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的共产党人形象调查分析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散文中的共产党人形象的调查分析,对现在人们对共产党员形象的看法和感想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散文 共产党人 形象调查
  
  讲到共产党人的形象,通常人们脑海中会冒这样一些词: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率先垂范,敬业争先,严格要求自己,以优秀品德感化人等。在当前即将迎来建党90年之际,为了解人们对散文中的共产党人形象的看法,我们的调查小组特开展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二手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典型个案访谈法、PRA法等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次调查研究以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等广区域为调查点,展开实地调研。本次调查“你所难忘的散文作品中的共产党人形象”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5份,有效率88.8%。问卷回收之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编码,然后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此次调查分析所采用的是SPSS统计分析软件。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性别状况。被调查对象中,男性所占比例59.7%,女性所占比例为40.3%。
  2.年龄分布状况。被调查对象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为17.5%,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所占比例为48.7%,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所占比例为22.5%,年龄在6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1.3%。
  3.学历状况。被调查对象中,学历是小学及以下的占13.2%,学历是初中的占23.9%,中专/职高/技校/高中的占17.5%,学历是大专的占9.6%,本科的占29.6%,硕士及以上的占6.2%,总体看来学历涵盖面广。
  4.职业或身份。被调查对象中,职业或身份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占14.4%,是国有、集体企业管理人员/职工的所占比例为3.4%,是教师、科研人员的占7.6%,军人、武警、警察的占9.6%,是私企或外企管理人员/职员的占4.8%,是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的占7.0%,是高等院校学生的占19.4%,是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学生的占10.7%,是离退休人员的占7.3%,是自由职业的占4.5%,是无业/下岗的占3.1%,是农民的占5.1%,是村镇干部的占1.7%,职业或身份是其他的占1.4%。总体而言,被調查对象职业涉及面广。
  5.政治面貌。被调查对象中,中共党员所占比例为28.5%,民主党派人士占13.2%,无党派人士占44.5%,其他占13.8%。
  6.月收入情况。被调查对象个人每月总收入情况如下:月收入1000元及以下的所占比例为40.0%,月收入在1001-2000元之间的占29.3%,在2001-3000元之间的占15.5%,在3001-5000元之间的占7.0%,在5001-7000元之间的占4.5%,在7001-9000元之间的占2.0%,在9001元以上的占1.7%。总体而言,被调查对象中,各收入水平均有,但以收入水平不高者多,这也与我国当前民众收入水平的实际情况吻合。
  7.日常居住地情况。被调查对象日常居住地在农村的所占比例为27.0%,在乡镇的所占比例为32.4%,在县级城市的所占比例为27.3%,在地级城市的所占比例10.4%,在省会城市的所占比例为2.3%,在直辖市的所占比例为0.6%。总体而言,居住地分布较广。
  二、散文中共产党人形象调查分析
  (一)散文中共产党人形象调查情况分析
  1.主动会看散文作品的民众不多。调查发现,选择偶尔会看散文作品的民众占49.6%;选择主动去看的占28.7%;选择不会看的占21.7%。可见,主动会看散文作品的民众不多,偶尔会看的人较多。
  2.多数人知道一些描述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调查中,在问及“你知道一些描述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吗”时,选择知道一部分的占44.5%;选择经常会看到的占30.1%;选择不知道的占25.4%。可见,多数人还是知道一些描述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的。
  3.最难忘的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首推茅盾的《白杨礼赞》。调查中,在问及“你最难忘的一部描写共产党员形象的散文作品是什么时”,选择“茅盾的《白杨礼赞》”的占33.2%;选择“胡少安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同志侧影》”的占8.7%;选择“瞿秋白的《赤色十月》”的占9.0%;选择“李星华的《‘三一八那天’——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的占11.0%;选择“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占8.5%;选择“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的占7.0%;选择“丁玲的《彭德怀速写》”的占3.4%;选择“刘白羽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占3.4%;选择“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的占2.8%;选择“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占6.5%;选择“谭士珍的《将军柳》”的占0.3%;选择“谢觉哉的《读雷锋同志的日记摘抄》”的占1.7%;选择“巴金的《望着总理的遗像》”的占2.5%;选择其他的占2.0%。可见,民众最难忘的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首推茅盾的《白杨礼赞》。
  4.最难忘的共产党人形象首推毛泽东和周恩来。调查中,在问及“散文的描写都比较柔美,但柔美中共产党员的形象却坚如磐石般刚毅,以下你最难忘的共产党员形象是哪位”时,选择毛泽东的占37.5%;选择周恩来的占34.6%;选择雷锋的占16.9%;选择闻一多的占7.0%;选择焦裕禄的占2.8%;选取其他的占1.1%。总体而言,民众最难忘的共产党人形象首推毛泽东和周恩来。
