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夏,四川省宣汉县石铁乡化竹村爆出一条新闻:有个娃儿考上大学了!
这个娃儿叫刘刚。
在这个穷山村,村民最现实的理想,就是孩子早点出去打工。
收到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村民们聚集到刘刚家,以最朴素的方式表示祝贺:给他凑学费。
尽管村民们很热心,但大家凑的零票,离1万多元学杂费,相差很多。东拼西借,再加上贷款,当年9月13日,刘刚走出了家门。
刘刚进入大学不久,刚考上高中的妹妹悄悄退学,将从学校退回的1000元学费寄到重庆,同时打算外出打工,供哥哥读大学。刘刚收到那1000元钱后,一口气跑到学校后山坡,放声大哭,他高高举起双手,决心从此靠这双手完成学业!
读一年级时,刘刚利用课余时间做过餐厅服务员、家教,还在建筑工地打过短工,但想尽办法,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每顿饭只能吃素菜,一天的生活费,绝对要控制在3元钱之内。进入二年级后,刘刚连每顿的素菜都省了,只就咸菜下饭。
一天,在无意间,刘刚发现校园内有许多丢弃的矿泉水瓶子。把这些废品回收起来,不就可以卖钱了吗?刹那间,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但满地的矿泉水瓶子,在他眼前总是挥之不去。当天晚上熄灯后,他约了一个同室好友,溜出了宿舍。
悄悄地漫步在校园,竟有一种做贼的感觉。第一个矿泉水瓶,出现在两个大学生面前,他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敢伸手,良久,刘刚弯下腰去——捡废品的生涯,由此开始。
开始,他只在晚上出去,尽找没人的地方去寻找瓶子,然后收到编织袋里背回宿舍,回寝室都在凌晨1点,室友们取笑他去约会了,直到看到那些瓶子。
事情暴露后,面对冷嘲热讽,刘刚被刺痛了。他尽量低着头不看人,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捡拾和出售废品。
同伴悄然退出,他必须坚持。坚持需要理由,他的理由是,他需要钱,更重要的是,他在捡废品的过程中,找到了生机和商机:捡废品可以自主调配时间,也不必担心被扣工资。
刘刚的自尊心很强,宿舍桌上有空瓶,除非别人明说是给他的,否则他绝对不动。废品有异味,两只大袋子,把空间不大的洗手间占掉一半。室友们不乐意了,有人说:“要捡垃圾自己出去租房子,不要把寝室搞脏了。”
刘刚的行动,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后勤处破例批准刘刚使用学校B区公寓2栋楼的楼梯间,作为他的废品存放处。后来,这里成了刘刚的废品收购公司,他成了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废品收购公司总经理。
一个冬天的夜里,室友们出去吃饭,回来时看到楼下有两袋空瓶子,就从二楼提到六楼,一进门丢给独守寝室的刘刚。刘刚呆了半晌,才吐出两个字:“谢谢!”然后迅速拧过头去,那一刻,室友们看见,他的眼里蓄满泪水。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刘刚流泪。
后来,刘刚的业务越做越大,一月能赚七八百块钱,好的时候上千元,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室友缺钱时都向他借。然而他感到最满足的事,就是可以堂堂正正地给同学们讲述他捡废品的故事,讲得那么自然。以前那些不理解他的同学,主动把空瓶子送给他,一些老师也把自家的废旧报纸送给他。有的同学真诚地说:“我很佩服你,让我也加入进来吧。”旧货市场上的货主都知道了这个捡废品的大学生,一位老板感叹地说:“你要是我的儿子就好了!”
三年级时,在一堂形势政策课上,老师叫刘刚上台发言。他说:“我能很自豪地在这里说一句话,除了大一是家里拿钱交的学费,这三年来,我都是捡废品供自己读书的!”
同班的刘朝宇说:“我觉得很振奋,简直是震撼,因为我感到了一股向上的动力。”
在大学校园里,瘦小的刘刚,扛着鼓鼓的编织袋,这种视觉冲击力,真是太大了。同宿舍的杨坤说,最初,有朋友问“你们寝室有人捡垃圾啊”,他们就假装说不知道,后来,就会耐心地跟朋友解释,再后来,会相当自豪地说:“对啊!人家现在是老板,开公司了,有本事你也开一个?”
