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研究性实验案例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e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
  (1)能利用注射器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值.
  (2)会对测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并能对实验方案有效改进.
  (3)通过研究性活动,知道注射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妙用,培养其科研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相应物理知识的认识.
  2项目选择
  2.1创设情景 确立主题
  【情景】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到注射器的是“估测大气压值”(图1),教材的实验步骤为: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空气,然后用蜡或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次,用细绳栓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示数(即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再次,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读出容积V,测得:S=V/L;最后,由压强计算公式算出大气压数值.可是这个实验按教材步骤操作,测出的大气压值都只有标准大气压值的一半左右,这显然不能用误差来解释了.
  【疑问】造成结果如此偏差的原因何在?如何改进?说出你的设计方案.
  【主题】探究并设计出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值优化方案.
  2.2交流合作,制定方案
  【讨论】(1)你认为造成该实验测量结果较大偏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围绕你分析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进行研究验证,比较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3)探究活动需要哪些器材?实验中要控制哪些物理量?采取什么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
  【合作】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基本能达成共识,要较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最关键的两点:一是准确测出大气压对活塞压力;二是准确测出注射器筒的横截面积.因为注射器的容积是已知的,用刻度尺测量筒全部刻度的长度,误差不会太大,那问题就应出现在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上.经过分析基本得出,注射器连接针头的圆柱形小孔残留空气、活塞与筒的摩擦和装置的密封性等影响着大气压对活塞压力的测量.
  【方案】为了更好地对比数据,本研究活动统一选取2.5 mL的注射器,测出全部刻度的长度为,计算出横截面积为,表格中读数,如0.1 mL处,是指活塞缓慢拉到0.1 mL处静止时计数.
  研究1按课本方案操作,实验测量记录测力计示数,并计算出相应的压强值填入表1,这是其中一组数据,你们也尝试测一下数据.
  表1活塞所处的位置(单位mL)刚移
  动时0.10.20.30.40.50.70.91.11.31.51.71.8测力计
  示数/N2.63.24.85.86.06.26.26.26.26.26.24.82.6大气压
  值/kPa41.851.276.892.896.099.299.299.299.299.299.276.841.8我们可以把上表数据利用Excel绘制成直观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大气压值变化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0.5 mL前,属上升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所测气压值约是正常值的一半;第二阶段约在0.5~1.5 mL,约为总长的1/5处开始,属平稳变化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所测气压值最接近正常值;第三阶段约在1.5 mL后,属下降过程,所测大气压值迅速变小.值得注意的是,原来封闭在圆柱形小孔内的空气,体积小,随着活塞的移动,残留的气体体积变大,试着用克拉珀龙方程原理分析大气压值为什么呈上述变化?
  研究2向注射器筒中吸点水,慢慢推活塞到底端,这样小圆孔里的水排掉了里面的空气,再堵上小孔做实验,得出数据填入表2.
  表2活塞所处的位置(单位mL)刚移
  动时0.10.20.30.40.50.70.91.11.31.51.71.8测力计
  示数/N大气压
  值/kPa研究3把活塞涂上凡士林,同时注射器筒中吸点水,慢慢推活塞到底端,这样小圆孔里的水排掉了里面的空气,再堵上小孔做实验,得出数据填入表3.
  表3活塞所处的位置(单位mL)刚移
  动时0.10.20.30.40.50.70.91.11.31.51.71.8测力计
  示数/N大气压
  值/kPa3项目实施
  【探究】学生分组,根据组内统一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跟进指导,适时评价,学生记录数据并分析.
  研究活动操作方案一:按教材设计的实验要求进行;
  研究活动操作方案二:固定注射器筒,活塞向下,依次挂上弹簧秤和小提筒,事先要称出活塞的重力,向筒内逐渐加水或细沙,观察活塞的移动位置,记录相应的测力计示数(要加上活塞重力),算出大气压值,填入表格(图3).该装置优于直接用手拉动,用手会造成施力变化的或大或小,尤其是学生操作,另外,避免施力方向的不很稳定造成摩擦,影响实验结果.试着做一做.
  【报告】学生在充分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记录单”.
