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英语课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课堂中的普遍现象是学生的交际意愿低,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种对英语学习的消极对待不仅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还是实现成功英语课堂的障碍。文章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具体分析慎言、中庸之道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慎言 中庸之道 课堂参与
  一、引言
  Harmer认为成功外语课堂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投入、学习和运用。在成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需要亲密交流与合作,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参加者,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从中获取知识。同时,学生英语各项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听说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积极的课堂参与。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多数学生沉默不语,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低,所以即便学习英语十年左右,英语能力只能体现在识读方面,读懂较难的学术文章,但不能用流利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完全发挥英语的工具性功能。不仅如此,学生的沉默行为对任课老师也有很大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消极逃避行为让教师屡屡受挫,沉闷的课堂氛围让教师压抑,没有授课的热情和激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研究者发现影响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教师、政策和环境等。刘骏通过三位留美中国学生在美国课堂参与中表现的个案研究发现,在美国课堂中,中国学生仍然习惯保持沉默,表明中国文化对课堂参与的影响。本文将重点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这一影响慎言、中庸之道是如何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并试图找出应对的策略。
  二、中国文化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以及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目标,在文化上更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更是致力于宣扬“和”谐的重要性。慎言、中庸之道在中国文化中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中国文化之“慎言”。
  孔子反对巧言,认为“巧言乱德”,并且认为人们应该少言,对自己说的话要谨慎多思,对此,《论语·宪问》中有语可证实:“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孔子认为,人们应该说话的时候才可以说话,不应该说话的时候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别人才不会反感他的话语,可见不当的言语可能令他人不快,甚至招致祸端,孔子从现实的角度警告人们一定要慎言。孔子之所以告诫弟子慎言,还出于“信”的考虑,“信”是孔子学术的一个重要支点,但是按照孔子的说法,要做到“信”,就不能不坚定心志、谨慎言语。为了“信”,人们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把说话的冲动转化为勤勉实践的动力,只有这样,人才能有所作为。至于道家的代表老子认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并且主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慎言”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它的影响下,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倾向于沉默,尽管知道问题的答案,但因长期被教导谨慎言语,为了避免错误,招致负面的看法和不必要的麻烦,除非老师点名,否则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参与课堂,沉默是学生采取的避免犯错误的策略。
  (二)中国文化之“中庸之道”。
  中国人有以中庸为准则的处世哲学。孔子为了实现“和为贵”的理想,首先提出了中庸作为人们处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避免偏向“过”和“不及”。在中庸的影响下,中国人比较注重个人品格的修养,形成了谦和善良、温良敦厚的品格,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既要保护自己的面子,又要保护他人的面子,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但是,由争取积极的“和”异化为追求消极庸俗的“同”,中国人倾向于与世无争、明哲保身,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反映出中庸思想的影响。课堂上,学生希望自己及自己的言论受欢迎,因此非常在意自己答案的正确性,同时,为了和其他师生和睦相处,不希望自己过于高调,引发其他学生的不满和对教师能力的质疑,也就是说,学生既在意自己的面子,又非常在意他人的面子。当意识到自己的答案可能不受欢迎,损害课堂参与者的面子时,他们会选择沉默的方式保全自己的面子,同时帮助別人避免丢面子,并尽量避免与教师的目光接触。
  三、英语课堂问题的应对策略
  在某种语言的习得中,语言知识的掌握只是最基本的方面,如果没有足够的练习和实践,语言只能是纸上谈兵,语言的使用是一纸空谈。课堂参与中学生的沉默或者参与意愿低困扰着很多英语教师,降低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更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中国英语教学中“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现象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课堂参与度有直接和深层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可以针对中国的文化背景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从而打破学生的课堂沉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更多地操练英语,提高其交际能力和英语的运用能力,共创师生积极配合、双赢的成功英语课堂。
  (一)营造宽松、自由、开放、民主的英语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还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神圣殿堂呢?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长期被教导要尊师重教,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学生倾向于作沉默的观众,是教师的忠实粉丝,所以课堂上只是教师的一家之言,更不用提英语学习中必要的互动。但是我们也知道,没有互动的英语课堂是失败的,师生同为成功英语课堂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合作才能正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英语教师应该摒弃“师道尊严”的刻板思想,主动走进学生,和学生交心做朋友,培养良好的师生关心,营造宽松、自由、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沉默的观众转化为课堂这一舞台的表演者。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生不仅面对着国内的竞争,还有国际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学生能不能适应国际化的局势呢?我们从一名中国知名人士和一位法国资深记者的谈话中就能发现中法学生竞争意识的差异,现在的法国孩子“在想如何占领空间”,而我们的孩子在想着如何通过中考和高考考取全国重点高校。中法两国孩子表露出两种不同的竞争意识,法国孩子立足长远,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孩子立足当前,注重成绩的提高。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未必直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但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长远看,竞争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迫在眉睫,教师应该设计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课堂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中国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交际能力。
  四、结语
  中国文化思想实实在在地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而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增强其自信心和兴趣,而学生也应该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消除心理障碍,主动参与课堂,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师生应该一起努力,共同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共赢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
  [2]刘骏,钟坚.留美中国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探析[J].现代外语(季刊),2005,28(4):393-402.
  [3]Hofstede,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M].New York:McGraw-Hill,1991:17.
  [4]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45.
  项目:本研究得到第八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互联网 ”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多维培养模式构建,项目号:ZGWYJYJJ2016B69)。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翻译的美学价值,但研究的趋势往往更侧重于文学作品翻译的美学分析。本文根据科技英语独有的结构和内容,探求科技英语翻译的美感效果,纠正以往对科技英语翻译的美学偏见,从而提高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和水平。  关键词: 美学 科技英语翻译 审美观念  1750年德国古典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美学”这一术语,自此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使美学成为博大精深体系的则是康德
随着新课改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和发展,作业订正教学中隐藏的问题已日益暴露和突显出来。合格的教师应及时打破作业订正中的陈规陋习,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创新订正作业的方式。作业订正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不仅能反映出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的优劣程度,还能体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进行学习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数学课堂快速发展,教师要努力提高数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D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贲门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方法:对55例贲门癌患者行术前增强多层螺旋CT扫描,将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的分期结果与手术及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在线英语教育平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采用Asp.net SqlServer实现了一个具用学生、教师、管理员三个方面功能模块的在线英语教育平台,使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朝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关键词: 教育平台 在线英语 ASP.NET  一、在线英语教育平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
摘 要: 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方法调查572名青岛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外语学习观念,然后运用后项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外语学习观念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学生的外语成绩。用因子分析法抽取的六个因子分别为管理观念、形式操练观念、功能操练观念、自我效能观念、母语依赖观念和情感策略观念,后项逐步分析显示学习观念对学习成绩有一定的预测力。  关键词: 探索性因子分析 农业院校 外语学习观念  1.引言  近年来
摘 要: 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外语知识的,富于实践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厚基础的应用型、研究型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医学院校 培养目标  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