从捡瓶子到收购其他废品,从解决生活费到解决学杂费,从默默无闻到成为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这是刘刚没有想到的。他说,其实捡废品大有学问,比如,怎样更能节约时间和成本,怎样讨价还价……这些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作为商贸学院的学生,他已经把所学专业知识,成功地运用到捡废品的商贸实践中,而捡废品的实践,恰好补充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在捡废品的过程中,总经理刘刚发现的不仅仅是生意经,还有人生的真谛。他说,废品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人也一样,你在这个地方是废品,但在其他地方可能就是资源,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
这个娃儿叫刘刚。
在这个穷山村,村民最现实的理想,就是孩子早点出去打工。
收到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村民们聚集到刘刚家,以最朴素的方式表示祝贺:给他凑学费。
尽管村民们很热心,但大家凑的零票,离1万多元学杂费,相差很多。东拼西借,再加上贷款,当年9月13日,刘刚走出了家门。
刘刚进入大学不久,刚考上高中的妹妹悄悄退学,将从学校退回的1000元学费寄到重庆,同时打算外出打工,供哥哥读大学。刘刚收到那1000元钱后,一口气跑到学校后山坡,放声大哭,他高高举起双手,决心从此靠这双手完成学业!
读一年级时,刘刚利用课余时间做过餐厅服务员、家教,还在建筑工地打过短工,但想尽办法,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每顿饭只能吃素菜,一天的生活费,绝对要控制在3元钱之内。进入二年级后,刘刚连每顿的素菜都省了,只就咸菜下饭。
一天,在无意间,刘刚发现校园内有许多丢弃的矿泉水瓶子。把这些废品回收起来,不就可以卖钱了吗?刹那间,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但满地的矿泉水瓶子,在他眼前总是挥之不去。当天晚上熄灯后,他约了一个同室好友,溜出了宿舍。
悄悄地漫步在校园,竟有一种做贼的感觉。第一个矿泉水瓶,出现在两个大学生面前,他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敢伸手,良久,刘刚弯下腰去——捡废品的生涯,由此开始。
开始,他只在晚上出去,尽找没人的地方去寻找瓶子,然后收到编织袋里背回宿舍,回寝室都在凌晨1点,室友们取笑他去约会了,直到看到那些瓶子。
事情暴露后,面对冷嘲热讽,刘刚被刺痛了。他尽量低着头不看人,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捡拾和出售废品。
同伴悄然退出,他必须坚持。坚持需要理由,他的理由是,他需要钱,更重要的是,他在捡废品的过程中,找到了生机和商机:捡废品可以自主调配时间,也不必担心被扣工资。
刘刚的自尊心很强,宿舍桌上有空瓶,除非别人明说是给他的,否则他绝对不动。废品有异味,两只大袋子,把空间不大的洗手间占掉一半。室友们不乐意了,有人说:“要捡垃圾自己出去租房子,不要把寝室搞脏了。”
刘刚的行动,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后勤处破例批准刘刚使用学校B区公寓2栋楼的楼梯间,作为他的废品存放处。后来,这里成了刘刚的废品收购公司,他成了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废品收购公司总经理。
一个冬天的夜里,室友们出去吃饭,回来时看到楼下有两袋空瓶子,就从二楼提到六楼,一进门丢给独守寝室的刘刚。刘刚呆了半晌,才吐出两个字:“谢谢!”然后迅速拧过头去,那一刻,室友们看见,他的眼里蓄满泪水。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刘刚流泪。
后来,刘刚的业务越做越大,一月能赚七八百块钱,好的时候上千元,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室友缺钱时都向他借。然而他感到最满足的事,就是可以堂堂正正地给同学们讲述他捡废品的故事,讲得那么自然。以前那些不理解他的同学,主动把空瓶子送给他,一些老师也把自家的废旧报纸送给他。有的同学真诚地说:“我很佩服你,让我也加入进来吧。”旧货市场上的货主都知道了这个捡废品的大学生,一位老板感叹地说:“你要是我的儿子就好了!”
三年级时,在一堂形势政策课上,老师叫刘刚上台发言。他说:“我能很自豪地在这里说一句话,除了大一是家里拿钱交的学费,这三年来,我都是捡废品供自己读书的!”
同班的刘朝宇说:“我觉得很振奋,简直是震撼,因为我感到了一股向上的动力。”
在大学校园里,瘦小的刘刚,扛着鼓鼓的编织袋,这种视觉冲击力,真是太大了。同宿舍的杨坤说,最初,有朋友问“你们寝室有人捡垃圾啊”,他们就假装说不知道,后来,就会耐心地跟朋友解释,再后来,会相当自豪地说:“对啊!人家现在是老板,开公司了,有本事你也开一个?”
从捡瓶子到收购其他废品,从解决生活费到解决学杂费,从默默无闻到成为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这是刘刚没有想到的。他说,其实捡废品大有学问,比如,怎样更能节约时间和成本,怎样讨价还价……这些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作为商贸学院的学生,他已经把所学专业知识,成功地运用到捡废品的商贸实践中,而捡废品的实践,恰好补充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在捡废品的过程中,总经理刘刚发现的不仅仅是生意经,还有人生的真谛。他说,废品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人也一样,你在这个地方是废品,但在其他地方可能就是资源,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