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南沙海域鲣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来源 :南方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c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4年5月和2016年4月灯光罩网船在南沙海域生产调查采集的鲣(Katsuwonus pelamis)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渔获物优势叉长为260-280 mm,占14.68%;优势体质量为27-100 g,占18.35%;叉长与体质量关系参数b值为3.403 9。雌、雄性比约为1∶0.9;性腺成熟度以Ⅰ期(47.71%)和Ⅳ期(27.06%)为主,随着叉长的增大,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上升。性腺发育个体性腺长与叉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初次性成熟叉长为392.7
其他文献
该研究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中克隆到3个jam-a(gcjam-a1,gcjam-a2,gcjam-a3)c DNA序列,并采用qRT-PCR分析其在健康草鱼9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受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目前中国的放流苗种遗传质量监测方法尚未建立,导致放流项目在苗种筛选过程中普遍未考查苗种的遗传质量。随着放流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这一盲点将对放流海域的自然种群产生日益
该研究利用干法授精对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与鲈鲤(Percocypris pingipingi)进行远缘杂交,对杂交子一代(F1)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进行观察,旨在为以后的杂交育
为研究温度和光照对寄生于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鳃的百慕大伴盐虫(Salsuginus bermudae)虫卵孵化的影响,将收集到的虫卵分别置于35℃、30℃、25℃、20℃、15℃、10℃的梯度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