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大多数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离职是经家长同意或默许的,笔者由此顶岗实习的不稳定因素说起,论述职校顶岗实习工作中与家长沟通的必要性,对于家校沟通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探索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渠道,实现家校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以确保中职学生顶岗实习顺利完成。
【关键词】顶岗实习工作;家校沟通;过渡时期
一、职业教育是合力教育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社会赋予教育的特殊而重大的使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人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的效果如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职成(2007)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成长的过渡时期,它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实践技能相对薄弱的缺憾,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综合素养。因此,职业教育是合力教育,职业学校需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家长及顶岗实习单位取得联系,针对孩子的情况,共同商量一些对策,让学生顺利渡过成长的过渡期。
二、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的原因
顶岗实习工作可以说是绝大部分的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为此动足了脑筋,甚至专门为此派出了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跟踪管理和指导。然而事实上是,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上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进入单位实习后,一周、两周离开者有之,一月、两月辞职者不在少数,半年或一年或到学校规定的实习结束时间还在同一单位的往往不到半数。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自2000年学校开始实行顶岗实习后,笔者就对所带班级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了有意识的回访,特别是对近几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了多渠道的回访调查,调查发现80%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离职的原因有三:1.不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诸如:嫌工作时间太长,出入、说话、着装不自由,管理太严动辄挨批等等。2.嫌工资待遇太低,对周而复始的工作感到乏味。3.自恃过高,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太过低级、僵化,不具挑战性,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希望跳槽带来新生。
本人在对近几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多渠道回访调查的同时,还联合好几位班主任对近几年顶岗实习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发放了近300份《关于顶岗实习学生家长对于孩子顶岗实习情况反馈的调查》的调表。调查统计发现90%的家长几乎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在什么公司顶岗实习,在公司里具体做什么工作,确切的工资收入是多少,真实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如何。但却有85%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的顶岗实习就是工作,就应该工资高、条件好、享有来去自由,并且坦诚孩子打电话说工作太苦、工资太少或说想跳槽、想回家时,自己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也就是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离职实际上是得到了家长的首肯或默许的。甚至有3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不应该干涉管理。
可见,在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不稳定的众多因素中,家长的决定起着重量级的作用。然而学生顶岗实习的不稳定,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及生产,增加了单位的管理成本,还会导致实习单位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的质疑,堵塞了今后学生顶岗实习的渠道;于学生家长及社会而言,可能会对中职教育产生怀疑,形成“职业教育无用论”的偏见,不利于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而于学校而言,学生频繁变更实习单位,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难度,使学校的检查、监管很难落到实处,从而产生事故隐患;而对学生来说,频繁变更实习单位显然无法实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和综合素养的顶岗实习的目的。所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三、建立有效地家校沟通渠道,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
“血浓于水”是人之常情,娇惯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先入为主几乎是人的共同特点。所以,尽管学校和家长常常会通过“电访、家访”等方式进行联系,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旦学生向家长反映什么情况时,大多数家长还是会选择听信孩子所言。所以要想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使家长不至于偏听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而是对学校、企业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从而实现家、校、企业三方的合力教育。
怎样才能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增进家、校、企业的互相了解,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呢?笔者通过近年来,特别是通过对08贵州班学生的实习和顶岗实习情况的跟踪管理中得到了一些启发。笔者以为要想建立有效地家校沟通渠道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
首先,学校必须让学生和家长明白顶岗实习与毕业工作的区别,尤其要让家长明白孩子参加顶岗实习的实际意义,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融入学校的一系列实训、实习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这个工作可以通过开家长会、讲座或向家长发送“告家长书”的形式完成,但时间上应选在寒假结束前后——学生父母准备过春节或外出打工的学生父母回家过春节的空闲时段,必须让学校与家长有真正的实际意义的接触,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
其次,学校应该让学生和家长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对实习单位有一个切实的了解,这个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见习和家长到公司参观或学生顶岗实习前学校对学生即将去顶岗实习的公司的情况做一个详实的介绍等形式完成,也必须注意时间的选择,便于把工作做到实处,得到实效。
在做好以上两项工作以后,接下来就是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的问题。经调查,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带自己去顶岗实习的是自己的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班主任曾经和自己朝夕相处,班主任仅次于父母。刚从学校和书本中走出来的学生,面对企业真实的生产设备和环境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特别希望有一个依靠,这个依靠就是班主任。
事实上,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依靠,班主任老师在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协调、沟通中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顶岗实习过程是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则是学校、企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所以,学校在安排实习老师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班主任。应该先让班主任去带一段时间的实习或至少让班主任送学生到实习公司,以给学生心理上一种安慰。学生在厂实习期间,学校最好能安排班主任定期的去看望一下学生。一方面,学生需要亲人的抚慰,尤其是过年过节期间,特别是部分专业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鼓励来增强其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和企业的情况,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便于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做些沟通和适度调节,更有利于班主任及时将学生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实训安排通报给学生家长,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厂实习的情况,进而就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达成一些共识,促使家长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学好本领。
总之,顶岗实习是学生真正在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习实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对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了解就业和工作有着直接的作用,学校不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圆满完成。还要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充分利用企业的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群体沟通和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激励学生爱岗敬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中等专业学校孔桥校区)
