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苗圃管理中对银中杨的育苗栽培技术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苗圃管理中的银中杨栽培技术
  关键词:苗圃;银中杨;育苗
  银中杨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1961年以采自熊岳的银白杨为母本,以当地中东杨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属白杨派品种,雄性无性系。由于银中杨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树姿优美、雄株不飞絮等优良特性,自鉴定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更好地发挥这一优良杨树品种的生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育苗、栽培等技术适时地进行总结。
  1 扦插繁育技术
  1.1插条地选择
  要选择地势平坦、易于灌溉、排水良好的沙壤或轻壤土地块作为育苗地,垄作扦插育苗。秋季整地、起垄效果最佳。
  1.2整地时间与整地方式
  秋季整地,翌年春扦插最好。采用机械或人工深翻细耙平整后起垄镇压。
  1.3采条时间与贮藏方法
  银中杨以秋采春插为好,割完后入窖贮藏。4月初将种条剪成15 cm长插穗,捆好后用干净湿润的河沙埋藏,窖内温度保持在0℃以下,在没有贮藏条件的地方,可在背风荫凉处挖埋藏沟,将种条平铺沙埋,要设法降低沟内温度,防止种条发热霉烂。
  1.4插穗处理及扦插日期
  银中杨插前用清水浸泡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浸泡24~48 h既可。用中国林科院研制的ABT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2 h,效果良好。经验证明,用100 ppm奈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泡基部24 h效果也很明显。
  1.5抚育管理
  要保证合理灌水,扦插前灌透底水,在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特别是在25℃以上的高温天气,地表一定要保持湿润状态,整个生长期可按照一般育苗方法管理,适时除草、松土、抹芽;追肥时,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否则将导致插穗霉烂。根据银中杨生长节律调查,生长高峰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最好是在6月中旬实行追肥,过晚会造成苗木徒长,木质化不好而产生冻害。
  2 根孽繁殖技术
  银中杨具有很强的根孽繁殖能力,而且根孽条发育阶段年幼,苗木生活力强,可塑性大,扦插易于成活。经试验发现,银中杨根孽条0~3代为高成活率有效代数。利用圃地里其它繁殖方法还留下许多苗根,将根桩创除或深挖(翻、耙)进行断根处理,及时灌溉,保持圃地湿润。这样所留下来的断根,就萌发出新植株。这种方法不但苗木成本低、质量好,而且保证苗木如期复壮,防止苗木质量退化。
  3 埋条繁殖技术
  ①是行距30cm,在5月中旬左右把种条一根接一根(种条嫩梢可剪去)地埋入地下,覆土厚度应为种条直径的1倍左右。覆土以后用脚顺着沟踩实,然后灌水;②是将种条对稍摆放在预先掘好的沟内,基部埋在水渠旁,然后培少量土,间隔露条,埋后往水渠内灌水,使种条基部吸收水份,向上运输而使种条萌发生根。埋条繁殖方法是针对较粗的种条而进行的。此种繁殖方法,每亩可产条3000~4000条。
  4 留茬繁殖技术
  就是用培育出来的银中杨种条,把苗干齐地表割下,作为种条用,根部仍留在土里继续繁殖种条。此种繁殖关键技术要针对不同根龄定2~3个干,不宜留得过多,否则成苗率较低。其产苗量是当年扦插苗的1~3倍。
  5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方式
  充分熟化的土地较撩荒地可成倍地提高银中杨的产量,因此营造银中杨宜选择熟化后的土地。在新江实验林场,同样是银中杨用材林,岗地明显好于低湿地,前者6年生时树高11.23m,胸径12.99cm,后者9年生,平均树高10.18m,胸径10.7cm,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透气性好的立地条件,以沙质壤土为好。
  6 培育壮苗及适宜的苗龄
  用二根一干造林,缓苗轻,生长量大,二根二干苗当年缓苗重,生长量小,三根二干苗缓苗期长;根桩以二年生生长量大,成活率高。因此,造林应选择二年生根桩、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苗。
  7 造林密度选择
  7.1以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为目的的密度选择
  密度分为三类:2×4m为高密度型,3×4m、4×4m为中密度型,5×4m、6×4m为稀密度型。从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出发,3×4m、4×4m株行距比较合理;2×4m以培养小径材为主,或在适当年龄进行间伐,将株行距调整至4×4m;5×4m、6×4m株行距过大,不宜采用。
  7.2以工艺成熟为目的的造林密度选择
  本地区民用材种的一般规格为:梁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8m;檩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4m;椽材小头直径大于12cm,长度4m。
