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相声界,贾玲绝对是一匹黑马,这不仅缘于她的女性身份,更因为她从小到大拥有的喜剧天分和创新精神。她推出的另类概念相声——酷口相声,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角和体验,《爱拼才会赢》《大话捧逗》《红花绿叶》《灰灰的故事》《以后的以后》《窗前明月光光光》等一大批独具个性的相声一经问世,就受到观众的热捧,很多人看过之后不禁感叹:原来相声还可以这么说。
其实,出生在湖北襄樊的贾玲从没想过与相声结缘,因为相声一直是属于男人的领域,说相声经常需要插科打诨、嬉皮笑脸、装疯卖傻。男人们做做,开心、潇洒,是一种风度,女人做做,好了,完全是傻大姐一个。第一年参加高考,她报的中戏表演专业,没能通过。第二年为了保险起见,她报了两个专业,一个表演,一个相声。没想到两个专业都考上了,由于那时自己还没有手机,学校把电话直接打到家里,让贾玲妈妈帮女儿选一个专业,结果贾玲妈妈把“相声表演”理解成了“喜剧表演”,觉得女儿平时说话特逗、挺有喜感的,便帮贾玲选了“相声班”。后来贾玲还在姐姐的带领下,哭丧着脸到学校改专业,但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将错就错”学起了相声。
就这样,歪打正着进了相声班,冯巩是贾玲的班主任。女孩学说相声,当时贾玲也觉得挺没面子的,在同学面前都不好意思提自己的专业。家里人也认为她有个学历就行,然后去干别的工作。临近毕业,贾玲的姐姐曾打电话让贾玲回老家做公务员,一直很看好贾玲的冯巩一听急了,接过电话说:“你妹妹是棵好苗子,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在北京,出不来我管着!”就是这句话,让贾玲过上了“北漂”生活。
这一漂,就是十年。最初,她租的是一个十平方米不到的地下室,阴暗,潮湿,每天晚上回来,走道里黑糊糊的,让她总是提心吊胆。住的可以将就,但相声事业发展的困窘让她十分难受。女孩说相声最大的难度是很难确立自己的身份,因为既要保持女孩的优美,又要发扬相声的幽默。在男人插科打诨的世界里,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辛。中戏从2001年至今只招收过两届相声表演班,当初贾玲班上有十个女同学,现在其他人都转行了,只剩她一个。
还好,近十年的相声生涯中,她曾彷徨过,却始终坚持着。有人说女人说相声像傻大姐,她也感觉就像走错了澡堂子,可还是凭自己的犟劲,把相声当做事业来坚持。后来,在师傅冯巩的支持与帮助下,她先后获得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专业组一等奖、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专业组二等奖等,但她在观众中一直没有什么名气,这让她时常灰心、沮丧。
让贾玲在失望中看到希望的事是在2006年底,她遇见了现在的搭档白凯南。在舞台上,这对新人真可谓是一对“活宝”,他们用独特的幽默让观众觉得特别快乐,这大大激发了贾玲的生机和活力,让女性独特的魅力释放在相声中。他们两个在舞台上又是跳又是唱,一系列全新的“酷口”由此诞生。酷口相声既是相声,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声。它秉承了相声幽默搞笑的精神,又在原有的相声创作表演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新的拓展,使酷口相声看起来是那样与众不同。看过酷口相声的年轻知识群体中,有人这样认为:酷口相声是后现代主义的相声,体现出一种创新和独特的精神,有着新新时代的鲜明烙印,也很可能代表着未来相声的发展方向。
2010年,贾玲与白凯南携《大话捧逗》首次上央视春晚,“真的吗?这是真的吗?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吗?可是,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段无厘头的酷口相声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舞台上他们与很多相声演员打扮不同的是,贾玲穿的不是长衫,而是白衬衫、马甲、短裙,踩着高跟鞋,一身时髦。他们借助夸张的表情和搞笑的肢体表演,令人笑声不断,一举获得春晚曲艺类三等奖。2011年,他们两个再次出现在春晚这座亿万人瞩目的舞台上,他们合作的《芝麻开门》逗得满场观众哄堂大笑,场面十分火暴,并且再次获奖。由此,他们的酷口相声逐渐深入人心,他们在全国观众心目中有了一席之地。
如今,贾玲不会再因为自己是说相声的而难堪,她说:“我慢慢发现自己爱上了相声。它与电视剧、电影、话剧不同,我用肢体、语言、表情等各种方式表现剧情,目的只为把观众逗乐。对我来说,每场表演都是一场挑战,当看到观众脸上的笑容,我的内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因为喜欢说相声,贾玲忙着,累着,但更快乐着。如今,她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新笑声客栈”相声表演俱乐部,还招来了一批说相声的“80后”演员,将酷口相声传播开来。“他人笑我太搞笑,我笑他人想不到。”这是“新笑声客栈”的宣传语。她说她要坚持自我,将酷口相声进行到底,她用自己的酷口相声证明,女人不但可以说相声,而且还能把相声变得更有趣!
