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氨酸在儿科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危重患儿急性胃肠损伤发生情况,评估血清瓜氨酸浓度变化与急性胃肠损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血清瓜氨酸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肌酐、尿素氮、胆红素、乳酸、清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评估血清瓜氨酸在危重患儿病情、预后及转归中的作用。

方法

本研究纳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96例,排除原发性胃肠疾病、慢性肾病,记录临床特征,并检测CRP、PCT、血肌酐、尿素氮、胆红素、乳酸、清蛋白等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水平。其中胃肠损伤患儿65例测定血清瓜氨酸浓度,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

结果

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急性胃肠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7.06%(16/34例)、75.00%(36/48例)、92.86%(13/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8,P=0.003);胃肠损伤组及非胃肠损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分别为(14.655±8.231) μmol/L、(23.522±11.079)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8,P<0.05);血清瓜氨酸ROC曲线下面积为0.079 8;极危重组胃肠损伤患儿治疗3 d后血清瓜氨酸水平较入院时显著升高[(26.40±16.10) μmol/L比(14.40±6.8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4,P=0.029);血清瓜氨酸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血清瓜氨酸水平与CRP、PCT、住院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319、-0.299、-0.364,P=0.003、0.006、0.001),与血肌酐、尿素氮、乳酸、清蛋白、胆红素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危重症患儿病情越危重,急性胃肠损伤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血清瓜氨酸水平可以很好地反映急性胃肠损伤的程度、转归,有望成为评估危重患儿胃肠道功能的可靠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伴进行性肌阵挛癫痫(SMA-PME)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2016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1例SMA-PME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并对至今共报道的10例ASAH1基因突变确诊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患儿,女,4岁。1岁2个月时能独立行走,之后缓慢出现进行性行走困难,3岁9个月时出现频繁身体抖动甚至摔倒,偶有愣神表现。全外显子组基因测
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掌握湿化指征、湿化方法及有效的湿化效果判断,有助于达到最佳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肺部感染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期刊
急腹症为儿科常见急诊之一,主要是指腹腔内、盆腔内和腹膜后组织或脏器发生急剧病理变化而产生的以腹部症状、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疾病。由于引起儿童急腹症的疾病多种多样,起病急、进展快,且婴幼儿不会用言语准确表达,亦不配合查体及各种辅助检查等各种原因,故早期诊断困难,若不能及时诊治,往往后果严重。现就儿童急腹症的诊治做一简单介绍。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高发地区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治疗方案、治疗转归情况、疾病负担,观察研究对象对2011版指南的依从性。方法成立多中心调查研究协作组,参加医院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实时填写调查表格前瞻性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重症HFMD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系列研究表明,VVS的发病机制与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神经体液因素和脑血流调节异常等密切相关,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现就国内外关于儿童VVS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在急诊工作中,由临床医师掌握的床旁即时超声,越来越成为不可缺失的技术。现从临床实践出发,介绍在儿科急诊中,床旁即时超声的主要应用,包括床旁超声引导操作——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穿刺引导,急诊临床诊断应用——重症心肺超声基本图像及应用,创伤、呼吸困难、休克与心搏骤停的诊断流程,以期建立急诊超声应用的儿科模式。
雾化吸入技术广泛应用于年幼儿及危重症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小容量雾化器(SVN)常用于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房。SVN装置主要包括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胆碱受体拮抗剂和黏液溶解剂等,其相互配伍和使用也存在一定禁忌。
骨髓输液技术、快速程序性气管插管技术、电复律技术、球囊面罩加压给氧技术及浆膜腔穿刺技术是呼吸和循环系统急症处理所需的基本技能。掌握其原理,熟知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熟练操作及对并发症的快速应对及处理是学习的关键。
介绍儿童急诊预检分诊的技术流程、人员设备准备、具体各项指标、注意事项及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同时简要介绍国内外常见的预检技术及在此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