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对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吃苦药是非常难过的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药剂师想出了妙法,那就是在苦药外面裹上一层糖衣,让孩子像吃糖一样轻松愉快,真可谓是良药“甜”口利于病。
同样的道理,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如果顺耳岂不是更好!忠言要顺耳,就要给它裹上一层“糖衣”,也就是为“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先肯定后否定,把劝诫、批评的话说得更温和、更顺耳一些,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错误。
其实,忠言“顺耳”更利行。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一经发生,都希望得到肯定的反应,即使是成年人,也大多喜欢表扬而不愿被批评,更别提“逆耳”的批评了,邹忌和伍子胥进谏,目的都是希望君主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富国强兵。他们二人进谏的都是忠言,按理说都利于行,但效果却迥然不同,原因何在?主要在于忠言“顺耳”与否。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分辨能力比成年人更差。认知水平比成年人更低,所以对他们的批评,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有时甚至需要“哄”。怎样才能使忠言更“顺耳”呢?
一要讲究批评的语言。教育是一门讲究语言的艺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明、妥帖、中听的语言更受学生欢迎,它让人如坐春风、豁然开朗。“顺耳忠言”更能展示教师的德才、教养和风度,
二要注意批评的场合。同样一件事情。批评的场合不同,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事,宜进行公开批评,防止事态扩大。除此之外,都应采取不公开批评的方式,避开公众场合。选择清静、舒适的地方,为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
三要选择批评的方式。在对学生进行批评之前。我们应根据被批评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对于偶尔犯错的学生,宜点到为止;对于犯了错还浑然不觉的学生,则应“评”透道理;对于豪爽的学生,宜单刀直入;对于内向的学生,则应采取迂回战术。
所以,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在批评前要想好为什么批评他,怎样批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只有勤于思考,用真诚、善意、充满爱意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使忠言更“顺耳”,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
同样的道理,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如果顺耳岂不是更好!忠言要顺耳,就要给它裹上一层“糖衣”,也就是为“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先肯定后否定,把劝诫、批评的话说得更温和、更顺耳一些,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错误。
其实,忠言“顺耳”更利行。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一经发生,都希望得到肯定的反应,即使是成年人,也大多喜欢表扬而不愿被批评,更别提“逆耳”的批评了,邹忌和伍子胥进谏,目的都是希望君主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富国强兵。他们二人进谏的都是忠言,按理说都利于行,但效果却迥然不同,原因何在?主要在于忠言“顺耳”与否。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分辨能力比成年人更差。认知水平比成年人更低,所以对他们的批评,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有时甚至需要“哄”。怎样才能使忠言更“顺耳”呢?
一要讲究批评的语言。教育是一门讲究语言的艺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明、妥帖、中听的语言更受学生欢迎,它让人如坐春风、豁然开朗。“顺耳忠言”更能展示教师的德才、教养和风度,
二要注意批评的场合。同样一件事情。批评的场合不同,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事,宜进行公开批评,防止事态扩大。除此之外,都应采取不公开批评的方式,避开公众场合。选择清静、舒适的地方,为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
三要选择批评的方式。在对学生进行批评之前。我们应根据被批评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对于偶尔犯错的学生,宜点到为止;对于犯了错还浑然不觉的学生,则应“评”透道理;对于豪爽的学生,宜单刀直入;对于内向的学生,则应采取迂回战术。
所以,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在批评前要想好为什么批评他,怎样批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只有勤于思考,用真诚、善意、充满爱意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使忠言更“顺耳”,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