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小秦艽花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疾病监测与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y3s118x3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小秦艽花抗炎作用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筛选小秦艽花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TTD等数据库筛选炎症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小秦艽花活性成分23个,预测出27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小秦艽花主要涉及PTGS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等关键蛋白以及respon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分析五联疫苗与常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选2019-07~2020-12期间于本院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共120例为研究对象,经动态随机化分组为对照组60例(常规疫苗接种)、观察组60例(五联疫苗接种),其后对观察组行二次动态随机化分组为A组(上臂三角肌预防接种)、B组(大腿前外侧肌肉预防接种)各30例。统计组间、组内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防接种认可情况差异。结果:(1)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组、B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显著差异(
目的:分析慢性腹泻HIV感染患者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情况。方法:选取2018-03~2019-08我县第二人民医院慢性腹泻HIV感染患者72例的粪便标本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病原微生物50株,其中真菌最多,可占45.83%(33/72),隐孢子虫占11.11%(8/72),结核分枝杆菌9.55%(4/72),难辨梭状芽孢杆菌2.77%(2/72)、空肠弯曲菌4.16%(3/72)。结论:慢性腹泻HIV感染患者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时主要以真菌、隐孢子和分枝杆菌等为主,通过检测分析
目的 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激酶1?(DCL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有患者HIF-1α、DCLK1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肿瘤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α和DCLK1阳性率分别为62.00%、43.00%.肿瘤肠壁侵袭程度深、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更低、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