【关键词】顶岗实习工作;家校沟通;过渡时期
一、职业教育是合力教育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社会赋予教育的特殊而重大的使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人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的效果如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职成(2007)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成长的过渡时期,它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实践技能相对薄弱的缺憾,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综合素养。因此,职业教育是合力教育,职业学校需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家长及顶岗实习单位取得联系,针对孩子的情况,共同商量一些对策,让学生顺利渡过成长的过渡期。
二、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的原因
顶岗实习工作可以说是绝大部分的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为此动足了脑筋,甚至专门为此派出了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跟踪管理和指导。然而事实上是,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上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进入单位实习后,一周、两周离开者有之,一月、两月辞职者不在少数,半年或一年或到学校规定的实习结束时间还在同一单位的往往不到半数。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自2000年学校开始实行顶岗实习后,笔者就对所带班级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了有意识的回访,特别是对近几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了多渠道的回访调查,调查发现80%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离职的原因有三:1.不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诸如:嫌工作时间太长,出入、说话、着装不自由,管理太严动辄挨批等等。2.嫌工资待遇太低,对周而复始的工作感到乏味。3.自恃过高,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太过低级、僵化,不具挑战性,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希望跳槽带来新生。
本人在对近几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多渠道回访调查的同时,还联合好几位班主任对近几年顶岗实习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发放了近300份《关于顶岗实习学生家长对于孩子顶岗实习情况反馈的调查》的调表。调查统计发现90%的家长几乎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在什么公司顶岗实习,在公司里具体做什么工作,确切的工资收入是多少,真实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如何。但却有85%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的顶岗实习就是工作,就应该工资高、条件好、享有来去自由,并且坦诚孩子打电话说工作太苦、工资太少或说想跳槽、想回家时,自己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也就是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离职实际上是得到了家长的首肯或默许的。甚至有3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不应该干涉管理。
可见,在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不稳定的众多因素中,家长的决定起着重量级的作用。然而学生顶岗实习的不稳定,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及生产,增加了单位的管理成本,还会导致实习单位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的质疑,堵塞了今后学生顶岗实习的渠道;于学生家长及社会而言,可能会对中职教育产生怀疑,形成“职业教育无用论”的偏见,不利于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而于学校而言,学生频繁变更实习单位,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难度,使学校的检查、监管很难落到实处,从而产生事故隐患;而对学生来说,频繁变更实习单位显然无法实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和综合素养的顶岗实习的目的。所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三、建立有效地家校沟通渠道,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
“血浓于水”是人之常情,娇惯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先入为主几乎是人的共同特点。所以,尽管学校和家长常常会通过“电访、家访”等方式进行联系,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旦学生向家长反映什么情况时,大多数家长还是会选择听信孩子所言。所以要想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使家长不至于偏听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而是对学校、企业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从而实现家、校、企业三方的合力教育。
怎样才能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增进家、校、企业的互相了解,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呢?笔者通过近年来,特别是通过对08贵州班学生的实习和顶岗实习情况的跟踪管理中得到了一些启发。笔者以为要想建立有效地家校沟通渠道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
首先,学校必须让学生和家长明白顶岗实习与毕业工作的区别,尤其要让家长明白孩子参加顶岗实习的实际意义,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融入学校的一系列实训、实习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这个工作可以通过开家长会、讲座或向家长发送“告家长书”的形式完成,但时间上应选在寒假结束前后——学生父母准备过春节或外出打工的学生父母回家过春节的空闲时段,必须让学校与家长有真正的实际意义的接触,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
其次,学校应该让学生和家长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对实习单位有一个切实的了解,这个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见习和家长到公司参观或学生顶岗实习前学校对学生即将去顶岗实习的公司的情况做一个详实的介绍等形式完成,也必须注意时间的选择,便于把工作做到实处,得到实效。
在做好以上两项工作以后,接下来就是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的问题。经调查,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带自己去顶岗实习的是自己的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班主任曾经和自己朝夕相处,班主任仅次于父母。刚从学校和书本中走出来的学生,面对企业真实的生产设备和环境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特别希望有一个依靠,这个依靠就是班主任。
事实上,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依靠,班主任老师在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协调、沟通中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顶岗实习过程是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则是学校、企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所以,学校在安排实习老师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班主任。应该先让班主任去带一段时间的实习或至少让班主任送学生到实习公司,以给学生心理上一种安慰。学生在厂实习期间,学校最好能安排班主任定期的去看望一下学生。一方面,学生需要亲人的抚慰,尤其是过年过节期间,特别是部分专业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鼓励来增强其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和企业的情况,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便于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做些沟通和适度调节,更有利于班主任及时将学生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实训安排通报给学生家长,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厂实习的情况,进而就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达成一些共识,促使家长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学好本领。
总之,顶岗实习是学生真正在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习实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对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了解就业和工作有着直接的作用,学校不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圆满完成。还要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充分利用企业的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群体沟通和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激励学生爱岗敬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中等专业学校孔桥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