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
(1)能利用注射器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值.
(2)会对测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并能对实验方案有效改进.
(3)通过研究性活动,知道注射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妙用,培养其科研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相应物理知识的认识.
2项目选择
2.1创设情景 确立主题
【情景】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到注射器的是“估测大气压值”(图1),教材的实验步骤为: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空气,然后用蜡或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次,用细绳栓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示数(即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再次,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读出容积V,测得:S=V/L;最后,由压强计算公式算出大气压数值.可是这个实验按教材步骤操作,测出的大气压值都只有标准大气压值的一半左右,这显然不能用误差来解释了.
【疑问】造成结果如此偏差的原因何在?如何改进?说出你的设计方案.
【主题】探究并设计出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值优化方案.
2.2交流合作,制定方案
【讨论】(1)你认为造成该实验测量结果较大偏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围绕你分析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进行研究验证,比较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3)探究活动需要哪些器材?实验中要控制哪些物理量?采取什么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
【合作】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基本能达成共识,要较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最关键的两点:一是准确测出大气压对活塞压力;二是准确测出注射器筒的横截面积.因为注射器的容积是已知的,用刻度尺测量筒全部刻度的长度,误差不会太大,那问题就应出现在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上.经过分析基本得出,注射器连接针头的圆柱形小孔残留空气、活塞与筒的摩擦和装置的密封性等影响着大气压对活塞压力的测量.
【方案】为了更好地对比数据,本研究活动统一选取2.5 mL的注射器,测出全部刻度的长度为,计算出横截面积为,表格中读数,如0.1 mL处,是指活塞缓慢拉到0.1 mL处静止时计数.
研究1按课本方案操作,实验测量记录测力计示数,并计算出相应的压强值填入表1,这是其中一组数据,你们也尝试测一下数据.
表1活塞所处的位置(单位mL)刚移
动时0.10.20.30.40.50.70.91.11.31.51.71.8测力计
示数/N2.63.24.85.86.06.26.26.26.26.26.24.82.6大气压
值/kPa41.851.276.892.896.099.299.299.299.299.299.276.841.8我们可以把上表数据利用Excel绘制成直观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大气压值变化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0.5 mL前,属上升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所测气压值约是正常值的一半;第二阶段约在0.5~1.5 mL,约为总长的1/5处开始,属平稳变化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所测气压值最接近正常值;第三阶段约在1.5 mL后,属下降过程,所测大气压值迅速变小.值得注意的是,原来封闭在圆柱形小孔内的空气,体积小,随着活塞的移动,残留的气体体积变大,试着用克拉珀龙方程原理分析大气压值为什么呈上述变化?
研究2向注射器筒中吸点水,慢慢推活塞到底端,这样小圆孔里的水排掉了里面的空气,再堵上小孔做实验,得出数据填入表2.
表2活塞所处的位置(单位mL)刚移
动时0.10.20.30.40.50.70.91.11.31.51.71.8测力计
示数/N大气压
值/kPa研究3把活塞涂上凡士林,同时注射器筒中吸点水,慢慢推活塞到底端,这样小圆孔里的水排掉了里面的空气,再堵上小孔做实验,得出数据填入表3.
表3活塞所处的位置(单位mL)刚移
动时0.10.20.30.40.50.70.91.11.31.51.71.8测力计
示数/N大气压
值/kPa3项目实施
【探究】学生分组,根据组内统一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跟进指导,适时评价,学生记录数据并分析.
研究活动操作方案一:按教材设计的实验要求进行;
研究活动操作方案二:固定注射器筒,活塞向下,依次挂上弹簧秤和小提筒,事先要称出活塞的重力,向筒内逐渐加水或细沙,观察活塞的移动位置,记录相应的测力计示数(要加上活塞重力),算出大气压值,填入表格(图3).该装置优于直接用手拉动,用手会造成施力变化的或大或小,尤其是学生操作,另外,避免施力方向的不很稳定造成摩擦,影响实验结果.试着做一做.
【报告】学生在充分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记录单”.
