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L/Ni/EH40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演变及性能分析

来源 :船舶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多道次热轧成形过程中316L/Ni/EH40不锈钢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演变和性能演变的规律,基于二辊轧机对复合板进行5道次热轧试验.对各道次轧后样件进行取样,采用金相显微分析技术对各道次轧后样件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界面的孔洞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对界面的硬度值分布进行测试,通过拉剪试验对界面结合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累计轧制的进行,界面的孔洞逐渐闭合;压下量增大导致316L层的奥氏体晶粒得到细化,而在轧制过程中,EH40层的组织受轧制温度的影响发生变化;316L层和Ni层的硬度值随轧制的进行逐渐增大,EH40层的硬度值在第2道次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复合板样件的结合强度在前4道次轧制时呈现明显增大的趋势,且5道次轧后相比4道次轧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大现象.
其他文献
基于Patsnap专利数据库平台,从申请趋势、技术热点、主要申请人和核心专利等方面分析LNG燃料船焊接领域的发展概况,从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设备和焊接质量检测4方面揭示该领域的技术演化路径.以此为基础,预测LNG燃料船焊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船舶企业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采用浮体动力学分析与冲击响应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结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指标作为依据,探讨中广核岱山4#风场浮式分体安装风电机组塔筒分段和机舱的可行性.浮体动力学仿真考虑浮体与系泊系统耦合,计算得到起重船吊钩处的运动响应;冲击响应分析采用基于动力荷载放大系数和显式动力学分析2种方法进行.结算结果表明,分体安装塔筒分段和机舱时,对结构的冲击所产生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指标,浮式分体吊装可行.
基于艉滑道式小艇收放技术的全球专利,运用检索、标引、统计和对比等分析方法,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布局区域、主要申请人和专利技术分布等方面分析全球艉滑道式小艇收放技术的发展态势.通过专利申请趋势和布局区域分析,总结国内外艉滑道式小艇收放技术发展现状;通过主要申请人的分析,识别出艉滑道式小艇收放领域的技术竞争对手及优势方向;通过专利的技术分布及法律状态分析,研究艉滑道式小艇收放领域技术的分布现状,识别出该领域核心技术,从而为中国艉滑道式小艇收放技术前瞻性布局与创新引导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试验验证,对某型船用柴油发电机组进行减振降噪设计.优选阻尼材料,设计不同的隔声罩结构,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得到最优结构,对公共底座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公共底座进行改进设计,用吸声材料对底座的空腔进行填充,在传递途径上对噪声进行抑制.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该减振降噪设计取得了 6.5 dB的降噪效果,柴油发电机组整体减振降噪指标得到了明显提升.
基于常规侧推装置所采用的减振降噪措施,对其在测量船上的适用性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与新型环形永磁侧推优异的静音特性进行对比和论证后,得出环形永磁侧推更适用于综合型测量船低振动噪声设计要求的结论.
为防止雷达桅杆振动过大影响雷达桅杆上设备的正常使用,对其进行减振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科考船的雷达桅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和详细的振动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减振设计,使雷达桅杆的振动大幅下降.提出的计算设计方法和所得结果对此类船型的雷达桅杆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JMatPro软件模拟计算2507 SDSS热力学平衡相图、CCT和TTT曲线确定热处理工艺,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万能拉伸机和硬度计等研究冷却速率对2507 SDSS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冷却速率小于900℃/min时,σ相在α/γ相界和α/α相界处形核析出并朝着α相区域生长,冷却速率越小,σ相形核析出速率越快,σ相体积含量越大;当冷却速率大于900℃/min时,微观组织无σ相析出,仅由α相和γ相组成,σ相导致材料强塑积快速下降,σ相体积含量增大,材料抗拉强度和硬度上升,延伸
为有效保证船用气囊下水过程安全可控,气囊下水技术的理论研究正在进行.文章总结当前在囊体的复合材料特性、非线性接触下承载能力、下水动态过程分析和气囊与船体结构耦合作用等气囊下水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尚待解决的下滑过程稳定性、气囊抗冲击和爆破力学模型等方面的问题,并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研究路线.同时,分析气囊在大桥护栏、海上围栏和浮式防波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提高气囊下水的可靠性,并将其推广到类似海上充气结构中提供参考.
介绍10t-20m折臂伸缩海工吊在不同作业海况和舷内、舷外等不同作业场景下进行安全工作负荷作业的实现方法,并对每种起吊方法的实现机理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几种设计组合实现单绳5t安全工作负荷快速作业、双绳10t安全工作负荷作业和20t吊耳安全作业模式,并针对各种安全作业模式的安全性进行二次设计,极大地拓展该型海工吊的起重作业能力,实现多作业模式下起重机在开放海域舷内外高海况下的安全吊装.
以某艘采用C型罐的大型油船实船的设计为例,说明船舶所有人对双燃料船舶续航力的要求,分析液化天然气(LNG)的气体燃料获得比率fDFgas对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影响,重点关注应用双燃料导致的消耗舱装载率和装载方式与目前《2008年国际完整稳性规则》和《散货船和油船共同结构规范》要求的不一致.阐明重心提高对船舶稳性,尤其是对《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破舱稳性的不利影响,说明对其进行早期验证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的消耗舱装载方式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建议不同船型应采用不同的装载方式;同时,就船舶的总布置和视线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