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课前预习、课堂评价的激励化四方面来谈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它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浅谈我的看法。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首先得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那么如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生物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与我们的生产及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涉及饮食、健康、环保、医疗等各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将现实生活问题及学生关注的话题作为课程资源,那么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基因的表达》一节时,可先引入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人类让恐龙复活的设计思路,以激发学生对基因表达过程的思考;在学习必修三时,我们可以多讲些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话题,如:艾滋病、肥胖、糖尿病等;在学习选修三时,可给学生讲些人类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许多新成就与突破,如:转基因的许多成果、克隆动物、试管动物等,同时还有存在争议的英国的人兽杂交及美国的人造生命等热点问题。相信,浓厚的学习兴趣必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基础。
二、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教学模式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①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来尝试锻炼,养成主人翁意识,敢于发言和乐于发言,勇于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单克隆抗体》一节中,传统的方法是老师讲解完过程,再讲解注意事项。那么,现在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讲解, 讲完后,再让其他同学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并通过讨论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会从“定势”中解放出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②教学方式最优化、多样化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从而造成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退化。新课标下,要改变教学方法,使之最优化,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 比如,在讲《生物技术的伦理道德》时,可穿插视频播放及组织学生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讲《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时,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总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三、重视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动脑去思考、理解知识的一个“先学”过程。预习好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难点,弥补自己的漏洞,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学生的课前预习方面应做哪些工作呢?①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生物学科知识比较零散、繁多,在预习时应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②建立预习监督反馈机制对学生的预习结果及时检查,可以通过作业、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
四、课堂评价的激励化
激励性课堂评价,是指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评价不但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间差异及不同班级差异。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即在纠正其错误的同时,对其优点加以肯定和赞赏。优点不局限于知识方面,也可以是其他的,比如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等。记得有次我让学生讲有关《生态工程》的一道题,学生是用物理方面的能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的,虽然有些牵强,但我还是表扬他善于发散思维,物理学得好。这样的评价不但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且可增加学生的胆量及自信,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慢慢培养,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也使生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川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
2.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