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在治疗胸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并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21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2~65岁,平均(54.5±8.4)岁。其中T9~10 4例,T10~11 3例,T11~12 7例,T12~L1 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评估临床疗效,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MacNab标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并行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术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5~145 min,平均(85±45) 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硬膜囊撕裂、大血管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未见胸腔积液及明显硬膜外血肿的形成。3例出现手术入路侧肋间神经刺激症状,并通过保守治疗逐步缓解。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复查MRI提示椎管减压满意。VAS评分由术前(6.5±0.8)分降至末次随访的(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DI指数由术前39.41±1.66降至末次随访的15.12±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JOA评分由术前(16.55±1.59)分升至末次随访的(26.35±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MacNab功能评定,优17例,良3例,可1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髓核残留、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及二次翻修手术。结论经皮脊柱内镜处理胸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