学校教师匮乏,承担培训项目后才临时聘用教师,规定20天课程三五天就能讲完,交钱就办资格证等。算下来,变相套取国家补贴的方法有10余种,除了个别人中饱私囊,国家和学员都蒙受损失。
  责编 / 杨宇
  fx1983@sohu.com
其他文献
许多重视家庭教育又苦于不懂教育方法的家长,热衷于听专家讲座、打热线电话、咨询心理医生、买成功家教方面的书籍等,希望立竿见影地解决自家孩子的问题。其实,这种偷师学艺、照本宣科式的努力多半收效甚微,因为家庭教育既是严谨的科学,也是生活的艺术,要求家长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领会其要义,才能有所收获。如果家长能够融会贯通,家庭教育不仅容易,而且非常有趣。深圳某房地产公司项目总监叶琛先生就是这样的智慧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