  5.看到《白杨礼赞》中部分文字,绝大多数人感受深刻。散文《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部分文字: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调查中,我们摘录了这段文字,调查民众看到这段文字的感受,结果发现,被调查者选择“白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坚强,力求上进”的占40.8%;选择“白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顽强不倒,勇于进取”的占38.9%;选择“白杨象征着北方农民,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用质朴的生活态度不断奋进”的占16.3%;选择“白杨只是在北方一种很普通的植物”的仅占3.9%。可见,绝大多数人看到《白杨礼赞》中的这部分文字感受都非常深刻。
  6.多数人认为阅读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对自己有一定影响。调查中,在问及“你觉得阅读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对你作用如何”时,选择影响非常大的占44.8%;选择影响一般的占47.6%;选择影响很少的占5.6%,选择没有影响的仅占2.0%。总体上来说,多数民众认为阅读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对自己是有一定影响的。
  7.歌颂共产党的散文基本贴近现实。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认为那些关于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散文没有过分夸大,远离现实的占25.9%;认为有,但不多的占59.7%;认为很多的占8.7%;认为不知道的占5.6%。总体来说,多数人认为歌颂共产党的散文还是基本贴近现实的。
  8.歌颂共产党的散文艺术感染力需要提升。调查中,在问及“你觉得那些关于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散文是否缺乏艺术感染力”时,认为缺乏感染力,人物形象干巴巴的占25.6%;认为有感染力,但不多的占35.2%;认为很多有感染力的仅占30.1%;认为不知道的占9.0%。可见,歌颂共产党的散文多数缺乏感染力。
  (二)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你所难忘的散文作品中共产党人形象”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将散文作品中共产党人形象的基本情况归纳如下:
  从对散文作品中共产党人形象评价调查分析来看,主动会看散文作品的民众不多;多数人知道一些描述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最难忘的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首推茅盾的《白杨礼赞》;最难忘的散文作品中共产党人形象首推毛泽东和周恩来;看到《白杨礼赞》中部分文字,绝大多数人感受深刻;多数人认为阅读描写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作品对自己有一定影响;歌颂共产党的散文基本贴近现实;歌颂共产党的散文艺术感染力需要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我们特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开展关于共产党人形象的散文比赛,提高普通群众对散文关注度
  要通过散文写作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散文爱好者进行写散文作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对散文的理解。通过举办关于党员形象的散文比赛,同时邀请国内著名作家、教授、文学爱好者,发展群众来欣赏散文作品,大大拓宽了群众的知识面,可以有效地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员形象,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加快社会发展步伐,在实践中实现思想认识上的与时俱进。
  (二)免费发送关于党员形象的散文作品给人们群众
  党的执政能力首先体现为领导发展的能力,党的先进性也必须体现在谋求发展上。在机关组织中组织实施“送书”活动,开展创建“欣赏散文作品、了解党员形象”等活动。通过对关于党员形象散文作品的阅读、学习、交流,提高机关组织中共产党员素质,树立党员形象。同时,组织实施了散文到百姓家的党建活动,扩大群众关注面,也积极带动普通群众提高认识。第三,普及优秀散文教育,建立一个可以供民众阅历和思考的平台,让散文作为一种形式渗入民众的大脑。
  (三)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树立党员在人们群众的优秀形象
  提高广大党员素质,树立优秀形象需要做到以上两点:一是在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上下功夫,确保党员干部在作风上的先进性。作风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保持先进性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二是,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功夫,确保党员在纪律上的先进性。通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以正面教育为主、以预防为主、以事前监督管理为主的原则,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摆正自己的位置,严于律己,争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参考文献
  [1]周永学.谈谈共产党形象问题.[M].北京;《党课教育中心》丛刊,2009.
  [2]何西来.面对历史的考验.[M].《清明》,1984年01期.[3]张静.试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D].新疆师范大学,2006.
  [4]卢先福.共产党人的义利观.[N].光明日报,2000.
  
  课题来源: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系列研究项目(专项课题)——九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画卷中的中国共产党研究。
  
  作者简介:梁丹军(1990-),女,宁波大红鹰学院信息学院09计科5班学生;张楠(1991-),男,宁波大红鹰学院机电学院08机自4班学生;常勤毅(1960-),男,宁波大红鹰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共党史,为指导教师、通讯作者;周莹莹(1976-),女,宁波大红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教育。为指导教师、通讯作者。課题组其他成员有:郑雅龙、王辉、陈佳华、张学林、汤朔辉、裴海升、赵莎莎。
其他文献
晓苏的《麦芽糖》被著名评论家王先霈教授称为作者新世纪以来创作的最好的短篇小说。在农民已解决温饱问题之时,关注其精神诉求,正是这篇小说不容忽视的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