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质量认定中心)
摘 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多个方面对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质量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也较好的说明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运作的时候,文件化质量体系逐渐朝着技术化的方向转变,从而为促使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实现有效的目的提供重要的保障。相关人员依据对标准中存在的质量技术需要,在进行辨别的基础上对相关技术条款以及质量技术进行了确定,并论述质量管理体系里面存在的质量技术联合使用的可行性,从而为今后质量管理体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技术;体系有效性
随着当前我国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质量管理体系也得到了日益完善。相关人员怎样将质量技术使用到质量管理体系中,是当前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也为质量管理体系在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1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质量技术条款”
通过对IS09001:2008标准的所有条款重新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分离出19个涉及质量技术或质量方法的条款即“技术条款”。针对这些条款阐述的内容和实施要求,同时对质量控制技术、可靠性工程、运筹学、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方法(以下统称为质量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结合丰富的企业应用经验,我们选择、提炼出适应于标准中“技术条款”的质量技术、方法。为了研究的方便,将众多质量技术划分为分析型质量技术(回归分析、故障树分析、不确定度评定等)、应用型质量技术(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等)、研究型质量技术(质量功能展开、正交试验等)、管理型质量技术((6西格玛技术、PDCA,DMAIC等)。通过对质量控制技术的分析、筛选,并从应用的有效性角度考虑,形成了质量技术-条款对照表。
2 质量技术在“质量技术条款”中的单独与联合应用
从相关实践内容可以得知,相关标准中会存在诸多标准需要,相关人员能够选择恰当的质量技术的使用得以实现。既然在这些标准里面包含诸多质量技术及其手段,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倘若不加以使用,仅仅依靠“文件化”来建立相应的审核系统,那么一定要致使标准在实际实施的时候慢慢变得肤浅化,进而将实施及其认证所具有的有效性进行削弱。相关人员可以把实施和审核从以往的“非技术化”逐渐转变成“技术化”,并依据对诸多质量技术的使用条件、方法等方面大力推广。所以,相关人员应当在开始阶段就应当对质量技术进行确定,并做好详细的分析,旨在可以为质量技术寻求到较为合适的使用环境及其场合中。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当对各种质量技术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考虑在内,及其联合应用所具有的可能性,例如排列图、决策圖等的联用,依据故障树等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以上质量技术的联合应用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因为从相关实践中可以对质量技术及其手段进行确定,自身又包含诸多技术,所以此次工作量比较繁重,只限于本文的篇幅,对所得到的结果不再详细说明。不同种类的质量技术在单独应用的时候,在掌握相关原理、方法以后,使用起来较为便捷,这里不需要特意讲述。下面笔者仅对经常使用的质量技术及其相关联用手段进行分析,供以借鉴。
3 常用质量技术的联用举例
3.1 排列图、因果图、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对策表的联合应用这几种常规质量技术是企业经常用到的,但是根据它们的应用原理,将它们联合应用的企业并不多。排列图是从众多的缺陷因素中,确定关键的少数几个缺陷,并重点分析解决它们,以实现改进。将排列图的关键因素,分别作为因果图的待分析质量特性,做出因果图的主干、枝干,以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测量(measurement),即5M1E为基础,寻找要因,并逐步细化,找到关键要因,完成因果图的分析。對于因果图中确定的要因,紧接着采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对策表(也叫措施计划表)确定要因的严重程度,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解决、预防问题。对策表是按目标(why)、方法或措施(how)、地点(where)、时间(when)、负责人(who),即5W1H的原则设立。
排列图、因果图、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对策表的联合应用的流程归结如下。应用排列图→确定缺陷关键因素→转换为质量特性→应用因果图→分析确定要因→应用FMEA,对策表→分析措施。
3.2 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联用