武汉说唱团团长、著名相声演员陆鸣认为,贾玲的表演突破了传统相声“注重嘴,忽视腿”的弊端,有亲和力,自然大方,不拘泥于传统,融入了多种表演形式和现代元素,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给相声融入清新的风格,必将长期受到大家的欢迎。
(编辑 文 墨)
其实,出生在湖北襄樊的贾玲从没想过与相声结缘,因为相声一直是属于男人的领域,说相声经常需要插科打诨、嬉皮笑脸、装疯卖傻。男人们做做,开心、潇洒,是一种风度,女人做做,好了,完全是傻大姐一个。第一年参加高考,她报的中戏表演专业,没能通过。第二年为了保险起见,她报了两个专业,一个表演,一个相声。没想到两个专业都考上了,由于那时自己还没有手机,学校把电话直接打到家里,让贾玲妈妈帮女儿选一个专业,结果贾玲妈妈把“相声表演”理解成了“喜剧表演”,觉得女儿平时说话特逗、挺有喜感的,便帮贾玲选了“相声班”。后来贾玲还在姐姐的带领下,哭丧着脸到学校改专业,但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将错就错”学起了相声。
就这样,歪打正着进了相声班,冯巩是贾玲的班主任。女孩学说相声,当时贾玲也觉得挺没面子的,在同学面前都不好意思提自己的专业。家里人也认为她有个学历就行,然后去干别的工作。临近毕业,贾玲的姐姐曾打电话让贾玲回老家做公务员,一直很看好贾玲的冯巩一听急了,接过电话说:“你妹妹是棵好苗子,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在北京,出不来我管着!”就是这句话,让贾玲过上了“北漂”生活。
这一漂,就是十年。最初,她租的是一个十平方米不到的地下室,阴暗,潮湿,每天晚上回来,走道里黑糊糊的,让她总是提心吊胆。住的可以将就,但相声事业发展的困窘让她十分难受。女孩说相声最大的难度是很难确立自己的身份,因为既要保持女孩的优美,又要发扬相声的幽默。在男人插科打诨的世界里,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辛。中戏从2001年至今只招收过两届相声表演班,当初贾玲班上有十个女同学,现在其他人都转行了,只剩她一个。
还好,近十年的相声生涯中,她曾彷徨过,却始终坚持着。有人说女人说相声像傻大姐,她也感觉就像走错了澡堂子,可还是凭自己的犟劲,把相声当做事业来坚持。后来,在师傅冯巩的支持与帮助下,她先后获得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专业组一等奖、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专业组二等奖等,但她在观众中一直没有什么名气,这让她时常灰心、沮丧。
让贾玲在失望中看到希望的事是在2006年底,她遇见了现在的搭档白凯南。在舞台上,这对新人真可谓是一对“活宝”,他们用独特的幽默让观众觉得特别快乐,这大大激发了贾玲的生机和活力,让女性独特的魅力释放在相声中。他们两个在舞台上又是跳又是唱,一系列全新的“酷口”由此诞生。酷口相声既是相声,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声。它秉承了相声幽默搞笑的精神,又在原有的相声创作表演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新的拓展,使酷口相声看起来是那样与众不同。看过酷口相声的年轻知识群体中,有人这样认为:酷口相声是后现代主义的相声,体现出一种创新和独特的精神,有着新新时代的鲜明烙印,也很可能代表着未来相声的发展方向。
2010年,贾玲与白凯南携《大话捧逗》首次上央视春晚,“真的吗?这是真的吗?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吗?可是,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段无厘头的酷口相声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舞台上他们与很多相声演员打扮不同的是,贾玲穿的不是长衫,而是白衬衫、马甲、短裙,踩着高跟鞋,一身时髦。他们借助夸张的表情和搞笑的肢体表演,令人笑声不断,一举获得春晚曲艺类三等奖。2011年,他们两个再次出现在春晚这座亿万人瞩目的舞台上,他们合作的《芝麻开门》逗得满场观众哄堂大笑,场面十分火暴,并且再次获奖。由此,他们的酷口相声逐渐深入人心,他们在全国观众心目中有了一席之地。
如今,贾玲不会再因为自己是说相声的而难堪,她说:“我慢慢发现自己爱上了相声。它与电视剧、电影、话剧不同,我用肢体、语言、表情等各种方式表现剧情,目的只为把观众逗乐。对我来说,每场表演都是一场挑战,当看到观众脸上的笑容,我的内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因为喜欢说相声,贾玲忙着,累着,但更快乐着。如今,她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新笑声客栈”相声表演俱乐部,还招来了一批说相声的“80后”演员,将酷口相声传播开来。“他人笑我太搞笑,我笑他人想不到。”这是“新笑声客栈”的宣传语。她说她要坚持自我,将酷口相声进行到底,她用自己的酷口相声证明,女人不但可以说相声,而且还能把相声变得更有趣!
武汉说唱团团长、著名相声演员陆鸣认为,贾玲的表演突破了传统相声“注重嘴,忽视腿”的弊端,有亲和力,自然大方,不拘泥于传统,融入了多种表演形式和现代元素,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给相声融入清新的风格,必将长期受到大家的欢迎。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