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jdxy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期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借助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生活。幼儿也通过角色游戏来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逐步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最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角色游戏;社会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是美好童年不可或缺的部分。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它的主题、角色、情节、使用的材料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它对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社会交往能力、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以及良好的社会情感和遵守过则的能力都有促进和发展作用。
  一、角色游戏引导幼儿感受社会角色
  (一)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感知社会角色定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幼儿只有懂得了交往与合作,才能适应社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并善于交往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角色游戏正是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交往行为的一种游戏活动。在幼儿的自然交往中,他们会以自己的思维、言行进行交往。而在角色游戏中,则要让孩子们去模仿成人的身份,对幼儿来说是有些困难,但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医生与病人交往时,医生应怎样说,持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表情,两者配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等等。再比如:玩“娃娃家”时,由于客人来得多,吃饭时没了筷子,这时孩子们就会学习运用成人交往的方法,到邻居家借筷子,这一“借”的行动,就是孩子们学习交往的成功实践。孩子们一旦要模仿成人的交往,必定要先观察、学习成人的交往方式,在观察的过程中,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不同层面便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便在游戏中展现出来:菜摊前的讨价还价;商店里对商品的介绍、挑选、询问;邮局里的填写、对答……。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着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与不同人物的交往,体验着交往的感受。同样这最初的体验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避免不良的交往方式影响孩子们的正常交往。
  (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情感
  情感与人一生的生活质量关系重大。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对生活充满热爱,激发人们快乐的情绪,激励人们按照正确的轨迹去走完充实的人生之路。营造适宜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游戏环境,更利于幼儿情感的表达和性格的体现。
  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也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社会角色的情感的形成。比如: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表达爱孩子的情感,从而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学会关心他们。再比如有次娃娃家有好几个小朋友要做外公,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爸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法有好多种,一个孩子说:“那我也做老人,我不住在娃娃家,我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 我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不出。于是我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 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并且玩出了许多情节:为孤老找老伴;为老人养宠物;带领老人去看木偶戏;还从生活上关心老人:为老人烧他们咬得动的东西吃,为老人发明洗脚机等等。幼儿在游戏中完完全全投入到“爱老人”的情感之中。
  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自我”和“他人”
  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经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假如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熟悉社会的一种手段。
  三、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初步认识社会规则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拟来熟悉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规则。例如:在“交通警察”这个游戏中,可以使幼儿了解交警的作用,没有交警会怎样,还可以使幼儿知道一些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道,等等。幼儿在游戏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如玩“公共汽车”的游戏,使幼儿知道上车要排队,不拥挤,在公共汽车上要给老人、残疾人、孕妇、抱小孩的让座,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在这些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对社会规则的初步认识,对规则有一些印象,无论是发展社会性还是教师课堂上的纪律性,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四、角色游戏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
  角色游戏为锻炼幼儿品质提供了机会,幼儿必须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协调与他人的关系,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如:在“菜场”游戏中,有的幼儿不守规则,乱插队,别的幼儿就会进行劝阻,让其排队,在这个游戏中,劝阻的幼儿和插队的幼儿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相互协调好关系,才有良好的结果。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来表现角色,实现角色转换,进而习得他人的行为,体验他人的情感,积累社会的经验。幼儿生性喜欢模仿,榜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游戏中的良好表现为幼儿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老师要问好,做错事要说“对不起”等等,教师应把这些融合到游戏中,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习惯。由于幼儿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所以利用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就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如通过选择游戏及场地整理帮幼儿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游戏表演和情境设计帮幼儿分辨是非,通过练习和强化来巩固良好行为。
  总之,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是幼儿期固有的快乐的活动。为了玩好角色游戏,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遵守规则,在游戏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的情感和态度往往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这样就可以缩短他们掌握社会生活经验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幼儿是通过角色游戏学习社会文化,习得社会行为,积累社会经验,获得自信和满足的。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正确的看待幼儿角色游戏,充分利用游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至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方建华.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身份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3]丁海东.角色游戏过程中的两种指导方式[J]幼儿教育,2001(07)
  [4]姜阳春.论学前儿童游戏与社会技能形成的交互作用[D]吉林大学,2006
其他文献
一、rn在这个充满希望和喜悦的金秋,望月村村民黄土根在收获了金子般金黄稻谷的同时,也收获了有生以来最大的灾难.rn土根挑着一担谷子喜气洋洋奔跑在回家的田埂上,村西头那所
目的:主要对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进行临床比较.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选出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乐府”作为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音乐机构之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其创始年代历来有争议.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考证文献,最终得出乐府始创于泰代的结论.
摘要:颓废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弥漫于社会转型中的俄罗斯,对整个俄罗斯文学以及我国的颓废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国内学界对其研究并不充分。颓废主义可以视作世纪之交西方及俄国在世纪末情绪的笼罩下对传统价值观作出重估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称。它以“二元主义唯心论”的死亡美学为核心,在索洛古勃、布留索夫等俄国象征主义诗人的诗歌中构建了 “死亡的彼岸”,是世纪末情绪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颓废
生中的死,死而后生——摘自手记rn烟友、茶友、酒友、话友,亦即是烟客、茶客、酒客、话客.说来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和大王、小江、阿明四君子时常形影不离地泡在烟、
当代美国小说通过绘制、窥测和再现等方式与世界对话,切入人物内心世界,大都在后现代语境下表达各自反思人性,希望从失意中获救的愿望,其愿景正是小说家追寻的一种救赎叙事空
两个月的时间重读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对李鸿章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国之重臣李鸿章的艰难与无奈。一腔热血报国志,在历史转型的浪潮中
期刊
从1910年秋走出韶山到1920年筹备建党时期,是毛泽东的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西方伦理思想的共同作用下,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