所谓失效模式及其相应的后果分析,简单的说是分析系统里面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可能出现的故障形式及其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并依据任何一种故障形式的程度及其出现的次数进行统一分析的一种手段。对于故障树分析来说,可以理解为相关人员把产品故障中不满足相关规定的当作分析对象,由整体到局部的方式,依据树枝状结构,从上到下的次序进行细化,对出现故障的成因及其逻辑关系例举出来,依据故障数能够对故障出现的几率准确的计算出来。就事件树分析技术而言,方式作为是设定了一个相关初因的环境,对初因事件有可能致使不同事件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相关人员利用事件树分析手段能够对产品具有的可靠性及其安全性进行研究,而且还需要对后果事件出现的几率进行确定。
3.3 直方图、控制图、Cpk的联合应用
直方图可以用来分析一批数据尤其是计量数据的分布。图形看似简单,其实它的制作方法包括数据分组、间距的计算,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否则不能准确判断过程的稳定性,而且直方图的两个主要特性中心位置和分散度也需要量化,必须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时,对于测量的一批数据,根据理论公式,计算极差、分组个数、间距,绘制直方图,对直方图分析,分析直方图形状、偏移位置,并与公差范围比较,如果直方图位于公差范围之内,说明过程稳定,直接可用这批数据制作控制用控制图,确定上、下控制限和中心线;或者不应用直方图,而是计算数据的过程能力指数即CPK,若CPK值在1.3左右,同样说明过程能力较稳定,可以直接进人控制用控制图的应用,而无需进人分析用控制图。直方图、控制图、CPK三者均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分布基础上,对过程判断的原理相同,所以同时应用,可以相互验证,尤其是直方图分析或CPK计算,可以简单判定数据是否异常,从而可确定该批数据能否直接用作控制图上下控制限、中心线的计算。
结束语
总而言之,质量技术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质量控制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所在,在实际实施的时候主要依靠质量技术的合理使用。倘若没有规范化的内容来支持管理体系,那么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也不会具备标准化体系。这样就要求相关人员应当对质量技术的应用引起必要的重视,并掌握相关技术条款,将质量管理水平加以提升,这也是促使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郭子雪,张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06).
[2]赵会珍,赵秀栩,赖李李.测量系统分析在统计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2008(03).
[3]刘智敏.稳健统计与实验室不确定度和能力验证[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6(01).
[4]李卫红,彭建华.浅析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04).
摘 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多个方面对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质量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也较好的说明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运作的时候,文件化质量体系逐渐朝着技术化的方向转变,从而为促使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实现有效的目的提供重要的保障。相关人员依据对标准中存在的质量技术需要,在进行辨别的基础上对相关技术条款以及质量技术进行了确定,并论述质量管理体系里面存在的质量技术联合使用的可行性,从而为今后质量管理体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技术;体系有效性
随着当前我国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质量管理体系也得到了日益完善。相关人员怎样将质量技术使用到质量管理体系中,是当前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也为质量管理体系在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1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质量技术条款”
通过对IS09001:2008标准的所有条款重新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分离出19个涉及质量技术或质量方法的条款即“技术条款”。针对这些条款阐述的内容和实施要求,同时对质量控制技术、可靠性工程、运筹学、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方法(以下统称为质量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结合丰富的企业应用经验,我们选择、提炼出适应于标准中“技术条款”的质量技术、方法。为了研究的方便,将众多质量技术划分为分析型质量技术(回归分析、故障树分析、不确定度评定等)、应用型质量技术(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等)、研究型质量技术(质量功能展开、正交试验等)、管理型质量技术((6西格玛技术、PDCA,DMAIC等)。通过对质量控制技术的分析、筛选,并从应用的有效性角度考虑,形成了质量技术-条款对照表。
2 质量技术在“质量技术条款”中的单独与联合应用
