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连材:包装出来的忠烈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十六日,太监寇连材在北京菜市口被杀,据说他是因为违例上书,表达政见,激怒了慈禧而被处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在史学家的笔下,还是艺术作品中,寇太监都是“忠直”的“烈宦”,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梁启超撰写的《烈宦寇连材传略》。他在文中热情讴歌了寇连材的爱国情怀,并把慈禧杀害他作为慈禧剪除光绪羽翼的第六事。
  但《申报》对此案的记载略有不同。报道中说,寇连材临刑之前“面有惨色”,而不是大义凛然;太后、皇帝怀疑寇连材上疏背后有人指使,下令严刑逼供等。那么,颇受慈禧宠爱且每年约有两三千金入账的寇连材为何放着安定的生活不要,要冒死上疏,难道真的是出于爱国热情?
  一个叫信修明的老太监的回忆揭开了谜底。原来,寇连材平素跟慈禧的掌案太监王俊如来往甚密。王俊如因为牵涉到了珍妃卖官之案,被发配奉天充军。寇连材突发奇想,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迹。他琢磨着凭借着慈禧的恩宠上一份奏疏,如果慈禧采纳了,自己可以继续升官;如果不采纳,顶多是跟王俊如一样充军奉天。按照清朝惯例,太监充军到外地,人还没有到,当地就有人帮着代办沿路车马饮食费用,到了充军军所,将军以下长官无不对其高看一眼。因为是近侍太监,很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得到圣宠。寇连材寻思,即使发配奉天,也是一个不错的归途。
  于是,寇连材告假出官,五天之内,他草就了一封奏疏,然后去找慈禧说有事要奏。慈禧十分惊讶,让李莲英上带他到刑部治罪。因为清朝规定,太监不得干预朝政,于是不問缘由,就把寇连材推到菜市口斩杀了。而他所上奏疏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被送到司房库存了。这就是寇连材上疏的全部过程。
  其实,被大肆包装的忠烈宦官寇连材,就是一个做事不考虑后果的莽撞之人,他上疏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贪图升官发财,没想到触犯了朝廷规制,被慈禧下令斩杀。而他的奏疏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是跟维新派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那么梁启超为什么要将寇连材包装成一个忠烈宦官的形象呢?原来,就在寇连材被杀前两个月,维新组织强学会被朝廷查禁,京城百姓为之民怨沸腾。而寇连材被杀的次日,内阁侍读学士文廷式又被勒令革职,京城清流派人士对朝廷极其不满。联系到强学会被查禁,清流派正好可以利用寇连材事件,将矛头直指慈禧。恰好此时,京城出现了“寇太监从容临菜市,文学士驱逐返萍乡”这样的联语。有人刻意将此二事联系在一起,京中清流正好借助寇连材之事,将对慈禧的种种不满发泄出来。由此,众人口口相传,出现了一个忠烈宦官的形象。
  而传言中寇连材上疏的内容诸如停止勘修圆明园、李鸿章不宜出使外洋、停铁路等都是清流派的主张,哪里像一个粗通文墨、整日深处宫闱的小太监所言所思?可以说,清流派正是借助对寇连材的颂扬,作为抨击慈禧等当权派的口实。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动用他的如椽大笔,用生动感人的文辞写下了寇连材的传记,在他的笔下,寇连材俨然成了维新志士,堪与血洒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相比肩!很明显,寇连材事件再一次被维新派用来作为渲染维新悲壮的绝好题材了。
其他文献
1815年6月,拿破仑率领大军在比利时境内与反法同盟的军队作战。虽然对手是由英国、普鲁士等强国组成的联军,但拿破仑毫无惧色。因为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他曾数次打败这个对手。这次也不例外,在拿破仑的指挥下,法军英勇进攻,对手果然不敌,很快就溃败了。拿破仑下令乘胜追击,企图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正在这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势之大,实属罕见。由于道路泥泞,拿破仑的骑兵跑不快,炮兵更是行动缓慢。这一缓不要
英国殖民头目罗伯特·克莱武自幼胆大包天,桀骜不驯,小小年纪就组织小伙伴去街上收取小商小贩的经营费。在上学期间,他更是横行霸道,打架斗殴,先后被三所学校开除。克莱武的父亲对这个惹事的熊儿子头痛不已,总想找机会把他撵得远远的。1744年,遠在印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要招一个负责货物登记的书记员,父亲毫不犹豫地给19岁的克莱武报了名。最终,克莱武远涉重洋,成了东印度公司的一个书记员。  东印度公司不是一个简
