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年来,南充市农业局党组一班人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齐心协力谋求发展,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的工作方针,为发展全市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近三年,南充市农业生产形势很不寻常。大旱、洪涝、病、虫灾害连年发生,但市农业局一班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农业”的指示精神,着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化经营,生产中坚持以早抗灾,调结构抗灾,科技抗灾,大搞科技承包,促进了全市粮、棉、油、果稳步发展。至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达283万吨,居全省第一位;水果总产33万吨,居全省第二位;油料总产3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蔬菜、棉花、中药材等其他经济作物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0年的1669元增长到2003年的2037元。南充,正在由全省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二)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基地建设规模推进
三年间,南充紧紧依托国家立项投资的“川中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及“川东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力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良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至2003年,全市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08.21万亩,土壤改良共计81.12万亩,建提灌站6处,蓄水池28983口,蓄水容量达914.57万立方米,连年获得省政府“李冰杯”二等奖。
三年来,南充市各类作物基地得到迅猛扩张。一是水果基地。已建成21个市属果品基地乡,成片定植国优水果4500万株,基地年产优质果量达12万吨,产值1.2亿元。二是粮、棉、油基地。已建成阆中、仪陇、营山、蓬安四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南部、仪陇两高双低油菜基地县。三是建成一批优质蔬菜、优质蚕桑、优质花生、高淀粉红薯生产基地。建立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个面积达17.2万亩,已生产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14个品种,在2002年中国西部农博会上获得奖励产品30个。同时建立起了“四川南充无公害农产品(含畜产品)检测中心”。四是建立了杂交玉米种子基地6万亩,杂交水稻种子基地2万亩,花生种子基地0.8万亩,两杂亲本种子基地2000亩,除保证本市用种所需外,南充种子还远销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南充市已被确定为全省玉米自交系原种提纯基地。
(三)科技兴农突飞猛进,农业执法得到加强
三年来,南充市农业局狠抓科技成果的运用、转化及推广工作,农业生产的“八大增产技术”(即杂交良种、地膜覆盖、旱地改制、保温育苗、规范栽培、配方施肥、防治病虫和旱地育秧)基本得到普及,为全市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改、三化”上。三改,即磅田改水为旱、旱地规范改制和改进育秧方式。三化,一是良种化,全市普遍推行政府首长、农业局长和农技站长负责制,保证了良种备量充足,调供及时,主要粮经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了95%以上;二是地膜化,不仅大春几苗的培育全部实现了地膜覆盖,而且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的地膜栽培面积也逐年增加;三是栽培规范化。
(四)机关建设生气蓬勃,创满工作卓有成效
近年来,市农业局一手抓增产增收,一手抓机关内部建设,收效良好。在软件上注重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坚持了局党组成员、县级干部及中层干部隔周的中心组学习;坚持了全局职工每周半天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了局内规章制度建设,严格目标考核,切实转变了机关作风,全局职工的组织纪律观念明显改善,彻底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本文作者:四川省南充市农业局局长)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近三年,南充市农业生产形势很不寻常。大旱、洪涝、病、虫灾害连年发生,但市农业局一班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农业”的指示精神,着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化经营,生产中坚持以早抗灾,调结构抗灾,科技抗灾,大搞科技承包,促进了全市粮、棉、油、果稳步发展。至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达283万吨,居全省第一位;水果总产33万吨,居全省第二位;油料总产3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蔬菜、棉花、中药材等其他经济作物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0年的1669元增长到2003年的2037元。南充,正在由全省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二)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基地建设规模推进
三年间,南充紧紧依托国家立项投资的“川中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及“川东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力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良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至2003年,全市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08.21万亩,土壤改良共计81.12万亩,建提灌站6处,蓄水池28983口,蓄水容量达914.57万立方米,连年获得省政府“李冰杯”二等奖。
三年来,南充市各类作物基地得到迅猛扩张。一是水果基地。已建成21个市属果品基地乡,成片定植国优水果4500万株,基地年产优质果量达12万吨,产值1.2亿元。二是粮、棉、油基地。已建成阆中、仪陇、营山、蓬安四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南部、仪陇两高双低油菜基地县。三是建成一批优质蔬菜、优质蚕桑、优质花生、高淀粉红薯生产基地。建立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个面积达17.2万亩,已生产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14个品种,在2002年中国西部农博会上获得奖励产品30个。同时建立起了“四川南充无公害农产品(含畜产品)检测中心”。四是建立了杂交玉米种子基地6万亩,杂交水稻种子基地2万亩,花生种子基地0.8万亩,两杂亲本种子基地2000亩,除保证本市用种所需外,南充种子还远销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南充市已被确定为全省玉米自交系原种提纯基地。
(三)科技兴农突飞猛进,农业执法得到加强
三年来,南充市农业局狠抓科技成果的运用、转化及推广工作,农业生产的“八大增产技术”(即杂交良种、地膜覆盖、旱地改制、保温育苗、规范栽培、配方施肥、防治病虫和旱地育秧)基本得到普及,为全市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改、三化”上。三改,即磅田改水为旱、旱地规范改制和改进育秧方式。三化,一是良种化,全市普遍推行政府首长、农业局长和农技站长负责制,保证了良种备量充足,调供及时,主要粮经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了95%以上;二是地膜化,不仅大春几苗的培育全部实现了地膜覆盖,而且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的地膜栽培面积也逐年增加;三是栽培规范化。
(四)机关建设生气蓬勃,创满工作卓有成效
近年来,市农业局一手抓增产增收,一手抓机关内部建设,收效良好。在软件上注重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坚持了局党组成员、县级干部及中层干部隔周的中心组学习;坚持了全局职工每周半天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了局内规章制度建设,严格目标考核,切实转变了机关作风,全局职工的组织纪律观念明显改善,彻底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本文作者:四川省南充市农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