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的符号价值与地方感关系解析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xkbsy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商品是特殊的商品,符号价值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旅游商品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分析入手,探讨了旅游商品符号价值的功能性和情感性、旅游商品地方感对旅游地及游客的二元性.旅游商品符号的所指为旅游地符号,能指为旅游者心理或行为模式符号,而这二者又均具备完整的符号结构.在旅游者地方感建立的过程中,旅游商品对旅游地游憩的氛围、民风民俗、文化传播的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旅游者通过旅游商品这个“讲述者”及其与地方之间的联结,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与旅游地的感情,或是融入其中进而产生感情的投射,认同或向往这种地方感.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符号价值的肯定即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地方感认同,旅游商品的符号价值大小不是取决于其本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而是取决于它本身的文化符号以及旅游者对旅游商品地方感的感知和认同.
其他文献
关羽是中国文化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关羽之殒是三国故事最悲情的一章.考察关羽麦城之败的前因后果,分析救关的关键与结局,是读懂三国历史的重头戏.但其殒恰是其故事的开始,关公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传奇现象,关公之“义”涵义颇为深厚.关公文化作为一种起之于底层、燃之于全社会的民间信仰和精神力量,其影响力超过多数以人物为膜拜的其他文化.为此,对于关公文化,应当坚持中华文化的立场,注重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提倡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谋求发展良策.在“三治融合”体系建设中,自治是基础,法治是原则,德治是特色,这三者之间既不是叠加相乘排列组合关系,也不是各据一方自成体系,而是需要互相促进和支持,不断加强互动与对话,做到有效衔接与补充.“三治融合”建设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吸纳可融入其中的“介质”加强耦合交融.乡村环境保护对当下乡土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视域出发探索“三治融合”有重要实践意义,将环境保护纳入“三治融合”建设,能有效激发乡村自治内生动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已经深深嵌入了我们的生活,其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在注意力经济的驱动下,短视频内容生产逐渐呈现出泛娱乐化、同质化、侵权行为常态化等趋向,此类问题的加剧必将导致社会群体极化、用户思维惰化、公众版权意识弱化等消极影响.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移动短视频的可持续性发展有赖于个人、行业、政府三方同频共振,促进内容生产的价值回归.
201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诉前程序是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亮点,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及时自我纠错,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但是,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刚刚起步,诉前程序启动尚存一些困境,比如对行政机关履职认定标准难以统一,诉前程序“督促期”弹性不足;检察机关监督履职缺位,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诉前程序选择及实施规范不足,诉讼过滤功能尚未完全发挥等.完善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要合理定位行政公益诉讼,把控行政公益诉讼启动时机,有效利用公益诉讼资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