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舒城县八里出现了第一家农用车拼装厂,短短几年内,全县先后出现50多家拼装厂。当时,这些所谓的拼装厂就是家庭机械加工作坊,从废旧汽车市场买来一些旧部件,经手工焊接拼装,配上一台发动机,便成了这种冠名“杂交车”的运输工具。“杂交车”问世后,由于其价格低廉,承载能力强,运输成本低,适应工程建设和农村道路运输,受到市场欢迎;但因其零部件质量不过关,加工技术得不到保证,安全系数低,安全隐患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