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专业猪生产学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构建和探讨

来源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7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生产学是全国农林高等院校动物科学和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养猪产业发展需要的“知农爱农”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目前学生对猪生产学课程学习和实践缺乏兴趣,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严重脱节问题,从确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猪生产学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即时反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实训教学因其集仿真性、模拟性、可操作性为一体,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OBE教育理念不仅为理论教育体系提供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框架,在实训教学中也得到了深入的推广,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本文以OBE教育理念来分析目前财经类专业实训教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探究OBE教育理念在实训教学运用中的路径,以求创新实训教学模式。
2019-2020年度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在西藏自治区农业研究所4号试验地进行,通过对参试品种(系)在田间的长势长相进行观察鉴定,客观地评价了春小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并结合室内考种进行比较分析,选育出丰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系),为生产、科研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通过两年的试验13个参试品种(系)(含对照)产量水平在378.18~545.62 kg/667 m2之间,参试品种(系)产量均高于对照“山春1号”,较对照增产1.3%~44.3%,参试品种(系)产量均低于自设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基本要求。将思政与公共体育课程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体育育人的特殊功能和优势,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锻炼理念,促使学生终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责无旁贷。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志存高远、奋勇争先、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有利因素、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和探讨体育公共课程思政改革,以增强高校体育育人成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蔬菜产业是我国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之一,但是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了能耗高、污染大的局面,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政策背道而驰。山东省惠民县大棚蔬菜产业历史悠久,但在有机肥施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多数农户依靠经验种植,导致有机肥施用成本高而效益低;有机肥用量低于大棚蔬菜稳定高产的水平;真假有机肥损害蔬菜生产等,农户对有机肥的施用踌躇不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得出:以化肥减量增效政策为指导,可以帮助农户选择合理的种植结构,加强技术引进和区域合作,能够提高农户有机肥施用的规范性,提高生
为了提高立体视频的渲染效率,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立体视频流处理框架。首先,介绍了该云计算框架的架构以及其主要组成部件。然后,分析了网络传输和云端处理延迟,并探讨了编码器对延时的影响。为了降低时延对流处理框架的影响,设计了面向立体视频的物体运动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降低由延迟引起的渲染错误。
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的难点集中在“融入哪些思政元素”和“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两个方面。应以管理学课程知识体系为载体,明确定位课程育人目标,统筹考虑、合理选取思政元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应科学选择思政素材,合理选择思政元素教学融入环节,智慧选择思政元素教学融入方式。教师要努力把课程思政做“精”,精准定位思政元素,精心选择思政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全面提升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西藏地区拥有丰富的冷水资源,适合大力发展冷水鱼类养殖。近年来,西藏虹鳟、亚东鲑等鲑鳟鱼类养殖已经起步,但企业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导致总体养殖状况不佳,尤其是病害诊断和防治方面非常薄弱。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在西藏发现的鲑鳟鱼病害及治疗方法,并提供了简单实用的病害诊断方法,希望对西藏鲑鳟鱼养殖业提供参考。
为选育出适应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种植的耐低氮并高产的青稞品种,以1029份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以Hoagland营养液为介质,对2叶期的青稞幼苗进行缺氮和对照2组处理试验,通过对不同处理下青稞幼苗的株高变化量和地上生物量(鲜质量、干质量)对缺氮的响应进行分析,并通过对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活性检测对初选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缺氮胁迫对不同青稞品种的生长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筛选出耐低氮种质4份(“ZDM4700”“藏1446”“ZDM5713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行为的引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地方高校作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要阵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将“非遗”引入高校教学体系,做好“非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赋予“非遗”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既是时代所需,又是高校进行特色育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信阳民歌为素材,通过对信阳民歌主要流布区域的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校地合作共建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地方高校“非遗”校本课程的建
本文主要阐述了西藏昌都设施葡萄栽培关键技术要点,通过设施条件进行温湿度调控,可调控成熟期,满足不同季节市场葡萄供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