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在肾门肿瘤机器人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单中心286例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门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解剖基础、技巧方法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286例肾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2例,女84例;年龄(56.2±9.2)岁;体重指数(26.8±3.5)kg/m2;肿瘤最大径中位值为2.6 cm(0.8~6.0 cm); R.E.N.A.L.评分为(8.2±1.8)分;术前eGFR为(84.5±19.6 )ml/(min·1.73 m2)。根据肿瘤位置(肾脏腹侧/背侧)选择不同的入路(经腹腔/后腹腔),采用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Garland技术)对肾门肿瘤进行切除和创面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术后肾功能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等。

结果

本组286例中284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2例(0.7%)术中转根治术。284例手术时间中位值为120 min(60~230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8.2±4.1)min,术中出血量中位值为100ml(10~600 ml)。术中修补肾静脉主干或较大属支破损9例,术中、术后输血2例。284例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4 d(2.0~9.0 d),无血尿、尿漏、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术后并发症。284例病理结果中切缘阳性3例(1.1%),余281例切缘阴性。病理类型:肾透明细胞癌260例(91.5%),嫌色细胞癌8例(2.8%),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2.5%),嗜酸性细胞瘤5例(1.8%),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1.1%),黏液小管梭形细胞癌1例(0.3%)。28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12~54)个月,随访过程中22例失访。术后6个月eGFR为(83.2±21.1)ml/(min·1.73 m2)。术后局部复发3例(1.1%),无肿瘤远处转移,总体生存率100%。

结论

机器人保留肾单位手术(经腹腔/腹膜后入路)处理肾门肿瘤(前唇/后唇)安全可行,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创面出血、尿漏、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远期肿瘤学控制和肾功能恢复良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CT平扫检查对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患者解除梗阻后肾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26例。年龄25~93岁,平均58.5岁。肾积水病因:输尿管结石38例,肾结石4例,肿瘤压迫32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53例放置双J管,23例行肾穿刺造瘘术。根据患者解除梗阻后3个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恢复组(C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颊黏膜替代法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7月我院5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颊黏膜替代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25~40岁,中位年龄35岁;体重指数19~29 kg/m2,中位值23.5kg/m2;左侧3例,右侧2例。术前血肌酐中位值91 μmol/L(77~104 μmol/L)。其中1例既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检出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4例TURP术后诊断为前列腺偶发癌(T1a~T1b)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术前均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年龄62~84岁,平均71.8岁。直肠指检示前列腺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未扪及结节;B超示前列腺内无低回声结节。前列腺体积19.2~93.4 ml,中位数40.1
期刊
期刊
期刊
肾部分切除术(PN)能够在完整切除肾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肾实质,为早期肾癌患者带来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因此,该术式在肾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选择合适的肾癌病例进行PN,即如何把握PN的手术指征,以达到"去瘤保肾"效果的最大化,是泌尿外科医生最关注、最热议的话题,也是临床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不同分期肾癌PN的实施情况,总结了T1期行PN的优势,≥T2期行PN的争议