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原因探讨与防范对策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j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原因探讨与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02月~2015年0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安全防范对策;同期选取12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安全防范对策。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0%、1.67%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原因,实施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减少投诉事件,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患纠纷 原因 防范对策
  护患纠纷是指护士原因与患者及家属产生的纠纷[1]。神经外科患者病情紧急,预后较差,从而增加护理的难度,护患之间易发生争执,引发纠纷事件。为了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必须深入分析神经外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及真正需求,从而实施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以确保患者身心安全。本院针对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存在的原因,从而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02月~2015年0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18~86岁,平均( 48.45 ±5. 25) 岁。其中脑出血46例、颅内肿瘤32例、硬膜血肿20例、重度脑损伤15例、其他7例。同期选取12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19~82岁,平均( 48.17±5.08) 岁。其中脑出血44例、颅内肿瘤30例、硬膜血肿21例、重度脑损伤14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根据神经外科的特殊性,收集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原因,统计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纠纷事件发生率等,共同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
  取SPSS18.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0%、1.67%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程度
  观察组满意程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原因探讨
  3.1.1 专科的特殊性
  ①神经外科疾病复杂。脑出血、颅内肿瘤、颅脑损伤、硬膜血肿等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入院时大多表现为神志模糊、肢体瘫痪、休克等[2],导致患者病死率、致残率明显增高。专科治疗难度较高,预后较差,由于约束不到位,将会增加意外拔管、坠床等事件发生风险[3]。由于患者对医疗水平及服务要求较高,对疾病痊愈的期望值大而造成不满及纠纷。②基础护理不到位。神经外科患者大多伴随烦躁不安、精神障碍等,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展开。尤其是气管切开、大小便失禁患者,每天需要进行反复吸痰、加强口腔及膀胱冲洗等护理,护理人员较少,护理服务等待时间较长,从而引起家属不满。
  3.1.2 护理人员因素
  ①技术因素。神经外科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护士没有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抢救仪器的操作不恰当,难预见性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平时抢救准备工作不到位,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②沟通不到位。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与家属及患者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从而造成家属的误会。相关文献表明[4],沟通障碍引发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高达80%。另外,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缺乏强烈的法律意识、宣教不到位等因素,将会引起纠纷事件。
  3.1.3 患者及家属因素
  ①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由于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家庭支持、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难以理解护理操作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比如:吸痰时引发患者剧烈咳嗽、长期卧床休息引发压疮时[5],家属则认为是护理操作不当所致。②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时间较差、费用较高,当患者疗效欠佳甚至死亡时,家属不愿承担医疗费用,这将成为纠纷的导火线。
  3.2 神经外科护患纠纷防范对策分析
  3.2.1 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院模式的发展,因此,作为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应该转换护理服务理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6],掌握灵活的沟通技巧,积极与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及家属的真正需求,通过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疾病发病机制、护理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进而加深对疾病预后的认知程度。
  3.2.2 展开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
  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应以表格的格式,做好规范、真实的护理记录,形成强烈的法制观念,不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7],以增强护士职业行为的规范性。神经外科定期举行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等工作,比如:安排护理人员轮流学习静脉穿刺技术、气管插管、徒手心肺复苏、呼吸气囊技术等。护理人员遵循医嘱给予患者头部引流管,实施必要的镇静药物及肢体固定措施,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各项护理技能培训中,进行制订合理、可行的抢救预案,切实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并定期检修仪器的性能,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3.2.3 加强神经外科制度的管理
  针对专科的特殊性,进行制定各种护理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8],促使护理人员形成“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服务观念,在护理中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因工作超负荷或年轻护士处理问题经验不足等而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
  3.2.4 加强医疗收费管理
  神经外科院前急救即开始启动绿色通道,使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得到及时高效救治,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神经外科应进行设置物价收费本,严格登记护理使用物品、患者床号、姓名等,每天下午由责任护士查房时发放日清单,耐心与患者核对医疗收费,以避免避免由收费产生纠纷。
  3.2.5 小结
  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0%、1.67%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00%、10.00%;患者满意程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因素涉及到专科特殊性、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自身方面,通过加强神经外科护患纠纷防范对策,有利于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持续优神经外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姜丽,王秀娟.神经外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2014,14(31):219-220.
  [2]黄瑞英,黄利英.神经外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8):184-185.
  [3]张华,刘婷婷.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9-10.
  [4]侯静,唐小红.浅谈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4(5):221-222.
  [5]张方梅.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2):689-690.
  [6]刘彩萍,胡小平,何丽艳,等. 神经外科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9(13):174-175.
  [7]戚东静,姚建珍,郑红,等. 神经外科6例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22):1650-1651.
  [8]朱秀芝,陈囡囡,张斓,等.神经外科10起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188-18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胫腓骨骨折护理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骨科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32例,根据其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一段时间后,记录两组患者的骨牵引时间,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的骨牵引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摘 要】 药房是一个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重要的环节. 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规范化管理显得特别重要。本文结合我国医药药房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医院药房的规范化管理的一些建议,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规范化 药房 管理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宗合性科室。药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
电梯安全关乎人民群众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杭州市质监局以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为平台,以电梯监管模式创新为引领,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在深化保障民生安全的同时,逐步探
近年来,随着标准要求的新变化,检验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这种形势对于各个安检机构(汽车检测场)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挑战。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l住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摘 要】 目的:探究社区开展产后访视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76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产妇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给予社区产后访视,对照组则未进行社区产后访视,根据两组产妇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母乳的喂养情况、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等来评价社区开展产后访视的临床意义。结果:研究组38例新生儿母乳的喂养率高达86.8%,
【摘 要】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一共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人,观察组80人。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产妇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产妇,产妇本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