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炎性肉芽组织及修复性肉芽的差异研究

来源 :口腔生物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牙槽骨炎性肉芽组织(IGT)与修复性肉芽组织(RGT)之间的组织学及生物信息学差异,以期为通过调控IGT向RGT转化进而促进牙槽骨炎性病损治疗提供基础.方法:收集10例接受延期自体牙移植的患者,收集一期牙拔除术中刮除的IGT及二期牙移植术中刮除的RGT.随机抽取3例样本用于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外7例行串联质谱标签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与IGT相比,RGT显著特征为大量有序排列且成熟的纤维组织,且成纤维细胞、Osterix阳性细胞等骨形成相关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生物信息学结果提示两者的差异主要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及炎症相关通路,COL1A1是二者间表达差异最为显著的分子,亦是差异表达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网络中的一个中枢.COL1A1的主要降解酶——组织蛋白酶K(CTSK)在RGT中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IGT与RGT存在异同,CTSK有望成为调控IGT向RGT转化的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阴性和阳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病情严重程度(SI)评分等相关评分及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中间丝相关蛋白(Repetin)、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等相关因子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根据入院后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S10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和出血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重症患者可因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而死亡.大量研究发现,ITP是在易感基因遗传背景下由于环境因素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由于ITP患者存在诸多遗传基因的异常,如酶基因多态性、调节基因多态性等,基因多态性被广泛地应用于ITP患者发病机制的描述.本文就ITP的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深入了解ITP的发病机制,为诊
短暂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是指真正或貌似意识丧失的一种状态.TLOC的病因很多,超过90 %的TLOC被诊断为晕厥、癫痫、心因性发作,但三者间的误诊率高达30%.本文就TLOC前三大病因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明确病因,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 探讨肺超声联合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ARDS患者138例.按照氧合指数(OI)将ARDS患者分为重度组(OI≤100 mmHg,n=58)、中度组(100 mmHg< OI≤200 mmHg,n=51)、轻度组(200 mmHg<OI≤300 m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