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和支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以预测肺癌手术切除的效果和局部复发.方法用PCR-SSCP方法,检测50例肺癌和7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切除标本的支气管切缘(切缘病理无癌
【机 构】
:
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南京,210009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江苏省肿瘤医院细胞遗传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和支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以预测肺癌手术切除的效果和局部复发.方法用PCR-SSCP方法,检测50例肺癌和7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切除标本的支气管切缘(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病灶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p53基因突变,并随访了解术后切缘癌复发与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14例(28%)肺癌支气管切缘和28例(56%)肺癌组织存在p53基因突变,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病变肺组织未发现p53基因突变.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以小细胞癌(100%)最高,次为鳞癌(65%),腺鳞癌(60%),腺癌(38.9%).p53基因突变以TNM分期的Ⅲ期(72.7%)最高,次为Ⅱ期(58.3%),Ⅰ期(25%).支气管切缘p53阳性者术后随访3~16月,6例(42.9%)发生支气管残端癌复发;而p53阴性者术后无残端癌复发.肺癌组织p53阳性者中有17例(60.7%)在随访中发现癌复发转移;p53阴性者中5例(22.7%)发现癌复发转移,两组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支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能确诊支气管切缘异常的"分子边界",从而早期预测部分肺癌的术后残端癌复发.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者术后癌复发转移率高.
其他文献
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收缩能力下降[1]、心室腔扩大, 在负荷条件下尤为显著.
目的 研究用微波治疗口腔颌面部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血管瘤 ,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原理 ,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血管瘤 36例 ,用微波多功能治疗机针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心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疗效的影响.方法:23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3个月的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 (PYM)、地塞米松 (DXM)和鱼肝油酸钠 (SM)三药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其优点。 方法 :收集 1996年 9月至 1998年 9月 ,用 PYM、DXM、SM
本文通过对的研制背景、资料准备、软件开发等过程的介绍,旨在探讨如下问题:通过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技术的教学,推动冠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深度开发医学影像设备及其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 ,4 0岁 ,农民 ,一年前从车上摔下时左眼被树枝戳伤 ,当时泪小管断裂 ,在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术 ,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一年后左下睑伤口皮肤开始溃烂 ,分泌
目的 :了解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原在位斜视度的分布状况 ,掌握手术设计的规律。方法 :对 2 0 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原在位斜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1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只有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方法 :根据痉挛肌肉的情况 ,在眼轮匝肌及面肌多点注射 ,眼轮匝肌采用皮下注射 ,面肌以肌肉注射 ,每一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 0 .1ml(含
发展安全高效的药物传递途径和技术是促进药物临床应用的关键。该文从药物科学技术的角度提供一个视野来呈现药物传递途径及相关技术的最近发展和新思维 ,并对此进行简单扼要
目的促进肺结核登记报告,提高病人发现率。方法根据新发涂阳登记率,采用分层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确定6个县作为调查点。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进行广泛深入的宣教,并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