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畲药闾山竹本草考证及生药鉴定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48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闾山竹是闽东地区畲族常用的草药之一,其名称、原植物种类等皆未见于历代本草.故该研究旨在通过对闾山竹进行名称考证,通过其植物形态学解剖及分类鉴定,判断其植物来源;并通过生药性状、组织构造、显微粉末特征,全面揭示该民族药的鉴别特征.结果 表明:闽东畲药闾山竹的命名与当地民间信仰的闾山教有关,原植物是百合科万寿竹属的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nse (Lour.) Merr.),入药部位为根及根茎.并描述了其生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为充分了解、鉴别、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了基础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腺样体切除手术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272例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辅助腺样体切除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调查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数量、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寰枢椎旋转畸形67例(24.63%),发热27例(9.93%),头痛11例(4.04%),术后复发4例(1.47%),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0.37%)。结论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辅助腺样体切除技
1例2岁4个月男孩误服家长放在床边的复方地芬诺酯片10~20片。误服药后约2 h出现嗜睡,约3 h出现口唇发绀、昏睡伴打鼾,约6 h送当地医院,接受洗胃、吸氧等治疗,约9 h后转上级医院。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纳洛酮解救、补液、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7 d后,患儿意识好转,可自主呼吸,但四肢肌张力高,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踝阵挛阳性,间断发作性姿势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双侧小脑半球、
1例51岁女性乳腺癌患者因出现肝脏、骨骼和淋巴结转移,给予阿帕替尼0.5 g/d口服、第1~8天,长春瑞滨40 mg/d口服、第1~3天,21 d为1个疗程。用药前患者肝肾功能正常。首个疗程第6天,患者出现腹部隐痛伴黑便,给予抑酸、保护黏膜治疗未见好转。第9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移酶(ALT)8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29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520 U/L、总胆红
目的探讨胆囊内瘘的腹腔镜诊治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4例经腹腔镜探查/手术治疗的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探查,证实胆囊十二指肠瘘16例,胆囊结肠瘘3例,胆囊胃瘘3例,胆囊胆总管瘘(Mirizzi综合征)2例。本组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者行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内瘘处理方式:十二指肠瘘修补术16例,结肠瘘修补术3例,胃瘘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