张作霖能从一介草根坐上东三省的头把交椅,起初都靠冯德麟提携,所以他对冯毕恭毕敬。后来两人八拜为交,好得恨不能穿一条裤子。但随着两人的权势和钱财不断攀升,心理便有了微妙的变化。  1912年,北洋政府掌权,张作霖和冯德麟在北洋陆军中担任师长,分别驻扎在沈阳和沟帮子。袁世凯虽对他们加官晋爵,却也不是傻子,为了全面控制东北,任心腹段芝贵为奉天将军,派他前来督办东三省的一切事务。张作霖和冯德麟的野心多大啊
皇帝的大哥怎么当  有次唐玄宗看见一个侍卫偷吃食物,还将剩下的食物扔到宫墙的孔洞中,于是大怒,命人将他杖杀。宁王李宪劝道:“帝王不该窥人之私,否则有失大体,况且人命比食物重要多了。”玄宗接受建议,放过侍卫。还有一次,凉州献来新曲,玄宗请兄弟们品评,李宪却说:“曲子雖好,但音律颇乱,恐怕是祸事的征兆。”玄宗长坐不语,知道大哥是劝自己不要沉迷声色,后来果然爆发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败。  奸佞也有怀旧情
按理说,《金瓶梅》里的西门大姐娘家有钱,嫁的老公陈经济(崇祯本作“陈敬济”)是东京官僚陈洪之子,家里条件也不差,外人一眼看上去,还挺羡慕。殊不知,西门大姐是西门庆原配陈氏生的孩子,继母吴月娘贪财冷漠,她一个没有亲娘的人能依靠谁?  更悲摧的是,西门庆也不重视女儿,对她非常冷漠,倒对女婿陈经济还客气些——女婿能当作半子靠吗?嫁出去的女儿都是泼出去的水,女婿有什么用?  妻妾们过年过节打扮得花枝招展出
1944年夏秋之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在东西方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彻底摧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时机已来临。对此,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决定配合中国军队对中国沦陷区和日本本土实施战略性轰炸。  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战略战术与政治格局下,为保障各战区文化遗产免于战火,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国战地文物保护委员会,配合盟军对地面文物实施保护。当时流亡到四川的中国营造学社的负责人、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被征召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就爱看电影,还因为看了一部羞辱国人的纪录片而决定“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应邀到北京任职时,对电影却并不感兴趣,因为当时的电影大多为进口大片,内容也多是香艳色情或打斗格杀之类。1924年4月,他才在北京看了归国后的第一场电影,并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往开明戏园观非洲探险影片。”类似于今天的“动物世界”,当时这种影片肯定是富有轰动效应的,所以才得到了鲁迅的青睐。1926年夏,鲁迅离
《儒林外史》中,临死还因为油灯里燃着两根灯芯而不肯咽气的严监生,可谓不折不扣的守财奴。然而实际上,严监生的骂名背得有点冤。  严监生有个大哥叫严贡生,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土豪劣绅的典范了。黄老丈找他借20两银子,写了借条却没拿到一分钱,黄老丈找别人借钱应了急,回过头来找他要借条,他却要黄老丈付利息,理由是黄老丈找他借钱,虽然没拿到钱,却耽误了他拿这20两银子去放贷。  严贡生家里养了只小猪,走丢到隔壁
说到鲁迅之母鲁瑞,人们对她的第一印象是保守。鲁迅都是留学生了,满腹才学,她却非要包办他的婚姻,直接造成了儿子感情的不幸。然而,人们认真扫视一下这位老太太的生平就会发现,在清末民初,鲁瑞的思想并不保守,相反,还有几分“新潮”。  魯瑞对新鲜事物常抱接纳的态度。清朝末年,社会上兴起天足运动,鲁瑞毫不犹豫地放了足。有人在背后讲怪话,说她放大脚是要去嫁给外国人,鲁瑞反唇相讥:“可不是吗?那倒真是很难说的呀
现在知道苏雪林的人越来越少,她曾经是和冰心、凌淑华齐名的女作家,被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  1922年,对于苏雪林来说,是个糟糕的年份。  年仅32岁的大哥去世,母亲病倒,侍母至孝的苏雪林因为悲伤过度,喉管破裂出血,被迫住院治疗。医生建议她暂时离开法国里昂,去外地疗养,她便去了都隆。父亲知道她生病,就把她的地址给了亲家,叫未婚夫张宝龄与她通信。  苏雪林本来不同意这门婚事,三番五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