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摆正阅读教学与知识传授的关系,增强阅读美感,培养阅读兴趣,加大阅读量,全面提高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美感 阅读量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就成为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一大课题。笔者也不例外,希望能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途径,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
  一、摆正阅读教学与知识传授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在英语教学中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习惯于在一堂课中教几个单词,读一段或几段文章,然后进行课文翻译和语法分析。这样容易使词汇脱离课文语境、句段与课文相脱节,造成“见树不见林”的弊病。然而语言点的教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要特别强调抓重点,并对其做到精讲,把课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提到课堂的主要地位,不能主次颠倒。
  二、课文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课文整体阅读教学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不容忽视。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把课文过一遍,该教的不教,然后就是大做练习,这种应付考试的功利主义做法,多数情况是欲速则不达。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呢?
  1.课文引入要自然。一般来讲,教师可针对课文的类型和内容特点采用:实物直观引入法;事件、故事引入法;自由交谈、讨论引入法等。还可以从一首诗,一幅画,一句名言来引起,用精炼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然后引入正课。课文引入要注意两点:一要精炼,时间不要太长。二要妥当,不可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2.阅读方法要引导。对于不同体裁、内容的文章,具有不同的阅读目的,因而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主要有:略读、查读。略读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快速概括文章梗概,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意或查找主题句,使一篇繁杂文章条理清晰的阅读方法。要掌握这一方法,就必须教学生注意每段的开头、结尾,查找主题句;注意连接上下文的关联词(也叫关键词),如and,besides,but,however,on the other hand,as a result等;注意文章写作顺序,也有利于从整体把握篇章构思。
  3.培养阅读技能。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并不意味着能顺利地进行阅读,还需掌握一些阅读技巧。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细节理解题(主要运用查读方法)。二是概括、归纳中心题(主要运用略读方法)。三是猜测词义题。学生如何应付文章中出现的生词是阅读顺利与否的关键,也是教师重点培养的一个技能。
  4.阅读解疑要及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且存在个别差异,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疏导。对于疑难的疏导很难列出具体的方法,它要求英语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丰富专业知识,积累教学经验并克服种种困难,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总结和创新。
  5.阅读教学要兼顾其他能力。课文阅读教学中,课文的理解要贯穿始终。但不是单纯唯一的,而应包括听、说、写三大技能的训练。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学目的,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要把这四大技能统一起来。
  三、课文阅读教学的复述
  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练习之一,可由引导式复述逐步进入自由式复述。引导方式有:提纲、关键词、图表及图画。这一阶段为语言运用阶段,学生要把所学知识通过语言实践转化为学习的技能,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可根据课文材料的话题和语言结构,设计不同的说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耗时可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其形式可以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或其他形式:
  1.难度不大的课文可以给出关键词语或图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段或整篇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让学生可以参照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试着复述,注意复述不同于背课文,不要面面俱到,要抓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内容表述出来。为了增加趣味性,可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两组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分别准备讲述这个故事,这样不但覆盖的内容多,而且形成信息差。学生认真听本组和另一组同学的故事,信息交叉,取长补短。使全班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交际。另外,运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给人以亲身经历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使人倾心去听、去说。成为故事中的主角,会使交际活动更有真实性,使学生交际活动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2.编演对话。根据课文内容编对话,角色扮演(Role Play),双人或小组活动,教师为参加者配角色,设置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以身份说话,以表演的形式说出课文内容。
  上完课文之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已有了一些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这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一些时间,把课文改编成对话,然后到台前表演。这样做可使学生提高对话能力,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结: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而且在一节课中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了,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还有什么比上完一节课后学生能复述下整篇文章来得更有效的呢?我想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英语学科,而且也可运用于其他的文科类学科教学。这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要忘了凸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一定要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样才是最完美的一节课。
其他文献
基于对现有的心理契约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章认为心理契约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等都存在有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修订或完善。鉴于当前高校存在的学风下滑的严峻形势,本文拟将心
本文以公司治理理论和盈余质量理论为基础,对论题展开实证性研究。通过进行样本选择,构建公司治理综合指标(CGINDEX),建立模型,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公司治理和盈余
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建公司的创业现象开始受到国际管理学界的关注,90年代以来,公司创业成为战略管理、创业研究和企业成长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形成了“环境和组织因素——创业导
论证了泵站规模、水力条件优化、安装维护措施、消防通风、站内交通及排水安全、景观提升以及节能减排设计等方案,可供今后大型排涝泵站设计项目参考.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建筑结构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保证建筑结构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才能够保证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本文针对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进行
在诸多镌刻艺术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铜刻是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而笔者在此要为读者介绍的是一位兼具书画家与篆刻家的上海工艺美术大师吴蘅先生。  说起我国存世最早的铜刻,要追溯到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近代铜刻源自錾花艺术,至明清,錾刻日臻成熟,刀刻如写,始独立成为铜刻艺术。清晚期和民国早期,由于文人雅士的参与,铜刻艺术曾经在文化艺术界颇有影响并达到相当的艺术高度,尤以清同治时期的陈寅生和民国时期的
在这篇关于伊万· 塞林格(Evan Selinger)《后现象学:对伊德的批判指南》一书的评论中,我将以卡尔· 米切姆(Carl Mitcham)的观点为出发点,他认为唐· 伊德(Don Ihde)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