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对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述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对目前大部分学校中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针对第一部分中分析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或者改进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 课堂教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两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这门课程中的知识比较抽象、例子深奥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学完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之后却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对于课程的不感兴趣加上教学强度大这些综合因素就使得教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老师增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正确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最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课。
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马克思主义原理老师的调查和研究,汇总了这些老师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这些调查结果对于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情况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老师课堂教授方法单一、枯燥
很多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课老师,一般都是在课堂上根据课本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育方法只是老师在进行慷慨激昂的讲解知识,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发言权或者讲述自己意见的机会,也很少会在课堂上进行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这种讲学方法就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是被迫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完全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任课老师对于每个问题都是自我提出、自我解决,没有给予学生质疑和思考的机会,长时间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会使得学生不爱思考问题,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2、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中需要的知识不相符
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种公式和原理都是理论性比较强、也比较抽象,并且很少在平时的现实生活中用到,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和练习。在第一个方面讲述到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的理论教学和实际运用的脱节,这也是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普遍存在的通病。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兴趣。很多学生学不好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严重脱节,所以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理论教育和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实践中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知识的讲解。
3、学校制定的课程考试形式不够科学
学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的目的应该检验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各种原理和相关公式的熟练程度,并且也需要对这段时间马克思主义原理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检测。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更加抽象,所以老师在进行课程考试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按照学生的应试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好坏,任课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对于案例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于各种原理的理解程度来对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综合能力做出判断。单一、死板的应试考试不能够准确的测试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学校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的内容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课程考试形式。
二、针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者改善措施
1、将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各种教育方式的改进,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授方式也应该有所变化。因为现代学生的思想活跃,分析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维,所以他们对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感到反感或者排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门课程,能够深刻的掌握各种原理,我们的授课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环节,经常听取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共同讨论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学生的部分观点或者思考问题的模式出现偏差,这就要求老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帮助学生改正问题,从而正确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思维、准确的观点以及独到的见解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只有时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暴露自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中的缺点和错误思维。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2、通过结合实践调研或者实地考察分析问题等等各种形式的数据或者案例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
现在很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中的案例或者讲述的问题都已经过时了,才会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严重脱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老师在课堂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结合一些实践调研的结果或者实地考察分析报告等等各种实际资料进行讲解。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并且课时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社会中进行实地的考察或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采取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和检测方法
学校考试的目的之一就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如何,所以学校应该采取综合素质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学生对于这段时间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相关知识或者学习体会写一篇论文,可以在论文中对自己这段时间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详细叙述。老师根据论文的内容和写作态度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综合成绩进行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也符合我们国家现在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恿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465.
[2]舒志定.教育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25.
[3]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80.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 课堂教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两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这门课程中的知识比较抽象、例子深奥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学完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之后却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对于课程的不感兴趣加上教学强度大这些综合因素就使得教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老师增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正确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最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课。
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马克思主义原理老师的调查和研究,汇总了这些老师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这些调查结果对于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情况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老师课堂教授方法单一、枯燥
很多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课老师,一般都是在课堂上根据课本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育方法只是老师在进行慷慨激昂的讲解知识,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发言权或者讲述自己意见的机会,也很少会在课堂上进行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这种讲学方法就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是被迫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完全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任课老师对于每个问题都是自我提出、自我解决,没有给予学生质疑和思考的机会,长时间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会使得学生不爱思考问题,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2、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中需要的知识不相符
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种公式和原理都是理论性比较强、也比较抽象,并且很少在平时的现实生活中用到,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和练习。在第一个方面讲述到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的理论教学和实际运用的脱节,这也是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普遍存在的通病。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兴趣。很多学生学不好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严重脱节,所以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理论教育和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实践中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知识的讲解。
3、学校制定的课程考试形式不够科学
学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的目的应该检验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各种原理和相关公式的熟练程度,并且也需要对这段时间马克思主义原理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检测。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更加抽象,所以老师在进行课程考试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按照学生的应试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好坏,任课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对于案例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于各种原理的理解程度来对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综合能力做出判断。单一、死板的应试考试不能够准确的测试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学校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的内容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课程考试形式。
二、针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者改善措施
1、将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各种教育方式的改进,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授方式也应该有所变化。因为现代学生的思想活跃,分析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维,所以他们对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感到反感或者排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门课程,能够深刻的掌握各种原理,我们的授课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环节,经常听取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共同讨论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学生的部分观点或者思考问题的模式出现偏差,这就要求老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帮助学生改正问题,从而正确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思维、准确的观点以及独到的见解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只有时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暴露自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中的缺点和错误思维。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2、通过结合实践调研或者实地考察分析问题等等各种形式的数据或者案例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
现在很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中的案例或者讲述的问题都已经过时了,才会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严重脱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老师在课堂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结合一些实践调研的结果或者实地考察分析报告等等各种实际资料进行讲解。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并且课时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社会中进行实地的考察或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采取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和检测方法
学校考试的目的之一就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如何,所以学校应该采取综合素质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学生对于这段时间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相关知识或者学习体会写一篇论文,可以在论文中对自己这段时间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详细叙述。老师根据论文的内容和写作态度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综合成绩进行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也符合我们国家现在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恿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465.
[2]舒志定.教育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25.
[3]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