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在各类型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带来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也受到临床、药理和病理专家的关注,其中,对肝脏的损害更是受到世界范围内肝病学家的重视.ICIs引起的免疫介导型肝炎(IMH)并不罕见,其发生机制尚在研究中,可能与ICIs的抗肿瘤效应、免疫检查点在肝脏细胞中的表达有关.ICIs相关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少部分表现为胆管损伤型.发生损伤的肝脏在病理解剖上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差异.该文就ICIs相关肝损伤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风险评估量表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该中心收治的1480例老年精神科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487例)和非感染组(993例),同时选取2020年1-3月392例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对照.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形成风险评估量表和相应的院内感染风险防控措施,并对观察组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老年精神科患者院内感染好发于第一季度,
目的 探讨在流感流行季期间,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综合医院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干预对照研究,于2017/2018年度按照FMEA的步骤和方法对我院流感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组建多学科团队,建立了包括人、机、料、法、环五个风险点的FMEA模式,发现三个可能的失效点:环、人和法,其RPN值分别为27分、18分和12分,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落实.分析和比较干预前后流感流行季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我院2017/2018年度累计上报流感病例751例,占既往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