  根据现有林份及密度试验结果认定,椽材的造林密度2×4m或更小;檩材3×4m较为适宜;梁材密度不应小于4×4m。
  8 合理施肥,促进林木生长
  施肥是集约经营的主要措施,合理施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经试验确定,银中杨对肥料的需求顺序是:N、K、P,而Ca则不消耗并积累起来。施肥最有利的时间以5月份最为适宜,它可以及时补充植物生长对肥料的需求。施肥量:2~4年生,氮肥每株150g,磷肥每株150g;9年生时,氮肥每株450g,磷肥每株75g;钾肥每株75g。
  9 营造混交林,促进林木生长
  根据1993年对混交试验林的调查结果,初步显示银中杨与胡枝子混交对银中杨有促进作用,平均增高0.16m,胸径略有增长;与沙棘混交银中杨生长略低于对照。银中杨与云杉混交对双方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造林两年后银中杨平均增高0.13~0.21m,胸径不明显,云杉略有增长。在不影响林份产量的情况下,还可达到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
  10 合理修枝
  银中杨幼树(2~4年生)极易形成卡勃枝,即第一轮侧枝着生在同一节间,而且粗壮,如得不到及时修整,会影响林木的干形和生长势。根据多年的经验,造林第三年开始修枝,修枝的时间在晚秋或早春为宜。这时的树液停止流动或尚未流动,不影响生长。春季整枝与秋季整枝比较,以春季整枝为更好,整枝后便进入生长季,伤口容易愈合。第一次修枝以修去竞争枝(1.0~2.0 m高的轮生侧枝)为目的。第二次修枝约在5~7年,以保持合理的枝下高为目的,平均2 m为宜。林分郁闭以后,可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枝。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水稻倒伏的原因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倒伏;病虫害防治  倒伏分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种,一般根倒伏发生在蜡熟期后,由于搁田没搁好,田间长期保水,土壤糊烂,根系发育差,扎根浅,根系支持力差,形成头重脚轻,稍经风雨等外力侵袭,就很容易发生倒伏;茎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以后,由于施肥不当或密度过高,造成茎秆柔软,承担不起上部重量而导致倒伏。  1 水稻倒伏的原因  水稻倒伏与水稻
摘 要:长期以来我县水稻种植只局限于中早熟品种,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很大影响,积温不足已成为水稻生产加快发展的瓶颈。水稻大棚隔寒增温育苗可以提高活动积温200℃以上,可提前育秧20天左右,有效延长了水稻生育期,拓宽了品种适应范围,增加了水稻生产科技含量,提高了水稻生产水平。该技术值得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大棚;隔寒增温育苗;管理  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种比当地积温高1
摘 要:水稻是喜温作物,当种子在低于最适温度时萌发便易受到病菌侵染,加上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种子腐烂。本文在分析了水稻种子腐烂原因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烂种;原因;防治  种子萌发前籽粒可被很多土传和种传病原菌侵染,破坏胚组织,引起种子腐烂。如果种子腐烂发生不严重,仍可长出幼苗,但容易发生苗期猝倒病。  1 病原菌  种子腐烂通常是由镰孢菌(Fusariumspp.)、腐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既能为作物高产、稳产提供充足的养分,又能培肥土壤,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还可以节省农业投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 要:大豆平平衡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农作物需肥规律、耕地供肥能力和各种肥料效益,合理确定各种肥料的施肥量,并加工成各种作物的专用配方肥,推广先进的施肥方法和技术,做到平衡施肥,缺素补素,以平衡土壤养分状况,改善土壤条件,满足农作物需求,确保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大豆生产;平衡施肥;作用  大豆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除氮素可以由共生固氮作用从空气中吸收30%~50%外,其
本文笔者认为,应加强对树木移植管理的认识,就《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树木移植》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当农作物遭遇低温冷害时,要采用抗寒的农业措施,其要点是从提高作物自身抗寒性和防止不利因素对作物影响多个方面入手。
本文分析了玉米空秆缺粒的诸多因素,并提出其有效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