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降水总体呈减少、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于1997年、1999年达到历史极值[15].1998年秋季,山西省沁水、阳城等县市开始出现红脂大小(蠢)疫情,此后此疫情陆续大爆发,2000年夏季全国大暴发,造成中国森林受害面积5.19万hm2, 600万株油松致死,给森林生态系统及林业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经过10年人虫大战,该外来生物害虫基本得到控制.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其会不会再卷土重来,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一些依据.对于大小(蠢)类害虫的研究大多是从森林生态环境、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16-20].而为了深入探讨和认识红脂大小(蠢)暴发的深层原因,本研究则从分析红脂大小蠹的生存环境入手,利用红脂大小(蠢)的观测资料、气象资料、环境质量资料,综合分析气候、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变对红脂大小蠹生存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红脂大小(蠢)发生和暴发的临界气候指数与临界环境质量指数.笔者以其危害严重的山西省吕梁山、中条山和太行山为例,选取适当的代表站点,利用1957-2005年降水、气温、湿度、日照、风等气象资料、相关红脂大小(蠢)观测资料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变对红脂大小蠹生存环境、生活习性、危害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迁徙地气候特点与原产地气候特点极其相似,为该虫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态条件.(2)气候变化导致出现适宜于红脂大小蠹发生的气候条件,是红脂大小蠹暴发的重要原因.(3)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是导致红脂大小蠹发生的环境原因之一.因此,积极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提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遏制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