  表4活动记录单项 目内 容1.据情景提问题 2.由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 3.借助图画或文字,设计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现象) 5.得出结论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列表分析,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若按教材的设计,我们应把活塞拉到筒总长的处计数最合适,通过对比你认为选择方案最好.4评价成果,反思迁移
  4.1老师评价
  表5项目成绩原因操作准确度 参与度 合作度 及时度 记录完整度 结论正确度备注6个维度分A、B、C三个等级对学生量化4.2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
  表6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分工是否明确 如何解决难题操作是否规范 做得最好的环节参与是否积极 做得不理想的环节合作是否愉快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无违反纪律【反思】通过研究性实验活动,让我们知道物理实验一定要实事求是,要细致严谨,分析入微,活动结束,你觉得哪些值得你进一步反思的呢?说说看.
  如:1.实验为什么取小号注射器?弹簧测力计为什么选择精度高的?“研究活动操作方案二”优于课本设计,你还能想出更好的设计吗?
  2..
  【迁移】同学们,除了估测大气压值外,其实注射器在物理研究性实验中有着广泛用途,让我们开启其物理之旅吧.
  (1)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用普通水杯实验,会造成大家的认知错误,如“纸片是由水粘在杯口或分子间有吸引力”,事实上潮湿的杯口确实能把纸片粘在,这就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大气压存在的解释,特别杯内水很少的时候.改用注射器来做,可以避免如此尴尬,如图4,由甲到乙的操作变化,说明大气压托起了纸片.试着做一做.
  (2)验证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将一发声的芯片植入处理后的活塞前端(图5),再将活塞推到底端(恰好未压到芯片),用橡皮帽封闭注射口,然后向外拉活塞,试一试,听到的声音大小有何变化?
  (3)研究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用大注射器吸入沸水至管的四分之一左右,观察水是否沸腾?橡皮帽堵严注射口,向后拉动活塞时,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再向前慢慢推动活塞时,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利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材料取两端开口的大玻璃管,两支细玻璃管,两个胶塞,一端胶管,一个颜色鲜艳的圆柱形气球,一支大注射器,一个透明的大水槽,一段细棉线,连接如图6所示.
  (5)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水槽内放入适量的水,将注射器吸满水,将两艘轻质小船相隔10 cm并排放在水面(图7),用注射器的注射口对准两船之间喷水,能看到什么现象呢?
  (6)测液体的密度.先测出注射器的质量m1,再吸入一定质量的液体读出其体积V,再测出注射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密度为ρ=m2-m1V.
  利用你的信息平台了解一下注射器在物理学中还有什么用途,跟同学们一齐分享你的成果:.
其他文献
基于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1第103页课题研究—霍尔效应这一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写下本文,仅供大家参考.  霍尔效应(Hall effect)作为一种磁电效应,它是1879年由美国物理学家霍尔(E.H.Hall)发现并以此命名的,因为半导体材料的霍尔效应比较明显,因此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用半导体制成的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结构简单,精确度高,在电、磁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浅谈霍尔传感器测周
期刊
当你走进法国巴黎国立工艺博物馆时,你会看到一个金属球被一根很长的金属线吊在高高的圆穹顶上,它像钟摆一样不停的来回摆动着,这个装置其实就是傅科摆.它是由法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发明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装置,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300年后,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所做的“傅科摆实验”,凭借其简单的设备、巧妙的设计、明显的现象和直观的结论,被评为物理学史上最美丽的实验之一.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傅科
期刊
在素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初中教学的主要目标.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任.而在初中物理课程当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在初中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物
期刊
物理课程资源是指学习物理课程可利用的所有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课外用书、科技书刊、音像资料、教学软件、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重要课题,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成为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沪科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一些课堂实验教学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教学方法陈旧、实验条件简陋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借鉴了一些物理课堂实验的相关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目的在于让更多的教育专家与领导对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重视起来,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学教育的发展,提升中学生的素质.  1初中课堂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实验
期刊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职业定向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专业教育,因此,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便成为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或教师使用一定的器材和物品,通过规范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开展,物理实验教学逐渐被一线教师接受和采用,但在实际教学当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如难做成功
期刊
加强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是我国现行新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可见,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和政教处的事情,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党的教育方[JP3]针以及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德育教育[JP]  1中学物理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不断出现新的教学模式,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
期刊
1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  美国教学法专家理查德·萨奇曼认为,人具有天生的对陌生事物或是疑难问题本能地进行研究的倾向,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探究欲望.教学应利用学生的这种天生的内在冲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此来获得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萨奇曼探究训练教学模式包括六个步骤:(1)选择问题和进行实验;(2)介绍过程和展示问题;(3)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