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标准答案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he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文的时候,整个设计都是围绕故事情节,抓住语言的积累运用展开的,最后情境续编的环节,学生编出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局,如:正当猴子难过的时候,一只麻雀喳喳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做事要有耐心,要坚持下去。”猴子一想:“是啊,我要坚持下去,争取把樱桃树种活。”于是就认真研究樱桃树的种法,后来终于吃到了果子。还有的学生说猴子在种樱桃树的同时,努力种植其他的果树,最终成为果树大王。
  续编的过程,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耐心,做人要有主见。到此,应该说课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薛老师又进行了拓展:回家把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一听,请他们接着编,记下来,明天回学校再交流。
  现场好多听课教师问:回家续编故事的环节,到底想让学生编成什么样子呢?薛老师操起话筒:“不告诉你。”说完,扬长而去。
  这不久,听一家知名服装企业的老板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总结了一句话:“人生,有的时候要坚持,有的时候要拐弯。这和读书的时候不一样。出来闯,没有标准答案的。”
  我瞬间回想起那天薛法根老师扬长而去的情景。我想,他一定没有一个统一的完美的答案准备着要告诉学生。故事可以有无数个结局,人生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关键要看你怎么编写,怎么演绎。可叹我们很多听课的教师,还在循着追求标准答案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难怪品茗将散,那老板站起来,很自豪地说了一句:“我们这些小学中学调皮捣蛋不听老师话的同学,现在个个都很有出息的,有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倒不怎么样。”
  我听得心惊肉跳。那些本可以自由驰骋在广阔天地间的孩子,不会是被标准答案给圈住腿脚,久而久之,就跑不远了吧?
  (浙江省义乌市徐江小学 330700)
其他文献
一次,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来本地讲学,讲学结束后的互动环节,特级教师向与会的老师提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结果,诺大的会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位教师站起来回答问题,活动一时陷入冷场。而教师的沉默,恰恰也成为这位特级教师所要阐述问题的理据,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对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可能不知道,即使不能完全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能够说出自己的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快快乐乐地读书。这里的读书,指的是读课外书。  我常常想,每天只让孩子们面对一位语文老师,读一本语文课本,所得十分有限,“提高语文素养”也只是一句空话。读大量的课外书,孩子们能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百花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酿出最好的花蜜。读中外名作,相当于聘请了中外文学大师当孩子们的老师,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也能得到弥补。  我会腾出时间,让学生有读书的
前些时日,学校开展了“古诗文教学研究”公开课。A教师在确定课题后,虚心地请教了几位语文教师,他们颇为诚恳地为A教师出谋划策,提了不少想法与建议。对此,A教师莫衷一是,不知该听谁的好,于是将建议全部糅合进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基本功扎实的A教师揣着“集体智慧的结晶”走上了讲台,教学流程清晰不乱,环环相扣,然而整堂课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起伏,看不见学生学习的生长点。课后,A教师遗憾地说:“真正属于自己的某些
现在课堂上都追求高效,希望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教师在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把某项知识学会了、弄懂了,也就是说教学效率高了,但学生的兴趣却没有了。  如教学某个汉字,大部分教师都是领着学生读几遍,让学生跟着自己写几遍,难写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用不了几分钟,这个汉字学生也就会读、会写了,教学可谓高效,教学手段可谓简洁。而有的教师则从字理的角度分析这个字形,让学生知道这个字这样写的
一直以来,我认为撒谎是很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撒谎,我总会穷追不舍,刨根问到底。若查明真相,对待撒谎学生常会横眉冷对,严厉指责,让其在全班学生面前检讨等。但如此费神费力的追查、批评、警告难见收效。现在,我采用了新的策略,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  一、遇到撒谎,适当装糊涂  哪些学生会撒谎,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撒谎,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了,教师往往能给出基本正确的判断。有一次,
花园与田园,均为植物生长的园子,但细细品来,却又各具韵味。  花园之美,在于孕育芬芳,在于绽放美丽。因此,姹紫嫣红、芳香四溢,是花园的应有之义;散发花儿的芳香,引来蝴蝶的蹁跹,是花园的应有担当。  田园,没有绚丽之色彩,没有花香之浓郁;它无法吸引蝴蝶舞蹈,就连供蜜蜂劳作的空间也很狭小。但田园亦有田园之道。田园之道在于畦田间草,浇水施肥;在于精耕细作,剪枝修叶;在于春种秋收,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田
看课看门道。这谁都知道。但我们和行家里手的差别就在于不知道何谓门道。  不得道,入不了门,看课只算看了个热闹。  和薛法根老师一起在重庆参加活动,法根的课引起了在场千余名教师极大的兴趣。其间有教师真诚询问:究竟该怎么看课,如何在课堂观摩中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呢?问题切中要害,全场寂静,等待法根语出惊人。  法根露出狡黠的笑,如孩童一般。一同在场的祖庆闻听后,说:这个,你懂的,但是很难言说。是吧?  
为了让四年级学生更好地识字,我发明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识字画事”。“画”自然就是画画,而“事”则是编一个故事。“画”和“事”相互对照、补充,从而解决了生字的形和意的问题,有时候顺便把音的问题也给解决了。学生们的识字热情越来越高涨,他们都盼望着上课时能够炫耀一下自己的创作。我很喜欢这样的状态,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识字教学最好的方法。  一次公开课上,我也把这一招儿使了出来。课一开始,学生就展示自己
影片《菲比梦游仙境》里有一个教学场景,笔者看了多遍,看出五个字——自己教自己。  让镜头回放——  (场景:孩子推开剧场的门,偌大的剧场里空荡荡的,只有观众席第一排正中间坐着一位埋头看书的文雅端庄的中年女性。她就是学校新来的戏剧老师——道奇。14个孩子像小鸟一般从座位的两边过道依次轻快地飞落到了舞台上,然后静静地坐下来,等待道奇老师为他们“导演”《爱丽丝梦游仙境》……可是道奇依然埋头看书,整个剧场
“舌尖上的中国”这档节目红得似乎难以复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们都毫无抗拒力地接纳了。而我似乎从这部纪录片的导演陈晓卿所说的一句话里,读懂了他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  我从自己的职业角度出发,将此话解读为“带着对语文的敬意和感情,做好一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站在语文课堂的讲台上,你就代表着语文,你身上散发出的气质应该是语文的,你的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