表4活动记录单项 目内 容1.据情景提问题 2.由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 3.借助图画或文字,设计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现象) 5.得出结论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列表分析,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若按教材的设计,我们应把活塞拉到筒总长的处计数最合适,通过对比你认为选择方案最好.4评价成果,反思迁移
4.1老师评价
表5项目成绩原因操作准确度 参与度 合作度 及时度 记录完整度 结论正确度备注6个维度分A、B、C三个等级对学生量化4.2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
表6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分工是否明确 如何解决难题操作是否规范 做得最好的环节参与是否积极 做得不理想的环节合作是否愉快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无违反纪律【反思】通过研究性实验活动,让我们知道物理实验一定要实事求是,要细致严谨,分析入微,活动结束,你觉得哪些值得你进一步反思的呢?说说看.
如:1.实验为什么取小号注射器?弹簧测力计为什么选择精度高的?“研究活动操作方案二”优于课本设计,你还能想出更好的设计吗?
2..
【迁移】同学们,除了估测大气压值外,其实注射器在物理研究性实验中有着广泛用途,让我们开启其物理之旅吧.
(1)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用普通水杯实验,会造成大家的认知错误,如“纸片是由水粘在杯口或分子间有吸引力”,事实上潮湿的杯口确实能把纸片粘在,这就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大气压存在的解释,特别杯内水很少的时候.改用注射器来做,可以避免如此尴尬,如图4,由甲到乙的操作变化,说明大气压托起了纸片.试着做一做.
(2)验证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将一发声的芯片植入处理后的活塞前端(图5),再将活塞推到底端(恰好未压到芯片),用橡皮帽封闭注射口,然后向外拉活塞,试一试,听到的声音大小有何变化?
(3)研究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用大注射器吸入沸水至管的四分之一左右,观察水是否沸腾?橡皮帽堵严注射口,向后拉动活塞时,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再向前慢慢推动活塞时,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利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材料取两端开口的大玻璃管,两支细玻璃管,两个胶塞,一端胶管,一个颜色鲜艳的圆柱形气球,一支大注射器,一个透明的大水槽,一段细棉线,连接如图6所示.
(5)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水槽内放入适量的水,将注射器吸满水,将两艘轻质小船相隔10 cm并排放在水面(图7),用注射器的注射口对准两船之间喷水,能看到什么现象呢?
(6)测液体的密度.先测出注射器的质量m1,再吸入一定质量的液体读出其体积V,再测出注射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密度为ρ=m2-m1V.
利用你的信息平台了解一下注射器在物理学中还有什么用途,跟同学们一齐分享你的成果:.
(1)能利用注射器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值.
(2)会对测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并能对实验方案有效改进.
(3)通过研究性活动,知道注射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妙用,培养其科研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相应物理知识的认识.
2项目选择
2.1创设情景 确立主题
【情景】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到注射器的是“估测大气压值”(图1),教材的实验步骤为: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空气,然后用蜡或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次,用细绳栓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示数(即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再次,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读出容积V,测得:S=V/L;最后,由压强计算公式算出大气压数值.可是这个实验按教材步骤操作,测出的大气压值都只有标准大气压值的一半左右,这显然不能用误差来解释了.
【疑问】造成结果如此偏差的原因何在?如何改进?说出你的设计方案.
【主题】探究并设计出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值优化方案.
2.2交流合作,制定方案
【讨论】(1)你认为造成该实验测量结果较大偏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围绕你分析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进行研究验证,比较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3)探究活动需要哪些器材?实验中要控制哪些物理量?采取什么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
【合作】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基本能达成共识,要较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最关键的两点:一是准确测出大气压对活塞压力;二是准确测出注射器筒的横截面积.因为注射器的容积是已知的,用刻度尺测量筒全部刻度的长度,误差不会太大,那问题就应出现在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上.经过分析基本得出,注射器连接针头的圆柱形小孔残留空气、活塞与筒的摩擦和装置的密封性等影响着大气压对活塞压力的测量.
【方案】为了更好地对比数据,本研究活动统一选取2.5 mL的注射器,测出全部刻度的长度为,计算出横截面积为,表格中读数,如0.1 mL处,是指活塞缓慢拉到0.1 mL处静止时计数.
研究1按课本方案操作,实验测量记录测力计示数,并计算出相应的压强值填入表1,这是其中一组数据,你们也尝试测一下数据.
