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与史学素养的关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推行,近几年来,高中历史试题渐渐趋向成熟,而且灵活性突出。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成为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大特点。在实际的高中教学与复习中,加强学科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人员、学生家长都反对将学生训练成为“应试”的机器,反对“应试”二字。目前高考历史试题所呈现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的基本功都做了一定的要求。学生是否能够达到高考的要求,与扎实的学科基本功密不可分,我们可以对“应试”二字重新思考。将学生培养成知识功力深厚、解决问题强的人才与达到高考的要求应该是统一的,“应试”不能被简单归为贬义词。
  一、高考历史试题与历史科能力要求
  伴随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加,每年的高考试题有很多。自主命题省份和高考试题的全国卷各具特色,广东省的高考历史试题在对学生能力考查及试题所体现的学科特征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其灵活生动、对学科思维方法考查突出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下面我结合两道题目,作简单分析。
  例1(2009年,广东32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该题中第(1)问的设置相对简单,直接考查主干知识,难度不大。第(2)问则对史学方法进行了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3)问对学生“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进行了考查。三问呈递进式,从知识到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要求。第二、三问要求学生将两则材料进行分析对比,并且对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史学观点及结论进行了考查,由此可见历史试题背后要求更多的是学生能力。
  例2(2008年,4题)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宋作文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无民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该题主要考查了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及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和“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进行了考查。
  广东省在高考的高考大纲里对史学素养作了明确的要求,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课程标准围绕历史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特点作了分析。考纲与课标的一致,体现了考试具有人才选拔的特点,绝非以僵化的知识、机械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启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渗透学科思维方法,提高史学素养,应试是一种策略与手段,背后的支撑更多的是学科特点与要求,而非简单要求学生适应高考。所以我们应认识,“应试”与能力提高可以是统一的,不是互相矛盾的。
  二、加强史学素养的培养,真正成为高校所需要的人才
  高考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人才,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应试”的牺牲品,最应关注的是什么呢。
  加强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更多地以材料形式进行切入。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题意,并针对性地对史料所隐含的信息及涉及的年代、作者、注释等进行正确分析;其次要认真审题——问题的设置与分布,问题之间的联系;要抓住关键词——时期、背景,措施、影响等甚至辨证、启示等字眼;要准确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组织答案;要结合材料所渗透的信息针对性作答,语言之间的逻辑顺序要合理,层次要鲜明,要点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方法上给学生指导,并有意识地培养,才能够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史料。这里的史料不仅包括教师课上补充的史料,还包括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史料,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搜集到的史料。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史料所渗透的内容,并对史料进行真伪辨析。这需要学生结合自己所具有的扎实的知识加强对史料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考证、归纳等,将史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炼,运用恰当的语言,使结论以合理的逻辑顺序呈现。还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透视史料所蕴涵的历史信息,使结论具有科学性。
  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过程也是也是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能力提高了,自然会在高考中发挥出色的水平。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实例进行渗透,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该怎样学。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要有扎实的、准确的学科知识,这些知识还应当是灵活的,学生的能力使知识能够互相迁移,学习能力的生成性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史学素养都能够得到提高,才是高校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2008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2)《2009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4)《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堂。它要由学生经历不知到知的过程,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分析、解决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并使得他们在放飞思维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和体验,有所提高和发展。让学生自由地思,引领学生攀越知识的高山,能力的高山,让他们在文本中思,在生活中思。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积累,良好语感的形成,活跃思
通过对四连杆型液压支架的力学和顶梁前端轨迹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将顶梁前端轨迹曲线改为直线的思路,经机构创新,设计出垂直导杆型液压支架,结构独特,支护性能好。 Based on
随着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机电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道路上,机电领域如何培养大国工匠成为我们必须要不断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机
当今基础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新课改”。所谓“新课改”,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新课改”的基本内容是,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必须承认,“新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然而,有过实际工作经验的语文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新课改”目标的设定固然考虑很周全,但作为指导性的理论却是宏观的,无法作用到每一个具体的
作文如何独辟蹊径巧构思:一、构思的要求:正确,新颖,深刻;二、构思的内容:角度巧妙,思路独特,情节起伏,情感真挚;三、构思的技巧:引伸变异,逆向反弹,求异创新,避实就虚。
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课程,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教师通过优化美术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提升人的审美境界,完善人的品性人格。下面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术课堂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第一台阶。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
基础教育改革已有十多年了, 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
目的:通过在北京、深圳、昆山、成都、西安、新密、佳木斯、济南,收集8个城市的母乳样本和乳母资料,研究不同泌乳期母乳各营养成分含量,分析母乳成分变化规律和有关影响因素,为指导母乳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纵向的队列研究方法,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原则,随机抽取产后5天内的乳母,进行母婴健康状况调查,于产后的3-5天、7-10天、2月±3天、4月±3天、6月±3天、8月±3天、10月±3天分别采
摘要: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性。实践证明,在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可以从知识起点、探究过程、体验成功和磨练意志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 自信心 培养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
英国作家萨克雷又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是多么重要。我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实践证明这一套习惯的养成确实达成了语文课堂的高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在整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