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修改题目,批改语言,批改内容,批改开头与结尾,批改作文的写作方法。这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不仅是写作文的主人,而且也是批改的主人,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批改;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25-01
  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流程基本包括指导、除了习作、批改和讲评四个过程。从整个流程来看,习作是学生的事,其他的事都是由老师来做。长此以往,学生只认为写好作文是自己的事。因此作文本一发下来,学生只关注分数和评语,至于老师在那字里行间的精批细改,他们都不屑一顾,置之不理,老师的辛苦付之东流。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责任在老师,因为我们只意识到了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没有想到修改作文也是学生的事。在作文的批改中,老师起“导”的作用,起“顾问”作用,学生不仅是文章的作者,还是修改文章的主人,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作文写成之后,教师只是批,把修改权留给学生。一篇习作,师生双向互动,交流彼此的见解,达到教学相长。
  一、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现在的作文命题的很少,大都是话题作文,题目白拟。在批改作文时根据作文内容来确定学生的习作题目。如果题目切合内容并且新颖,对于习作的题目,可批注“你拟的题目真好”;如果题目与内容相差太远,在习作基础好的学生的习作题目旁边批道,“还有更好的题目吗?”,在习作基础差的学生的习作题目旁边就列举三、四个题目供其选择。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掌握命题技巧,提高拟题能力。
  二、好词佳句
  对于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作为语文教师应用圆圈标注出来,还在旁边批道:精彩、用词准确、这里写得具体生动、这句非常精炼……特别是对于作文差的学生更应如此。哪怕是他们从书上抄来的,只要引用合适,教师都要给予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兴趣。对于有毛病的词句,在旁边提示。在不恰当的词旁批道“还有比这更贴切的词吗?”,或用一个替换符号提示错别字,让学生自己订正。在病句旁批道“这是病句,改过来”,“这一句加上形容词更优美”……这样就把修改权给了学生。学生主体参与作文批改,使他们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和体验性的感受。
  三、文章的内容
  文章内容的批改除了好词佳句外,还应从主次、详略、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方面进行评改。在文章主要内容方面,如果叙述具体得当,就予表扬,让学生发扬下去。如果写的不好,就在旁边注明不好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去增删。例如,有一学生在《一件难忘的事》中写到:“大爷急得不知所措,周围群众议论纷纷……”文中叙述一位大爷因掉钱包付不起米粉钱,非常着急,周围人在议论。可是学生写得不具体,于是在旁批道“如何着急?怎么议论?写具体些。”于是这个学生自己去修改,增添的内容体现了“爱”的主题。对于其他的内容也在旁边批道“你认为这几句与中心有关系吗?”、“这几句与前面的内容重复,你认为需要吗?”教师就是这样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探究作文中的问题,共同使作文完善。
  四、开头结尾
  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大多都重视开头结尾。所谓“凤头牛肚豹子尾”,就是说开头要漂亮,吸引人;中间内容要有货,要充实;结尾要有力,能体现中心。在指导起草时就要指导如何开头结尾。在批改中觉得这篇习作开头好,就在旁边写些称赞的评语。差的习作就根据作文的内容在旁边指导他采用何种方法开头。在批改结尾时,根据习作的内容来评判文章的结尾,好的给予表扬,较差的要求其修改,实在差的当面共同商讨,给文章写一个好的结尾。
  五、写作方法
  对于写作方法的修改,好的评语对学生有很大的鼓励性和促进作用。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就应向学生灌输写作方法与技巧。在作文指导中,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在批改中只要有方法与技巧的应用,例如动态与静态描写、联想、前后照应、过渡、细节描写等等,只要运用到位,就要赞赏,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写作的技巧,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作文批改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主动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提高修改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批改中,教师要善于从优文中找缺失,让学生得到提高;在劣文中找优点,让学生得到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习作感兴趣,才能较好地提高作文能力。
  【责任编辑 王开贵】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科学教育物质文化环境对科学教育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深入研究探讨当前学校科学教育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科学教育的效益。  关键词:科学教育;物质文化环境;学校文化;物质基础;环境布置;各类活动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9-0010-02    学校科学教育的文化环境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
有一天下午放学时,我走进教室,看见值日生扫出来许多废纸。那种景象可以用"前所未有、蔚为壮观"来形容,我着实吓了一跳。怎么会有这么多废纸?看来班级的卫生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