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研究

来源 :热力发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s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在传统火电机组(CFPP)基础上,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储能,提出了带储热的槽式太阳能光热系统、压缩空气储能(CAES)和火电机组集成的“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此系统既可克服火电机组和压缩空气储能的耦合(CFPP+CAES)系统在释能阶段从火电机组抽取热量的缺点,又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火电机组发电煤耗.利用EBSILON软件对该系统在火电机组100%负荷工况下的热经济性、节煤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CFPP系统相比,该“光火储”系统中方案2平均热耗率降低了 33.5 kJ/(kW·h),平均标准煤耗率降低了 1.30 g/(kW·h);“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中方案2的CAES系统?效率可以达到68.81%,较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A-CAES)系统提升了 16.49%,且通过计算每个部件?损失,发现CAES系统5-8号换热器节能潜力较大;根据2019年实行的某市峰谷分时电价标准,该“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每年净售电收益最大为1 045.49万元.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疫情在有效控制之后,餐饮行业探索自救重生.综述了电子鼻技术、电子舌技术及质构分析,这三种智能感官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中餐烹饪研究中的应用.智能感官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对样品无损伤、测试时间短、数据科学准确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监控菜肴处理过程、研究原料新鲜度和货架寿命、控制掺假识别等方面.目前智能感官技术缺乏规范性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多种智能感官分析技术的联合应用及便携化发展,会提升在中餐烹饪中的应用.
目前HACCP体系已经在肉制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肉制品食品安全的水平整体趋势是安全的,积极向上的.但是近两年来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境外新冠疫情相对比较严重,且未得到有效控制,造成肉制品加工企业的进口原料质量不稳定,存在境外新冠病毒输入的风险.通过对HACCP体系在原料验收、贮存、加工等环节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基于热力学方程以及实际集热器参数,对抛物线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建立了热模型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然后,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集热器的热效率及?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槽式集热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换热工质温度和流量、真空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如风速)等;光学损失是最主要的能量损失,吸收管的吸热?损失是最主要的?损.
华能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HTR-PM)是首台商业运行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研究其一次调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HTR-PM机组控制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一次调频控制策略,并开发了 HTR-PM机组全范围实时动态仿真模型.针对电网频率快速变化时,HTR-PM机组一次调频过程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上,在一次调频参数、控制逻辑等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在一次调频允许投入的负荷区间内,当频率扰动时可以实现输出功率变化,同时保证蒸发器出口蒸汽压力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目前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研究主要存在系统的评价指标不一、工质的可比性比较弱、不能全面地反映系统的综合性能等问题.针对90~240℃低温余热资源,从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和工质物性角度出发初选工质,得到R11、R123、R245fa和R365mfc等有机工质,通过MATLAB和REFPROP软件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了热力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热效率和净输出功均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最佳蒸发温度与最佳的冷凝温度分别控制在120~140℃与2
本文以海洋温差能发电为背景,设计了以气体轴承为支撑的50kW双透平转子系统.应用ANSYS分析软件,对50 kW双透平转子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首先采用模态分析法求得了转子系统各阶临界转速及固有频率;其次,基于模态分析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叶轮径向幅频特性曲线,验证了转子系统能保持稳定运行;最后,对叶轮进行了离心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双透平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为16241.0r/min,设计的工作转速符合安全裕度;系统在受到外界激振力时叶轮不会与喷嘴发生碰撞;叶轮的最大变形发生在叶尖处,且从叶片顶部到根部
海水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排放的脱硫废水在曝气过程中,由于脱硫废水中存在部分还原性离子(SO32-、Fe2+、Mn2+等),会将脱硫过程中捕集的汞、砷离子还原为气态汞和气态砷再次释放到大气中,降低湿法脱硫系统的汞、砷脱除效率.采用曝气反应器,通过模拟实际脱硫废水的曝气过程,重点考察了温度、Cl-质量浓度、SO32-浓度、SO42-质量浓度及曝气流量对汞、砷再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高和曝气流量的增大,会加速汞、砷离子的还原,促进汞、砷的再释放;随着SO32-浓度的提高,会显著抑制汞的再释放,但对砷
在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加入不同成分的添加剂可以抑制碱金属K的析出,从而缓解由K引发的受热面积灰、结渣和腐蚀等问题.本文选取Al2O3、CaO、MgO、粉煤灰和炉渣作为添加剂,利用固定床实验系统研究了玉米秆气化过程中添加剂对K的固留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K析出的主要因素;不同添加剂对K的固留效果差异较大,MgO和CaO的固留效果最好,粉煤灰和炉渣次之,Al2O3的固留效果相对较差;对添加剂的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CaO和MgO更适合作为玉米秆气化的添加剂.
为探究风电、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及储能系统对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风电与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日前区间优化模型,利用区间数表示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中风电、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并考虑电网络、天然气网络及热网络等不同设备的上、下限约束.将该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通过区间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利用某园区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对夏、冬季典型日风电、光伏出力不同不确定性程度及储能设备的作用进行了定量与定性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经济性及有效性.
建立了贫煤锅炉配煤掺烧数值模型,对330MW机组锅炉不同配煤掺烧方案进行计算,分析低氮燃烧模式下焦炭燃尽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掺烧位置对燃尽率有显著影响,送入4层烟煤和2层贫煤时,随着贫煤送入高度上移,炉膛出口焦炭燃尽率由98.9%降低至98.2%;随着送入贫煤层数由1层增加至5层时,焦炭燃尽率由99.1%降低至97.2%,焦炭燃尽率随着贫煤掺烧比例增加而降低;送入小粒径贫煤层数由0层增加至5层时,焦炭燃尽率由97.6%增加至99.2%,而仅通过顶部2层一次风喷口送入小粒径贫煤,炉膛出口焦炭燃尽率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