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肿瘤学疗效比较
【机 构】
:
,
【出 处】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6年19期
其他文献
近年来,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腹腔镜手术及术中吻合器的应用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吻合口出血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早期即可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如患者持续出血且临床未及时发现或处理,可导致二次手术及休克等严重后果。本文总结了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对于较少的出血或迟发性出血,可先予以保守治疗;对于吻合口位置较低的急性出血,可经肛门缝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行胃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前无胆囊疾病的5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胆囊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男360例,女193例,年龄中位数为60岁。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均≥15枚/例。术后随访6月至2年,术后胆囊炎的
我国结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筛查对结肠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内镜技术进展迅速,例如高分辨率内镜、放大内镜、传统及光学色素内镜等,不仅提高了腺瘤性息肉的诊断率,同时有助于鉴别病变的性质,指导实时内镜诊断及内镜下的治疗。二代结肠胶囊内镜的出现,为结肠病变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相对可靠无创的备选方法。文章将对结直肠息肉的筛查及定性诊断内镜技术新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大网膜填塞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直肠阴道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治疗的46例女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肿瘤cTNM分期均为T3~ 4NxM0,均系术前放化疗后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其中有23例患者术中游离带血管蒂大网膜并填塞于直肠和阴道间(填塞组);另外23例未采用术中游离大网膜并进行填塞的方法(对照组)。结
近年来,得益于手术技能的提高及新的综合治疗手段应用,更多的直肠癌患者得以保留肛门。然而在保肛手术后高达90%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障碍,从最轻的排粪次数增多,到严重的排粪失禁和排空障碍。这组在直肠前切除术后出现的各种肠道功能改变引起的症候称为直肠前切除综合征(ARS)。ARS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其根本机制尚有待阐明。本文对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能的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讨论。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特点及采用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骶前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于1995年1月至2015年8月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的12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经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均经骶尾入路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诊断8例囊肿,2例神经鞘瘤,1例脊索瘤,1例畸胎瘤;手术时切除尾骨8例,切除骶3以下骶骨2例;术中平均出血量85 (5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亚甲蓝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和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44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入组5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试验组患者在游离直肠系膜前于直肠上动脉内缓慢注射1%亚甲蓝8 ml观察其对TME手术区域的显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