表1活塞所处的位置(单位mL)刚移
动时0.10.20.30.40.50.70.91.11.31.51.71.8测力计
示数/N2.63.24.85.86.06.26.26.26.26.26.24.82.6大气压
值/kPa41.851.276.892.896.099.299.299.299.299.299.276.841.8我们可以把上表数据利用Excel绘制成直观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大气压值变化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0.5 mL前,属上升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所测气压值约是正常值的一半;第二阶段约在0.5~1.5 mL,约为总长的1/5处开始,属平稳变化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所测气压值最接近正常值;第三阶段约在1.5 mL后,属下降过程,所测大气压值迅速变小.值得注意的是,原来封闭在圆柱形小孔内的空气,体积小,随着活塞的移动,残留的气体体积变大,试着用克拉珀龙方程原理分析大气压值为什么呈上述变化?
研究2向注射器筒中吸点水,慢慢推活塞到底端,这样小圆孔里的水排掉了里面的空气,再堵上小孔做实验,得出数据填入表2.
表2活塞所处的位置(单位mL)刚移
动时0.10.20.30.40.50.70.91.11.31.51.71.8测力计
示数/N大气压
值/kPa研究3把活塞涂上凡士林,同时注射器筒中吸点水,慢慢推活塞到底端,这样小圆孔里的水排掉了里面的空气,再堵上小孔做实验,得出数据填入表3.
表3活塞所处的位置(单位mL)刚移
动时0.10.20.30.40.50.70.91.11.31.51.71.8测力计
示数/N大气压
值/kPa3项目实施
【探究】学生分组,根据组内统一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跟进指导,适时评价,学生记录数据并分析.
研究活动操作方案一:按教材设计的实验要求进行;
研究活动操作方案二:固定注射器筒,活塞向下,依次挂上弹簧秤和小提筒,事先要称出活塞的重力,向筒内逐渐加水或细沙,观察活塞的移动位置,记录相应的测力计示数(要加上活塞重力),算出大气压值,填入表格(图3).该装置优于直接用手拉动,用手会造成施力变化的或大或小,尤其是学生操作,另外,避免施力方向的不很稳定造成摩擦,影响实验结果.试着做一做.
【报告】学生在充分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记录单”.
表4活动记录单项 目内 容1.据情景提问题 2.由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 3.借助图画或文字,设计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现象) 5.得出结论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列表分析,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若按教材的设计,我们应把活塞拉到筒总长的处计数最合适,通过对比你认为选择方案最好.4评价成果,反思迁移
4.1老师评价
表5项目成绩原因操作准确度 参与度 合作度 及时度 记录完整度 结论正确度备注6个维度分A、B、C三个等级对学生量化4.2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
表6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分工是否明确 如何解决难题操作是否规范 做得最好的环节参与是否积极 做得不理想的环节合作是否愉快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无违反纪律【反思】通过研究性实验活动,让我们知道物理实验一定要实事求是,要细致严谨,分析入微,活动结束,你觉得哪些值得你进一步反思的呢?说说看.
如:1.实验为什么取小号注射器?弹簧测力计为什么选择精度高的?“研究活动操作方案二”优于课本设计,你还能想出更好的设计吗?
2..
【迁移】同学们,除了估测大气压值外,其实注射器在物理研究性实验中有着广泛用途,让我们开启其物理之旅吧.
(1)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用普通水杯实验,会造成大家的认知错误,如“纸片是由水粘在杯口或分子间有吸引力”,事实上潮湿的杯口确实能把纸片粘在,这就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大气压存在的解释,特别杯内水很少的时候.改用注射器来做,可以避免如此尴尬,如图4,由甲到乙的操作变化,说明大气压托起了纸片.试着做一做.
(2)验证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将一发声的芯片植入处理后的活塞前端(图5),再将活塞推到底端(恰好未压到芯片),用橡皮帽封闭注射口,然后向外拉活塞,试一试,听到的声音大小有何变化?
(3)研究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用大注射器吸入沸水至管的四分之一左右,观察水是否沸腾?橡皮帽堵严注射口,向后拉动活塞时,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再向前慢慢推动活塞时,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利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材料取两端开口的大玻璃管,两支细玻璃管,两个胶塞,一端胶管,一个颜色鲜艳的圆柱形气球,一支大注射器,一个透明的大水槽,一段细棉线,连接如图6所示.
(5)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水槽内放入适量的水,将注射器吸满水,将两艘轻质小船相隔10 cm并排放在水面(图7),用注射器的注射口对准两船之间喷水,能看到什么现象呢?
(6)测液体的密度.先测出注射器的质量m1,再吸入一定质量的液体读出其体积V,再测出注射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密度为ρ=m2-m1V.
利用你的信息平台了解一下注射器在物理学中还有什么用途,跟同学们一齐分享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