从相关实践内容可以得知,相关标准中会存在诸多标准需要,相关人员能够选择恰当的质量技术的使用得以实现。既然在这些标准里面包含诸多质量技术及其手段,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倘若不加以使用,仅仅依靠“文件化”来建立相应的审核系统,那么一定要致使标准在实际实施的时候慢慢变得肤浅化,进而将实施及其认证所具有的有效性进行削弱。相关人员可以把实施和审核从以往的“非技术化”逐渐转变成“技术化”,并依据对诸多质量技术的使用条件、方法等方面大力推广。所以,相关人员应当在开始阶段就应当对质量技术进行确定,并做好详细的分析,旨在可以为质量技术寻求到较为合适的使用环境及其场合中。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当对各种质量技术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考虑在内,及其联合应用所具有的可能性,例如排列图、决策圖等的联用,依据故障树等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以上质量技术的联合应用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因为从相关实践中可以对质量技术及其手段进行确定,自身又包含诸多技术,所以此次工作量比较繁重,只限于本文的篇幅,对所得到的结果不再详细说明。不同种类的质量技术在单独应用的时候,在掌握相关原理、方法以后,使用起来较为便捷,这里不需要特意讲述。下面笔者仅对经常使用的质量技术及其相关联用手段进行分析,供以借鉴。
3 常用质量技术的联用举例
3.1 排列图、因果图、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对策表的联合应用这几种常规质量技术是企业经常用到的,但是根据它们的应用原理,将它们联合应用的企业并不多。排列图是从众多的缺陷因素中,确定关键的少数几个缺陷,并重点分析解决它们,以实现改进。将排列图的关键因素,分别作为因果图的待分析质量特性,做出因果图的主干、枝干,以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测量(measurement),即5M1E为基础,寻找要因,并逐步细化,找到关键要因,完成因果图的分析。對于因果图中确定的要因,紧接着采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对策表(也叫措施计划表)确定要因的严重程度,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解决、预防问题。对策表是按目标(why)、方法或措施(how)、地点(where)、时间(when)、负责人(who),即5W1H的原则设立。
排列图、因果图、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对策表的联合应用的流程归结如下。应用排列图→确定缺陷关键因素→转换为质量特性→应用因果图→分析确定要因→应用FMEA,对策表→分析措施。
3.2 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联用
所谓失效模式及其相应的后果分析,简单的说是分析系统里面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可能出现的故障形式及其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并依据任何一种故障形式的程度及其出现的次数进行统一分析的一种手段。对于故障树分析来说,可以理解为相关人员把产品故障中不满足相关规定的当作分析对象,由整体到局部的方式,依据树枝状结构,从上到下的次序进行细化,对出现故障的成因及其逻辑关系例举出来,依据故障数能够对故障出现的几率准确的计算出来。就事件树分析技术而言,方式作为是设定了一个相关初因的环境,对初因事件有可能致使不同事件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相关人员利用事件树分析手段能够对产品具有的可靠性及其安全性进行研究,而且还需要对后果事件出现的几率进行确定。
3.3 直方图、控制图、Cpk的联合应用
直方图可以用来分析一批数据尤其是计量数据的分布。图形看似简单,其实它的制作方法包括数据分组、间距的计算,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否则不能准确判断过程的稳定性,而且直方图的两个主要特性中心位置和分散度也需要量化,必须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时,对于测量的一批数据,根据理论公式,计算极差、分组个数、间距,绘制直方图,对直方图分析,分析直方图形状、偏移位置,并与公差范围比较,如果直方图位于公差范围之内,说明过程稳定,直接可用这批数据制作控制用控制图,确定上、下控制限和中心线;或者不应用直方图,而是计算数据的过程能力指数即CPK,若CPK值在1.3左右,同样说明过程能力较稳定,可以直接进人控制用控制图的应用,而无需进人分析用控制图。直方图、控制图、CPK三者均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分布基础上,对过程判断的原理相同,所以同时应用,可以相互验证,尤其是直方图分析或CPK计算,可以简单判定数据是否异常,从而可确定该批数据能否直接用作控制图上下控制限、中心线的计算。
结束语
总而言之,质量技术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质量控制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所在,在实际实施的时候主要依靠质量技术的合理使用。倘若没有规范化的内容来支持管理体系,那么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也不会具备标准化体系。这样就要求相关人员应当对质量技术的应用引起必要的重视,并掌握相关技术条款,将质量管理水平加以提升,这也是促使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郭子雪,张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06).
[2]赵会珍,赵秀栩,赖李李.测量系统分析在统计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2008(03).
[3]刘智敏.稳健统计与实验室不确定度和能力验证[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6(01).
[4]李卫红,彭建华.浅析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